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随军日记(237)+番外
闻嘉嘉记住几个关键词,手上忙,心里还不忘暗暗吐槽:难怪要招人,这么大的量,让厂里一百来号人干到死也干不过来。
说到产量,高主任怕是要被点了。
果然,沈厂长话锋一转盯着高主任道:“生产是重中之重,其中研发办公室的组建就是关键,高主任,这次出差的收获如何?”
这是要高主任汇报工作的意思。
闻嘉嘉已经把这次出差的结果汇总好了,高主任翻开后直接说:“本次出差,总共要到16位学生,其中东大6人,海大2人……以及四位教授。有两位曾经在海市化工厂工作,另外两位,严教授还曾在东北的化工厂工作九年,冯教授在橡胶机械厂工作八年。”
闻嘉嘉心里默默补充,这四位里有两位可是材料研究领域的大佬。
严教授这种级别的,来了后大概就是直接当总工了。
其实还有两位的,只是这两位有点特殊,闻嘉嘉也不晓得高主任说不说。
高主任还是很头铁的,又道:“还有两位是否会来暂时不确定,等散会后我确认一下,再跟您打报告。”
沈康眉头微皱,点了点头。
高主任这part算是过去了,沈厂长再把目光放向采购部门。采购部门需得保证有原料足够让生产部门生产。
闻嘉嘉看见旁边采购部长的助理悄悄打了个哈欠,正愣神呢,就点到他部门了,于是赶紧拿起笔记录。
“……渠道谈好几条,其中玻璃瓶的主要原料来自东省,目前仓库里的量,能够保证今年厂里安瓿瓶的生产需求。”
沈厂长敲敲桌子:“模制抗生素瓶呢?”
“这……暂时还在谈。”
“加紧,我半个月后要看到效果。市里勒紧裤腰带批给咱们的生产线,不是让咱们放在车间里吃灰的。”
“好的。”
之后又把目光移向后勤,别以为后勤就是做做饭扫扫地啥的,人家好多东西要干呢。
比如说建房子,你招那么多的工人,总得给人家一个能遮风挡雨的住所,就算暂时是棚户房也行啊。
所以其实现在工厂里最忙的是后勤,忙得脚不沾地,后勤主任几天下来人都瘦一圈了。
转一圈,最后厂长再发话。
说啥?说市里将会给一笔资金让他们建楼房,还说将会替他们谈车队,往后运输会容易些,再就是生产线和一些机械设备。
一场周会下来,花费了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
散会后,闻嘉嘉跟着高主任走出会议室,又来到厂长办公室。
高主任:“你就……算了你先回去吧,把会议内容整理一下,下班前交给我。”
闻嘉嘉笑笑:“好的。”
心里却腹诽:早说我刚刚出会议室就直接回去了,还平白多爬两层楼梯。
高主任要说啥她很清楚,说的就是那两个“不确定”的研究人员。
办公室内。
高主任对沈厂长道:“这两人是严老和院长介绍的,说目前在黑省农场中改造。”
沈厂长正要端起水杯,闻言手一顿:“难怪你在会上没说出来。”
“这事儿也只能私下说了。”高主任叹气,“严老说两人从前说他的同事,不管是……还是能力他都能做保。”
“那他俩是怎么下放的?”
“苏联人来援助那段时间,他们两个被选中当副手。”
这么一说,沈厂长就懂了。
这真不算什么大事儿,50年代那会儿大把的厂子都经历过被援助的事儿。厂子越大,援助的资源就越多。
如果和苏联人接触过就要被下放,全国各地厂子里的人得空一半。
像这两人,大概是时运不济,被当成出头鸟,亦或者是犯小人了。既然人家能开口,就说明两人的情况也没那么糟糕。运作运作,很有可能能够被接回来。
沈厂长思考片刻,也没贸然同意,只说:“我会去查查,查完再说吧。”
另一边,闻嘉嘉回到办公室,开始整理今天的会议内容。
瞧着自己杂乱无章的桌面,叹声气,还是先整理吧。
也不知道办公室啥时候能修好——是的,她才晓得她是有间独立办公室的,就在走廊的中间段位置,也就是在高主任办公室的隔壁。
一间屋子,隔成两半。
每间能有10多平方,因为要做隔断的关系所以她和梁牧就没能住进去。
和组员们在一间办公室其实挺不方便的,很多重要资料她都不敢放在办公室中。
再就是她在,其他人也不适应,安静得都跟在课堂上似的。
闻嘉嘉叹声气,整理完桌面,重新坐下,继续整理会议内容。
这种任务她熟得不能再熟,所以很快就整理好了,比较重要的内容她还会用笔给重点标记出来,特别是厂长说的话。
花半小时写完,见周主任回来了,就起身去她办公室交给她。
周主任道:“周三早上你去车站接人,先把人带到清水巷去,然后来报道。”
闻嘉嘉:“是严老师他们?”
“对!周三就会来,几位教授和学生都会到。看看家属有没有跟来,没有的话就问问需不需要帮忙买火车票,需不需要帮忙运家当行李。”
闻嘉嘉点点头:“好的。”
说完就出门,顺道看看她的办公室。
办公室的隔断已经做得差不多了,此刻正在抹石灰粉,进入收尾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