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随军日记(236)+番外
“还有外滩,最漂亮的房子在外滩,都是非常高的洋房,一条街都是,一边是房子一边是黄浦江。黄浦江对面,也就是浦东,倒没有什么高楼大厦,和咱们这里差不多啦,浦西的人都喊他们是乡下人。”
说真的,闻嘉嘉出差那几天真的很想到浦东买两间房子囤着。这时候浦东的房价简直就是白菜价,家里的积蓄别说买两间了,买三间都是可以的,还是带院子的那种房子。
可惜一没时间,二没有带足钱,只能等以后有机会了再买。
闻嘉嘉又说了一些海市的商场和饭店,重点谈了一下她这几天吃到的菜。
郝师傅听得很认真,感慨道:“要是有机会我也得多出去走走,我60年那会儿是去过海市的,当时全国各地都闹饥荒,海市也没粮啊,去了三天一顿饭都没吃,啃的都是从家里带的菜团子。不过你说的本帮菜……我们大饭店倒是有一个精做本帮菜的大厨,哪天你来了,我请他做道红烧肉。”
闻嘉嘉惊喜:“那可太好了!我回来后就馋着这一口呢。”
“嗐,你自己在家就能做。这个菜不需要用到很多香料。”
“我有想过,但没有正宗的绍兴花雕酒啊。”
“我晓得谁有,改天帮你买一坛。”
闻嘉嘉立刻点头,这时候的酒肯定都是好酒。
菜已经好了,几人上桌。
五菜一汤,瞧着格外丰盛。
郝师傅虽然精于淮扬菜,但是在大饭店待久了,总学到点别人的手艺。
而且做菜这玩意儿,是互通的。
像他这种级别的厨师,基本一尝,就能把一道菜复刻个五六分来。
对于普通人来说这五六分也足够好吃了,就如同此刻的辣椒炒肉,闻嘉嘉吃着就觉得很有湘菜大师炒的感觉。
青辣椒炒软却不烂,肉片火候也刚刚好,不柴不难嚼。肉带着辣椒的辛辣,辣椒带着肉的肉香,夹两筷子在饭里拌一拌实在下饭。
还有红烧狮子头。
天呐,这可是今天桌上的重头菜,绝对主角的那种,连清炖元鱼都没法抢风头。
狮子头颜色为酱红色,下面垫着碧绿的青菜,还有些同为酱红色的汤。
闻嘉嘉一咬一嚼,吃到肉的同时还吃到了脆脆的荸荠。
肉呢?用的是猪腿肉,七分瘦三分肥,肉剁得不算烂,所以间隙中充盈着汁水,吃着软烂的同时又有嚼劲。
郝青颖还好,吃惯了自家老爹做的菜,有点抵抗力。闻嘉嘉也还行,最近天天都有在吃肉。
沙月就不行了,即使她很努力的在控制自己吃饭的速度,也无法避免的要比别人快些。
她差点泪流满面:“青颖,原来你每天吃得这么好啊。”
她也想有个厨子爸爸!
午后。
闻嘉嘉眯了一会儿养足精神,然后同高主任一起去开会。
因为会速记,即使换个厂子,她闻嘉嘉依然是开会时领导的首选跟班小妹!
梁牧就不行了。
因为他速记的速度没有她快,刚刚高主任让他们比了一番,梁牧直接被她秒成渣渣。
闻嘉嘉心里得意极了,开玩笑,她这速度是被薛主任在一次次周会中虐出来的好吗。
“这次是每周的例会,每个人要在会上报告……我早上叫你整理的资料整理完了吗?”
闻嘉嘉:“整完了,我抱着呢。”
“行,你等会儿看着记吧,挑重点。”
闻嘉嘉心里又暗暗发苦了,怎么换个新厂子依然逃脱不了周会。
但好在闻嘉嘉能凭借周会了解厂里各个部门的情况,更能提前知道厂高层们的动作,所以每次的周会,她都痛并快乐着。
第74章 闻嘉接人
周会有用的信息有,没用的信息也很多,这就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时候了。
闻嘉嘉还以为医玻的周会会在大会议室举办,就跟药厂那般。
谁晓得只是在一间小会议室就办了,甚至没有学校教室来的大。
这是怎么回事?搞得闻嘉嘉进去后总觉得有些尴尬,还如坐针毡。
这种比较私密的周会,也能带“助手”进来替自己做记录的吗?
还真能,人家厂长就带了秘书,几个部门的主任带的是助手。
这要是换成梁牧来,他肯定得跟闻嘉嘉嘀咕一句:厂子小小,派头足足。
很快,人来齐了,会议桌坐满人。
闻嘉嘉用余光挨个扫过去,之前在大会议室中遥遥看过这些领导的模样,奈何离得太远看的并不清晰。再加上离开几天,已经忘了不少人的模样。
她眼神没敢太放肆,毕竟现在好多领导都是军队出来的,虽然退伍,却还敏锐着呢。
先发话的是厂长。
这位厂长闻嘉嘉有印象,叫沈康,讲话没有一般领导那么长。也不晓得等厂子当久了,会不会也开始讲一堆的废话。
沈厂长讲的是市里对他们厂的期望,以及会有什么帮助。
“……今年内,咱们医玻的员工人数必须突破300人。但宁缺毋滥,人事部门的把好关,不管是外招还是内推,不允许把不三不四的人招进来带坏医玻风气。特别是内推,有些事儿我没必要说得这么清楚吧?胃口别太大,当心撑死。”
“再就是生产,市里要求咱们医玻年底的产量必须满足临和市几家医院的需求,而且必须是稳定满足。明年内辐射整个省,预计全省至少七成的医院都将使用我们医玻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