清穿之咸鱼贵妃(229)
但对于四爷来说,这一百两不过是顺手就能赏赐出去的东西,自然是与奶娘的情分更重。
他将视线移到折子上,这些亏空、挪用的银子若是追根刨底,甚至会追究到康熙十几年打仗的时候,而经历那些事的人都是跟着皇上的老人、旧人,在皇上心里自然也是情分和拥护更重。
皇上是仁君,更是明君,是不会出错的。
定下基调后,四爷的折子就好写多了,第二日呈上去之后,自然也得了皇上的赞誉和认可,“就按你说得办吧”。
皇上眯着眼又看了一遍折子,纵然保养得宜,但模糊的视线,起皱的眼角和皮肤上的斑点都在不停的提醒他,他年岁不小了,虽然年轻的秀女仍旧称赞他神采奕奕,龙马精神,但是人终究还是会疲乏的。
当然,皇上是万岁万岁万万岁的。
只是,他在位这几十年保住了大清的秀丽江山,开阔了疆土,收复了失地,如今已然不愿再折腾,眼下这个折腾的程度,刚刚好。
皇上下了圣旨,四爷领了皇命,将王公以下众官员欠款追缴的差事交给了田文镜,至于他的那些亲兄弟们,自然只能靠他亲自上门。
太子爷素来都是兄弟们当中的领头羊,四爷自然头一个就去了太子的毓庆宫。
二人分主宾坐下,一旁的太监上了热茶、点心,满室里除了二人,竟有十来个人守着,不像是伺候,倒像是监视。
四爷全当做没看见这些人,他从袖中抽出银票双手奉上,“二哥,帮一帮弟弟”。
太子歪在椅背上,全然不在意仪态的模样,此刻见了银钱竟哂笑一声,“没想到啊,老四,你也学会搞这些歪门邪道了”。
老四从小就是一根筋,以前在上书房的时候,骑射学得不好,就在人后拼命练,手上的扳指都磨的油光水亮的。
被皇上评价‘喜怒不定’,就戴上佛珠研究佛法,不苟言笑,直到被人评为冷面阎王。
他本以为这次老四会像个门神一般上门讨债,没想到老四竟然偷偷摸摸的要帮他还债。
“二哥,国库是大清的国库”,四爷将银钱压在茶碗下,“是爱新觉罗家的国库”。
太子低眉笑了几声,只是笑声愈发的大,竟有些疯狂之意,“是啊,国库是爱新觉罗家的国库,可你见过爱新觉罗家有当了四十年的太子吗?”
困兽仍想争斗,只是身上的枷锁太重,外面的围栏太多,还不如头顶的铡刀落下,给人一个痛快。
四爷何尝不懂,只是此刻他只能劝道,“二哥,慎言”。
太子笑累了,声音有些沙哑,他摆手撵人道,“放心罢老四,我会帮你这一把的”。
四爷迟疑了一瞬,只能告退离开,没想到第二日一早,东宫的人就等在了户部大门口,说是来还欠银的。
太子的态度已经摆出来了,下面的人自然是随之跟上,之前叫嚷修书没钱的三爷,也把往日接济贫苦文人所花费的银钱还清。
五爷有太后给的体已,素来富裕,也第一时间还了银子,七爷的母妃成嫔,十二爷的母妃定嫔素来受德妃娘娘照顾,也很快将欠款补齐。
一时间,旁的老亲们都把眼光聚集在八爷等人的身上。
八爷之前掌管户部,此刻也拿出了一个态度,说是砸锅卖铁都会将欠款补齐,没想到他这样随口一说,老十真的当街卖起了东西,口中还不忘挤兑道,“四哥,不是弟弟不帮你,实在是没银子”。
四爷脸都气青了,十爷母家是大名鼎鼎的钮祜禄氏,更是有太师果毅公遏必隆这样的人物,可以说众弟兄们当中,除了太子之外,就数老十的家世最好。
举一族之力奉养一位皇阿哥又有何难,何必在此惺惺作态。
街头和街尾开始有人驱逐人群,渐渐的整条街上只有卖家,再没有一个买家和看客。
老十直接一屁股坐在一张黄花梨螭纹长桌上,他的贴身太监就在一旁殷勤的替他扇着风,“四哥,你这样挡我生意,卖不到银子,我怎么还欠银呐?”
四爷不知是热的还是气的,脸上红的厉害,他从怀里掏出一个瓶子放在鼻子轻嗅,里头是金银花和薄荷,“别着急老十,我给你找好买家了”。
二人也不嫌热,就在门口僵持着,郡王府里头往外搬了板凳桌椅,还送了两回绿豆汤,可见是打算耗着。
又过了一会儿,只见一匹快马直奔而来,离几位皇阿哥还有几丈远的时候,就翻身下马,利索的打了个千,“尹徳给两位爷请安”。
来人正是遏必隆的第六子尹徳,虽然排行第六,但前面的哥哥死的死,废的废,如今钮祜禄家就他说话管用。
四爷没叫起,只问道,“这些东西你钮祜禄家买不买?”他懒得再跟老十废话,反正这钱无论是老十出,还是老十的母家出,反正银子收到了就算数。
尹徳忙不迭的点头应下,“买,自然是要买的”。他可不敢与雍亲王对着干,虽说朝中上下都在骂,可雍亲王领的是皇上的旨意,又是亲王之尊,自然要退避三舍的。
看着四爷离去的身影,十爷气的一脚跺向尹徳,“没囊气的东西”。
尹徳轻轻一躲,正好让十爷在他身上印了一个脚印子,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既然弟弟阿灵阿推举了八爷,那他倒向四爷有何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