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已穿荒年,有事记得烧纸(162)
其实县丞,也是想要卖个人情给宋不凡和宋常年。
虽说这俩泥腿子,他还不怎么放在眼里。
但是他们干的这事儿,确实也算是件大事儿了。
到时候知府少不得得让他们上饶城回话去,所以......县丞还是觉得自己得给这俩人留下点好印象。
“不不不不,”宋不凡立刻摇头,“您最好还是如实上报比较好。咱们村不讲究那些虚名,无论男子女子,能干就行。”
说完,他还用手肘杵了下宋常年,宋常年咬牙道:“确实如此,咱们村......男女都一样。”
要不是怕宋不凡这货一会儿去陈冬月那儿说嘴,宋常年是打死都说不出这话来的。
什么男女都一样?
哪儿一样了?!
农人最重要的就是种地,男子种地,和女子种地,气力能一样吗?
可......可他不敢把陈冬月的功劳,揽在自己身上啊!
那女人杀马匪头目的时候,他可是在边上看得清清楚楚。
她装的是一副害怕的样子,可拔刀划拉人家肚子的时候,是一点儿都不含糊的啊!!
太可怕了。
这女人。
想到此处,宋常年又加了一句,“陈东家在这件事儿上,功劳颇大,还麻烦县丞如实上报。
我跟宋族长只是配合善后,真的不值一提,您不用把咱们的名字报上去。”
报上去了,他怕自己活不久。
县丞眼见自己的好意,喂了狗,脸色瞬间就难看了不少,“行行行,你们青山村的男人,承认自己不如女子,我也无话可说。如实报,你们不怕自己没面子,我更无所谓。”
说到这里,他还顿了顿。
这是想给眼前俩怂货一次反悔的机会。
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俩怂货居然缩着脖子,只说谢谢县丞大人为咱们着想,但是陈东家,咱们确实也是比不过她的。
气得县丞甩袖就要走。
不过临走前,宋不凡又问了县丞一嘴,“大人,前头的大火,把咱们这儿的粮食基本都烧了个干净,县衙里头能不能给咱们免了秋税啊?”
县丞更生气了,“今天这个被火烧了要减税,明天那个被水淹了要减税,后天那个收成烧了又要减税,你当咱们县衙是开的善堂吗?!不成体统,以后这种问题别再问了!”
说完,县丞便气哼哼的走了。
宋常年还想追上去两步跟县丞解释,这问题是宋不凡自己想问的,跟他没关系啊!
可人家来的挺慢,走的挺快,宋常年压根就追不上人家远去的马车。
气得他......转身就指着宋不凡骂,“你问事儿的时候,能不能先跟我商量商量?再说了,这个税不税的事儿,你作为一个族长,问得着吗你?”
“问问怎么了,”宋不凡一脸委屈,“问对了省钱,问错了又不花钱.....有啥关系。”
“你是没关系,”宋常年恨得牙痒痒,“可我.....”
“哦~~~”宋不凡好似恍然大悟一般,“原来你想做里长啊~~~”
“我什么时候说我想做里长了?!”宋常年去捂宋不凡的嘴。
宋不凡哪怕被捂住了嘴,也能在那里叭叭,“不想做里长,你去巴结县丞做啥?”
“你管我?!”
“那你也别管我!”
“我什么时候管你了?!”
“你把手给我拿开,再不拿开我可舔你了!!”
.......
不愧是土根的亲爹,爷俩一样恶心。
第121章 我想要走
又过几日。
陈冬月带着双宋,跑了趟饶城,去跟知府大人回报了下剿匪的事儿。
回村的时候,她带回了一面巾帼英雄的旌旗,而双宋则带回了四千多两的现银。
一路上双宋都保持了极高的警惕,吓得都尿频尿急尿不净了。
这破钱,来路不正不说,让他们更意想不到的是,四千多两的银子,居然有整整两大箱!!
穷人,真是,对大笔的金钱没啥概念。
虽说官道上的马匪暂时没了,但是秋粮还没收上来,所以路上的乞丐可不少啊。
这么多钱,万一被人知道了,那......后果不堪设想啊。
而且那么大俩箱子,总不能大大咧咧的就这么放在平板车上拉着走吧?
当然,陈冬月的意思是,最好就换俩破箱子,放平板车上拉着,这样也能掩人耳目。
最好箱子也不要,直接放背篓里头,用点儿柴啊草啊的遮一遮就行了。
原本很是尊重陈冬月的双宋,这回是怎么都不肯了。
他们说陈冬月敢这么干,他们俩就敢当场吓死给她看。
因此。
宋得柱莫名就有了一辆带着顶棚和车门的厢式牛车。
三人一牛,两人战战兢兢,一人一牛溜溜达达,走了两日便回了青山村。
回到村里的第一件事儿,双宋就连夜把钱都发了下去。
原本等了两天功夫,还以为双宋和陈冬月拿了钱跑路了的村民们,家家户户突然都半夜点了灯。
挑灯数钱,实乃人生一大乐事也。
拿到了钱的宋杨他们,除了数钱,便开始规划怎么另造新房。
“得有书房。”李秀才说。
“最好再有个小院儿,能晒草药啥的。”姚大夫道。
“还得有校场,我娘要用的。”君澜也说。
宋好婆的诉求则是,“可得好好造个粮库,能防火的那种。”
“嫂子,”宋芸喊了一声陈冬月,“你咋从回来之后,就好像有些不高兴啊?
你要不愿意房子造太大,咱们还是跟以前一样,少造几间屋子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