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鱼的美食打卡日常(48)
许三七接过妹妹手里的野花,一面给她编花环一面道:“没事的,云姐,歇会儿我就有劲儿了。”
坐了一小会儿,花环编好了,许三七拿了镰刀起身打草,张云跟着后头喊她慢些。
两人硬生生砍出了一条道来,闯过高草地,向阳的土坡上长了不少韭菜和小葱,许三七连根拔了装进筐里,想着晚上能有一盘韭菜炒鸡蛋吃。
“马上到了,前头路平好走。”爬坡的时候,张云先把小枣抱了上去,再来拉许三七。
过了坡入眼是翠绿的一片,花蕾挤在一处,有风吹过,茎枝摆动,在晨雾里若隐若现。
“是油菜。”许三七喃喃道。
是一大片的油菜,眼下是七月,不是盛放的季节,等到三四月时,才能见到金黄的花穗。
“嗯,油坊会采去榨油,等到四月,漫山遍野都是。”张云拨开油菜,带着许三七继续向前。
地里还长了好些野草,许三七都不认识,只能感叹大山的奇妙,创造了天然的油菜地,也能容得下杂草生长。
往北走穿过油菜地,能看见一排排矮树,枝叶稀少,野葡萄藤缠绕在枝干间,远远望去,紫黑色里夹带着些青绿。
放下筐,许三七和张云分两头摘,小枣守在筐旁蹲下来看蚂蚁搬家。
等带的八个筐都装满了,许三七累得喘气,张云身上也出了汗,两人商量怎么把这些抬下去。
“找根竿子挑吧。”许三七提议道。
张云一拍脑袋,她怎么就没想到呢!
早知道把家里的扁担带来了。
没得扁担也没事,山上树多,枯枝烂叶也多,她捡了跟硬实的木棍试了试,能挑两筐子。
身上背着一筐,两人一前一后挑着两筐,如此便只要再上来一烫就好。
走到半山腰的时候,碰见找上来的辛折,少年赶忙接过挑子,他力气大,一个人就能承担三筐,抢了筐子就往山下跑,任张云在后头喊也不回头。
“我把驴拴上了!”人跑远了又传来这么一声,把张云都气笑了。
许三七也笑,把背上的野葡萄藏进草里,和张云回头去取剩下的筐。
有辛折帮忙,她们省了不少力气,他脚程快,能背也能提,上山下山好几趟的都不见他喘气。
小枣跟着走了两趟看上去也累了,但坚持没让许三七抱。
辛折看着一车的酸果子也没多问,稳重的驾车,回城时快到吃午食的点了。
几人把筐挪到院子里,许三七洗了手,问:“云姐,中午在家吃饭么?”
张云想了想答应了,她也想三七的手艺了。
小枣则是问辛折,“你也留...吃饭吗?”
许三七听了,神色自然,也说:“那正好,我多炒些菜。”
辛折不太好意思,摸着后脑勺看张云,见第一面就在人家家里吃饭好像不太合礼数,在天权这样的事常有,但开阳人讲究,他不知道这算不算又一句客气话。
张云朝他点点头。“三七家的饭好吃,错过了可就没下回了。”
少年人果断应了,拍着胸脯道:“有什么要忙活的尽管使唤我!”
灶里生火,糙米淘过之后加清水焖上,刚摘回来的韭菜切碎了,碗里打上两个蛋,家里没鱼,腌好的兔肉在院子里晒着风干。
辛折闲来无事在院子里帮番柿子搭架子,许三七央他帮忙买条鱼回来。
“要什么鱼?”
许三七腾出手来数铜板给他,“大黄鱼,买两条吧。”
一条中午做蒸鱼,一条晚上给木兰做红烧鱼块。
驴车停在院子外头,好在这条巷子里住的人不多,倒是也没人找上门来说。
辛折很快就回来了,拎着两条活蹦乱跳的鱼,问许三七怎么弄。
“鱼鳞刮了,内脏掏出来。”许三七这头拍着蒜,又切了小葱段,打算一会儿拿来去腥。
锅里头炒着蛋花,金黄的蛋花包裹韭菜碎,张云看着灶里的火,问还要不要添柴。
“不用,马上盛出来了。”
鱼处理好了,清水洗了两道,小葱加盐又泡了一会儿,许三七从橱柜里翻出昨日买的米醋,一大罐,五文钱,也不算便宜了。
摊主说不是纯白米酿的,混了小米和糯米。
她当时尝了尝,想着蒸鱼,做醋溜白菜,腌萝卜酸菜都用的上,没怎么犹豫就买了。
鱼肉划刀口,浇上米醋,隔水蒸,饭焖好了端下来,许三七抽空炒了个白菜。
鱼蒸好,锅里下油,蒜末小葱老山芹叶炒香,泼在鱼肉上,热油滋滋响。
四个人,三个菜,还是那个木箱子做的矮桌,许三七摸了摸鼻尖,想着等凑够了木兰要交的束脩,就去找木匠打一张正经吃饭的桌子。
“就这些菜,凑合着吃,今日多谢你了。”许三七盛了饭,对辛折说。
“怎么会凑合,这香味闻着比醉仙楼的菜都好,干些力气活儿而已,下回我还来!”辛折说的不是假话,他夹了一筷子鱼入口,全然没有腥味,蒜末微微辣,蒸出来的鱼肉滑嫩,沾了料汁别样的开胃,就连最上头铺的芹菜叶沾了汁儿也好吃、下饭得很!
他来开阳的这些天吃海物都吃腻烦了,但许三七做的这道蒸鱼让他恨不得多添几碗饭。
韭菜也香,金黄的蛋花看着很有食欲,白菜炒的软烂,这一顿他吃得很是满足。
吃完饭,几人围坐着洗碗,嘴里聊着粮价的事儿。
“我跟我爹走南城卸了芋头换完钱,打算去天枢做毛皮生意,摇光现在正乱着呢,我们都没敢走最近的河道,绕了山路,让自家的商船走枕河最西来接的货,到了南城才松了一口气。”南城是开阳的地界,又是地处要势的商都,有水师驻守,摇光再怎么闹也闹不过这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