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咸鱼贵妃(246)
小丫头立刻去找钥匙,陈嬷嬷赏了碗茶给小全子,又问道,“耿主子这两日可好,小主子有没有闹腾?”
今日本该是去兰院的日子,不凑巧却下了大雪,她老胳膊老腿确实不敢这个时候出门,若是不小心摔了碰了,受伤是小事,不能继续伺候阿哥爷那就是罪过。
“都好都好”,全公公回道,下着这么大的雪,主子爷一回来就去兰院,这样若是不好,还能怎样,“一整个屋子的盆景儿,热闹着呢”。
陈嬷嬷点点头,还未闲话几句,小丫头就麻利的将钥匙送了过来,她接过钥匙亲自开了库房,全公公本提着灯笼在外头等着,被她叫进去,“这些东西我自个儿可搬不完”。
片刻功夫,陈嬷嬷和全公公便一人抱着两个花盆一样的东西出来了,小丫头上前迎了两步想接过东西,被陈嬷嬷拒了,“好丫头,这不是你的活计”。
小丫头柔顺应是,眼角扫过嬷嬷怀里的盆景,却不小心被光晃了眼。
烛光虽然昏暗,但外头的白雪仿佛能反光,映在花瓣和树叶上,整棵树仿佛都在散发着莹润的光。
这哪是盆景儿,明明是宝石。
景泰蓝的花盆,树干、树枝和树叶仿佛一整块碧玉雕刻而成,上面开着或红、或黄、或粉的花,花儿仿若真实,可仔细看确知那些花实由玛瑙、黄玉、粉晶制作而成。
小丫头好半天都忘了说话。
全公公这些年跟着四爷也见过不少好东西,但此刻也难免倒抽一口气,“我滴个乖乖,这可真是·······”。
剩下的,他不敢说下去了。
陈嬷嬷笑呵呵的,“看傻眼了罢,别怪嬷嬷不疼你,这种金贵东西若是摔了,你们祖宗十八辈绑在一起也不够赔的”。
这下莫说是几个小太监,就连一旁的小丫头都不敢再看了,几个人一人搂着一盆,小心翼翼的走在雪路上,一时间只恨脚下没长钉子,不能死死的抓在路上。
正院里,康嬷嬷听说了全公公过来的事儿。
正院也就这一亩三分地,本来关上的门被打开,下面的人想瞒也瞒不住,况且灯笼上明晃晃的‘兰’字,即便不认字,还有画儿呢。
康嬷嬷有些生气,又怕福晋伤心,福晋已经这么可怜,主子爷为何不知晓怜惜福晋,反而去惯着那些香的臭的。
福晋见她忐忑,想起刚才听到的动静,料想了是四爷与兰院的事儿,反而劝她,“侧福晋就要进府了,兰院又能得意几天,不必介怀”。
四爷已经怀疑她了,她不能也不敢再做什么,但这世间男子都薄情,当初李侧福晋抢了她的宠,后来,耿氏又抢了李侧福晋的宠,如今新的侧福晋进门了,耿氏还能得意几天呢。
不过,这也是好事,兰院孩子众多,若是以后失宠,她为那些孩子们提供一些庇护,既彰显了她的大度,又有了孩子,岂不是两全其美。
*
永和宫中,内务府送来过年的东西,一箱一箱的,都在地上摆着,有绸、缎、绢,匹匹都是江宁织造、苏州织造、杭州织造并称的"江南三织造"进上的。
往年的皮子还有兔皮和羊皮,今年一水的狐狸和雪貂。
德妃娘娘摸着一匹四色花暗花局缎,这个料子有着珍珠般的光泽与质感,一般的绸缎同时有四种花的不多,因为花的种类越多织造就越复杂,越容易混染。
而且月白色极其容易弄脏,但手工染制,是不能洗的,是以娇贵的颜色暗示了穿着该缎料的人身份之贵重。
一旁的云嬷嬷笑意浮上眉梢,“内务府那起子人还算是有眼色,知道娘娘喜爱这种清爽的料子”。
德妃娘娘没说话,内务府的人眼睛都长在头顶上,他们做事只看圣宠,但凡有什么好东西只送往最鲜亮的那些人手里,送到永和宫里的东西早已不是最好的那批了。
这些个好东西,应当是托了老四的福。
有差事有门人有圣心的成年阿哥,比圣宠更重要,良妃前些年过的日子仿佛在苦水中泡着一样,但这几年的光景却一日好过一日,凭借的也是儿子。
只可惜。
德妃娘娘想起以前听过的一出戏,说的是江南大布商一家子的故事,父亲外出进货时失了踪迹,家族中有人不怀好意,想要谋夺家产,儿子只能临危受命,最后力挽狂澜,得了众人认可。
宫里唱的戏当然是大团圆的,父亲也安然归来,只是故事的最后没说是儿子管事还是老子管事。
德妃娘娘扭头看了一眼案几上蓬勃生长的嫩苗,又摸了一下缎子上的暗花牡丹,“这般素静的色儿还是鲜嫩的人穿好看,快收起来罢”。
这个时候还是稳妥些好,别碍着别人的眼。
云嬷嬷欲言又止,只是娘娘素来主意大,她也不敢再劝,只能将流光溢彩的料子用箱子装了,封在库房里。
可惜这么好的东西,压箱底一年再拿出来穿,颜色就不够鲜亮了。
第134章
过年的时候, 福晋一眼就看见永和宫里头摆着好几盆嫩绿的盆景,只不过里面种的不是什么名贵的品种,倒像是平日里吃的那些绿叶子菜。
这种东西怎堪登堂入室?福晋瞄了两眼便垂下眼喝茶, 娘娘宫女出身, 对这些东西有感情也是常事。
不过,娘娘早已不是当年的小宫女, 给她一百个胆子她也不敢刺挠娘娘, 况且看下人一直精心伺候着这玩意儿,说不定还是娘娘的爱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