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咸鱼贵妃(357)
当初若不是十三,他的诚亲王早都到手了,哪至于去年才跟着老四混到亲王位。
看到十三落魄,他就快活。
三爷走了,剩下的人没了谈兴,徒留一室寂静,只有偶尔的咳嗽声响起。
穿过窗户的光从众人的脚边溜到窗边,最后完全消失,有人轻手轻脚的过来问话,要不要送一桌席面上来。
问话的人盯着地面,半点也不敢抬头,这些皇阿哥从大早上天刚亮到眼下的半下午,连茶水都没用几口。
当真是思念皇上啊。
众位阿哥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时间有些愣住了,以往在宫里的时候,都怕去净房不体面,素来都少吃不喝的,如今都出来了,竟恍然以为还在宫里头。
众人都看向五爷,剩下的人当中他岁年最高,理应出来说话,五爷却仿若未闻,将桌上的点心推给一旁的七爷,张口就是几句蒙语。
好家伙,这人竟然装听不懂。
十爷摸摸肚皮,又从怀里掏出个东西,看都没看径直扔给问话的人,“快去,爷要华膳楼里最上等的席面”。
那人点头哈腰的去了,剩下几个人喝茶用点心,熬了大半天早都前胸贴肚皮了,谁也甭笑话谁。
伺候的人正要添上二遍茶,外头突然有了动静,一个小太监面色严肃的进来了。
众人心中都是一咯噔,这太监他们都认得,是梁九功的小徒弟,平常见谁都是笑眯眯的,从来没见过他这副死了爹的模样。
那小太监清了清嗓子,“尔等的孝心朕都看在眼里,朕心甚慰,只是朕事务繁忙,明日来畅春园便是”。
他带来的是万岁爷的口谕,一时间满屋子的人都跪下聆听圣上之言。
“不过,自七月以来,朕,一直身子不适”,那小太监说着,面上的神色更厉,应该是模仿万岁爷当时的神情。
他提高了声音,又尖又利的声音吵得众人皱起了眉头,“老八你如今身染病症,还要见朕,莫不是想让朕早死不成?”
那小太监传完口谕,立刻将腰弓了下来,面上也挂上了惯常有的笑容,只是众人再也不能注意到一个小小的太监,都盯着跪在一旁的八爷看。
他面色通红,脖子上鼓出几条青筋,按在地上的手用力到发白,此刻正剧烈的咳嗽着,又像是胸肺中有气在游走,发出齁齁的声音。
许是因为疼痛,他每咳嗽一声,身上便剧烈的抖动一下。
渐渐地,他肩膀佝偻起来,直挺挺的腰也塌了下去,活像是只被大火煮熟的虾子一般。
*
雍王府许久未打开的大门正敞着,门上红通通的满是喜气,应当是近几日刚刷过漆,门房众人整齐的排在两旁,翘首期盼着王府的主人归来。
小杜今早上换上了最近刚发的秋日衣裳,站在众人的后头,见无人注意到他这个角落,悄悄地活动了一下肩膀。
王爷终于要回来了。
说实话,王爷不在府里,府里沉闷闷的活像是一座活死人墓,只有李侧福晋的院子里还有些鲜活气————那里人来人往的,正在准备大格格的嫁妆。
有时候门房的人帮忙运些东西进去,还能得到不少赏赐,上回搬那重死个人的拔步床之时,那里的姐姐还给他们一人抓了一把铜钱。
小杜舔了舔嘴唇,拔步床多重他已忘了,但那日的烧鸡确实好吃。
他看了看头顶上的大太阳,悄悄的将全身重量从左脚换到了右脚,只盼着主子们能早点回来,他们也能回去歇歇脚。
正想着,就见一匹快马从街上奔来,马儿在大门处勒停,那人跳下马,顾不得拍掉一头一脸的尘灰,忙道,“王爷的车驾到城外五里了”。
门房迅速动了起来,管事的指着自己的干儿子,“去,麻溜点,快去给主子们报喜”。
小杜羡慕的看着那人的背影,这种好差事怎么就落不到他头上呢,指不定有多少赏赐呢。
王爷进城了。
王爷去了宫里。
外头一趟趟的传来消息,门房便一遍遍的往内院里传话,小杜求爷爷告奶奶的,还送出去怀里的一个荷包,终于得了个机会进去。
他欣喜若狂,直奔正院而去,只可惜在二门处就被太监给拦住了。
那太监仔仔细细问了前头传来的话,扭头便进去,将小杜孤零零的落在原地。
哎、哎,还没给赏赐呢。
小杜张了张嘴,到底是不敢将人喊住,只敢气狠狠地往二门里头连看好几眼。
好热闹啊。
小杜来不及细看,便被守门的撵鸡崽子一般给撵走了,他一面往回走,一面思量着内里的场景,以前也不是没有来过二门,但到处都是静悄悄的,庭院深处偶然闪过一个人影,看上去还怪吓人的。
但今日,府里的各处院子像是泥塑的菩萨庙褪去了金身,从院子到人,都开始鲜活起来。
啧啧,不愧是府里的主心骨回来了。
小杜感慨着往回走,刚到大门就见又是一匹快马过来,他快手快脚的往人后一缩。
哼,没有赏赐,他才不继续犯傻。
没去过的人众多,个个都削尖了脑袋想往里头去,小杜见一个平时与自己不对付的人被派去了内院,他不禁心中一乐,去吧去吧,光溜溜的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