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咸鱼贵妃(245)
只是这些都是宁宁对他的心意,让人怎么忍心拒绝,他扭过头不看那些花盆,温声哄道,“你身子重,莫要累着”。
弘昼见阿玛只顾着和额娘说话,刚才的委屈又涌上心头,憋着嘴,豆大的泪珠挂在睫毛上,惹得坏额娘终于良心发现,哄他说愿意为他亲手做一个荷包。
等到蒜苗冒出绿色的时候,耿清宁的荷包也做好了,圆滚滚胖乎乎的蒜头荷包是弘昼的,冒出点点绿色的荷包是甯楚格的,至于四爷,也顺便得了一份,浅灰色的荷包上,绣着几根绿色的东西。
书房里,他盯着面前的荷包仔细的思索这上面绣的到底是什么,若说是竹子吧,看着倒有些像叶片,若说是兰花吧,为何叶片下半部分是白色的。
他忍不住摇头,宁宁的针线出了做寝衣还算可以,至于其他的,还是得再练练。
苏培盛伺候着四爷出门,只一眼,他就看出主子爷身上常带的那枚吉祥结不见了,换成了一个新的怪模怪样的荷包。
主子爷用的东西向来都是有数的,这丑玩意儿到底是从哪来的?
第133章
天气一日冷过一日, 但兰院的房内炭火烧的足,就连格外怕冷的豌豆苗每隔半个月都能长出一茬,嫩绿嫩绿的, 看着就喜人的紧。
耿清宁不爱别人动手, 亲自拿剪子铰了,放在热锅子里, 不必等太久, 汤滚了便能吃,清香柔嫩, 鲜灵可口。
冬日里蔬菜少,肚肠还特别需要纤维素, 她便使人种了好几盆,隔两日吃上一回。
四爷吃着也赞好,叫人给各处都送上一些。
那这些小打小闹就不够了,马重五专门被叫来一趟, 跟着于进忠学了半天, 才捧着盆小心翼翼的回去, 据说在屋子里烧了炕,专门伺候这些玩意儿。
耿清宁拿着庄子的地契,惊讶的问道, “这就给我了?”
四爷点点头, “本就是你的主意, 这东西给你也是理所应当”。
宁宁的娘家虽被他提上来, 可只是个佐领,到底还是薄了些, 这些东西给她傍身,好歹手中也宽裕些。
耿清宁珍重的把地契放在官皮箱的最下层, 上面压了书又放了些零碎的银子用来迷惑人。
虽然这行为有些多此一举,但这毕竟是她在清朝的第一份产业,国人传统的思想让她对这里的归属感更强了。
做盆栽的时候,她也更有动力了,府里是玩闹,外头那可是她的产业。
四爷看她起劲,他也跟着种了好几盆,只不过他讲究许多,选的盆是天蓝釉的颜色,形状大小都如同镗锣洗一般,小小一个圆润可爱,长出豌豆苗之后更是生机盎然。
耿清宁把他种的成品托在手心上看,只见巴掌大的浅蓝小帽子上钻出一个个豌豆苗苗小脑袋,不像是吃的,倒是可以欣赏的艺术品。
四爷仍不满意,又找了些玉石、假山之类的东西装饰,最后将整整齐齐的苗苗做出有高有矮错落有致的景儿。
耿清宁目瞪口呆,看看自己杂乱无章什么菜都种了一点的紫砂方盆,又去看他可可爱爱的小盆栽,只觉得自身的审美受到了冲击。
她气哼哼的抢走了两盆,一个摆在梳妆台上,另一个则是摆在书房里,她虽然不会做,但眼光还是有的。
四爷含笑看她,见书房桌上孤零零只摆了一盆,又叫人开库房,多搬几座盆景过来。
全公公将师傅的话重复一遍,见没有漏下一个字,才提着灯笼一溜烟朝着正院去了。
冬日里天黑的早,陈嬷嬷用过晚膳,歪在炕上一小会儿竟不知不觉的打了个盹儿,听见外头盐粒子打在瓦上的声响,她才惊醒过来,一面暗道自己好日子过的多人也懒散了,一面掏出怀里的西洋钟看时间。
短指针将将指向八,还不是落锁的时候,说不定阿哥爷还会有什么吩咐。
一直在旁边低头做针线的小丫头见嬷嬷起身,忙出门提了外头炉子上的热水,又把深至小腿的木桶找出来。
“嬷嬷,是不是要歇息了?泡脚解解乏罢”。
这天气冷的吓人,虽然这屋子里炭火烧的足,但是脚底一直是冰的,若是睡前能拿热水泡上一刻钟,一整夜被窝都能暖暖和和的。
“且等上一会儿”,陈嬷嬷摆摆手,刚才外头有动静,说不定有差事,可不敢因着泡脚耽搁了主子的吩咐。
果然,外头的脚步声逐渐接近。
怕进了风,小丫头打开门缝往外看,一行灯笼正朝着这边走来,她伸着脖子仔细看,灯笼一角处看见一副兰花图,旁边还圈了一个‘兰’字。
“嬷嬷,是主子爷有吩咐”,兰院的人犯不着到这处来,想必是主子爷又去了兰院,小丫头忙把门打开,又转身去扶陈嬷嬷。
外头全公公已经进了廊下,他抖了抖身上的盐粒子,雪花就顺着羊皮做的坎肩滑了下去,只是他身后的小太监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他们没有皮子做的衣裳,身上只穿了一厚一薄两件棉袍子,此刻半个肩膀已然湿透了。
全公公笑嘻嘻的挤进屋子,连打了两个千儿,“嬷嬷安,嬷嬷吉祥”。
陈嬷嬷年岁大了,看见伶俐的丫头、小子都喜欢,她笑呵呵的,“别贫了,说吧,阿哥爷什么吩咐?”
全公公挪脚让自己离炭盆更近些,满足的谓叹了一声,才不慌不忙的道,“主子爷和几位小主子正做着盆景儿呢,这不,说是把前儿内务府刚进上来的玉石盆景赏给耿主子,我这一刻也不敢耽搁,立刻来找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