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随军日记(71)+番外
即便是当地——如此香火充沛,各路大小仙佛如过江之鲫的地域,百姓们也不敢堂而皇之的放鞭炮烧香烛。
闻嘉嘉的鞭炮是找前山村的人买的,前山村里藏着一位会做鞭炮的人,据说他在几十年前还自制过火药炸鬼子,搞得闻嘉嘉拿到鞭炮后心慌慌,总怕会炸了自己的手。
因为送土地上天“言”好事时用了一包,闻嘉嘉在除夕的前一天又托人帮忙买了一包。
这日早晨,吃饭前大家陆陆续续的放了,闻嘉嘉见此也赶紧跟着放。
放完开始吃饭,吃的是扁肉。
要说闻嘉嘉最喜欢乡下的哪一点?一定是年底物资充足这一点。
扁肉是当地的特色美食,几十年后还能同拌面一起撑起中国快餐饮食的一片天,可见它有多么受人喜欢。
浮阳大队年底有开启扁肉作坊,主要业务就是帮忙打扁肉馅和制作扁肉皮。
村里人去打扁肉,材料自备,还需要给一碗面粉。而村外人来打扁肉,和村里人相比得多给一碗大豆。
闻嘉嘉得之后忙不迭买了腿肉去打,这可是纯纯手工捶打出来的馅儿,她都不敢想会有多好吃。
肉昨晚打好,闻嘉嘉昨晚就吃了一半,今天早晨吃剩下的一半。
主要是这玩意儿需要低温,很容易变质,否则闻嘉嘉必定是要打它个三五六七斤留着慢慢吃的。
扁肉入锅,煮熟后浮起,渐渐膨胀,如同一个正在缓缓充气的白气球。
煮熟后捞到撇了油的鸡汤中,鸡汤也是她昨儿炖的,家里那只总是上蹿下跳不听指挥的鸡被她狠心杀了。
闻萱还拿着鸡胗的黄壳去换叮叮糖,闻嘉嘉也是才晓得还有这种交易存在。
鸡汤微黄,扁肉白胖。
再撒上些绿色的葱花,配着方明燕送的炸油饼,只觉得这瞬间人生圆满。
吃完,开始捣鼓祭祖的东西。
有腊肉,有鸡鸭,有鱼,还有年糕,总之丰盛得让人流口水。
闻嘉嘉学村里人,带着东西偷偷去庙里,再走小路偷偷回家,把东西放在堂屋的桌上供着。
因为她家是进村后的第一家,闻嘉嘉还特意把院子的小矮门给关上,就是怕有人突袭。
她这边在过除夕,魏岱那边也在过。
魏岱过得就比她凄惨了,除夕放假,不需要训练的他跑到北山房子来,正在砌卫生间。
最近他遇到一个大难题,本想让陶瓷厂帮忙烧个蹲便器的,结果陶瓷厂临了临了说烧不出来。
无奈之下,魏岱就又去找另外一家厂子。
只是这回还没谈妥,化粪池队里不让搞,说是怕影响水源。
唉!魏岱这几日叹的气比近一年来叹的都要多。
既然如此,只能做最简单的卫生间。
小小砖头房,里面抹水泥,砌个小平台,再放两小木桶,也算是这年头的顶配厕所。
当天晚上,除夕夜,魏岱在部队食堂吃过团圆饭后,又悄悄地推着车来清垃圾了。
地上许多沙子和木头,把卫生间搞好后就得开始装修房子,得把院里的东西清走一部分才好装修。
来来回回跑十多趟,不但把沙子木头砖块给清完,还将院里杂草拔个干净。
月亮高升,魏岱直起腰擦擦汗,抬头望着月亮,忽然觉得那些年少时看不懂的酸诗也是有点道理的。
看到月亮,真的会想起家。
本想收工会去,可这会儿又不想了,提早一天干完嘉嘉就能提早一天来。
夜深。
冬天的夜晚非常寂静,既没有田间呱呱叫的青蛙,也没有树林里“知了”个不停的知了。
闻嘉嘉没打算守岁,上辈子连春晚都没法使她守岁,何况现在。
今天忙一天了,闻嘉嘉累得要死,把东西稍稍整理一下后就躺在床上呼呼大睡。
再睁眼,已是大年初一,1973年的大年初一。
闻春和闻萱穿着先前做的,只穿过两回的新衣服,带着闻嘉嘉用旧布给她们缝的小包,出门拜年去。
她们去拜年,闻嘉嘉也迎来一波又一波的小孩儿。
等终于消停点儿了,闻嘉嘉还得带着闻春和闻萱去河沟乡拜年。
虽说没和公婆住一起,但该有的礼貌还是得有。
其实前几日魏父魏母就提过要不要去河沟乡过节。只是闻家父母去年才去世,总得留家里一年,闻嘉嘉便拒绝了魏家父母。
对于去河沟乡,闻萱不太乐意。
她牵着闻嘉嘉的手,不停问:“小姨,我们还会回家来的吧?”
闻嘉嘉:“会。”
“是在家睡觉的吧?”
“是。”
她忧心忡忡:“我晚上不跟你睡就睡不着,老是被吓醒。”
闻嘉嘉:“……”
她发现闻萱现在说话是越来越像大人了,鬼精鬼精的。
河沟乡的年和浮阳差不多,习俗差不多,吃食上也差不多。
让闻嘉嘉很惊喜的就是魏成才做饭很是好吃,他把闻嘉嘉带过来的扁肉包好后放到油锅里炸,炸完再煮汤,那味道和普通扁肉完全不同,比肉丸汤要香。
魏文珠带着两孩子满村玩,因为魏家的关系,她们好不容易瘪下去点的小包又满了,里面装着瓜子花生,还有几截甘蔗。
冬天没啥水果,甘蔗是好东西。
河沟乡种了好大一片甘蔗,浮阳也有种。但浮阳的甘蔗多是卖给糖厂,只留下一部分,闻嘉嘉得到两根,没两天就吃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