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快穿之我不想种田(171)

作者:闲土豆 阅读记录

王建国:“侯爷,下官认为,此时开战倒是可行。朝廷和陈州军战况焦灼,分身乏力,借此局势,我们可挥师南下,将济、罗、番三州拿下,济州矿产丰富,罗州盛产甘蔗,番州临海,都是不错的地方。”

赵安御听完若有所思,宣布自治后,他虽未大张旗鼓称王,但朝廷已知他有不臣之心,攻下乐州,更是向朝廷宣战了。朝廷不是看不见,只不过目前没有腾出手来。

“其他大人怎么看?”赵安御意动了。

安将军十分赞同。

周大人略有些疑虑,战争一但触发,人力钱财粮草不在少数,百姓的生活只会更加困苦。

王建国看得很明白,战争是最不可为的方式,但现在唯有战争才能有一个安稳的国家。

“陈州军占领荆州后,那些百姓的惨状,各位大人应当有所耳闻。不想让现在的境州百姓重现荆州的一幕,战争是目前最好的方式。战争不只是带去困苦,也能带去希望。我们发动战争,攻下城池,是为了让百姓有更好的生活,而不是做屠夫,视人命如草芥,故意残害生命。”

王建国接着说:“我更相信境州悉心培养的兵将,必然是有仁爱之心的,不会扼杀无辜生命。”

赵安御:“阿植所言确有一番道理,目前态势来看,我们必须加快扩张势力,这不是主战主和的问题,而是关乎境州存亡。”

“诸位,不要安逸日子过久了,就忘记外界到底是何局势?”

底下臣子有些面露羞愧,的确,境州的生活与其他州府一个天一个地,有些州府连年战乱,农民起义、山匪闹事、灾害……农民苦不堪生,不似境州交通便利,商业发达,百姓富足,大臣们的生活更加舒适了。

长久生活在这种环境下面,雄心壮志都快被磨灭了,也更不希望打仗了。

王建国理解这种想法,但是周边局势如此紧张,既然有争夺天下的心思,那就要去下决心去干。

是以,在赵侯和王建国的极力坚持下,攻打济、罗、番三州已然势在必行。

不过一月,粮草、兵甲、武器等战争资源被送往济州与境州交界的县城外,大军也在济州临济县整队驻扎,蓄势待发。

在济州还未反应过来的情况下,境州军出其不意,连破五城,打到了济州府城。

济州府城被三十万装备精良,还带有火器的境州军围得严严实实,大炮对着城门轰,又没有援军,济州知州只好举白旗投降。

济州矿产丰富,朝廷有好几个大银矿都在这,派人清查后,大军稍稍整顿几日,继续南下。

罗州多丘陵,树木多,天气炎热,蚊虫歹毒。

“幸好备了驱蚊水,不然这蚊虫一咬就是一口大包。”

主将帐篷内,弥漫着驱蚊水的味道,清新但略微刺鼻。

众将正在商定计策,风扇吹走了暑气,带来丝丝凉意。

“罗州多山丘,地势奇特,许多忍受不了官府压榨的农民都跑到山上当了土匪。在罗州最难对付的不是州府中那些中饱私囊的酒囊饭袋,反而是藏匿在奇山中的山匪,这些山匪常年在山林中活动,熟悉地形,不好对付啊!”云知说完,叹了口气。

这次南下大军,安将军为主将,云知担任计囊。

云知刚而立的年纪,穿着青色长衫,十分朴素,颇有几分仙风道骨的模样。

不过跟他共事已久的安将军等人可不会被他这副表面模样欺骗,这小子,心黑着呢。

安将军:“罗州地势确实复杂,大军速度慢了许多,原先计划三日后攻下罗庆县,怕是要延期了。”

云知:“稳妥为上,不急。”

“将军,发现探子。”帐篷外侍卫进来禀告。

安将军:“带进来。”

探子头戴藏青色布条,身上穿着绣有独特图腾的衣服,嘴里叽里咕噜的说着民族语言。

安将军:“说啥呢?”他看向云知。

云知以前到处游历,在罗州待过一年多,对于探子的话能听懂一些。

“他说他老虎山的,他们寨主想要投靠我们。他熟悉这里的地形,可以为我们带路。”

安将军摸了摸下巴,主动投靠?怕不是有诈?

第117章 古代种田生活(25)攻打罗州

大军向南持续推进, 王建国留在境州安置各地涌来的难民,稳固后方。

常伯庸只听过境州是何等繁华,却不曾亲眼见过。如今兵戈四起, 到处都是战事, 家乡实在待不下去了, 只好带着一家老小往境州奔来。

别的不求,只求能在这乱世之中留条命。

他一家被就近安置在白水县下,不远处就是军队驻扎地。

不远处, 一队人渐渐逼近,那些军汉子人高马大的, 穿着泛着寒光的兵甲, 腰间还别着利器。

眼见着他那小女儿傻呆呆地站在官道上,挡着那些军爷去路,常伯庸心下一跳, 赶紧上前, 一把抱过小女儿, 重重跪在路边求饶,“军爷恕罪,军爷恕罪。” 脚步声在他身前停了。

小女儿被吓到了, 张大了嘴就要哭出声, 怕她哭嚎惹得军爷生厌, 他只好紧紧捂住她的嘴。

常伯庸心惊胆跳, 生怕军爷抽出腰间的长刀,一刀将他和小女儿给砍了。

“怎么回事?”军爷问道。

常伯庸又是连连告罪:“小女站在路中,挡住军爷去路, 望军爷恕罪。”

戈弘还以为这大叔是要诉说什么困难?不曾想是这等小事。难怪王大人说,刚迁入的难民从战乱之地而来, 此时如惊弓之鸟,事事小心,提心吊胆,和这些人接触时,万不可过多指责。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