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已穿荒年,有事记得烧纸(163)
“是啊,”宋杨也说:“我跟李秀才姚大夫一间屋,住的也挺好的。”
“不不不,”陈冬月摇了摇头,似乎是下了什么决心一般,走到了席地而坐的众人面前,深呼吸了几下,才道:“我不准备再在青山村呆了,我想去......齐州。”
原本正在讨论着安置费该怎么花的众人,都突然安静了下来。
连已经长得有一个手臂那么长的宋志刚,都停下了脚步,歪着脑袋看着陈冬月。
“我跟着娘,”君澜突然开口,“反正娘到哪儿我到哪儿。”
“不是,”宋好婆一脸茫然,“冬月,你,你走了,咱们怎么办?”
“如果你们愿意的话,可以跟我一起走。”陈冬月说道。
“为啥是去齐州啊?”李秀才很是好奇,“那里离都城也就半天的路,反正要走,咱去都城呗。”
“......你连想都不想,就跟着去了吗?”姚大夫觉得李秀才这人,真是让人不可思议。
“去啊,”李秀才道:“东家要走,我肯定得去啊,不然我找谁发工钱啊?
再说了,君澜不也去吗?我现在就她这么一个学生了,她都去了,我能不去?”
“......咳咳,”宋杨尴尬的咳嗽了两声,“我跟阿芸,主要最近也没空嘛。不过嫂子,为啥好好的,咱就不在青山村住了呢?”
“好好的吗?”陈冬月难得的撅了下嘴,“我觉得这地方,其实并不好。
仁义县原本在饶城就算不得是什么好地方,青山村,更是进出都不方便。
再加上这地方不知道为啥,是水灾也轮得到,寒潮也逃不开,今年更是旱的不行,再加上......马匪把咱们村里里外外都烧了个透。
你跟我说说,这地方到底哪里好?”
“........额.......嗯.......(⊙o⊙)…”
宋杨居然无话可说。
“但是咱们亲朋好友都在这里啊,”宋芸小声回了一句,“去了什么齐州,咱们人生地不熟的,可怎办呀。”
陈冬月朝宋芸点了点头,“我之前也是顾虑到亲朋好友都在这里的缘故,所以也没想过要走。
但是现在,房子也没了,地也得重新再种,后续如果绣坊想要再做大的话,肯定也不能一直窝在这里。
再说,经过这些日子,我觉得家里头光靠种地,肯定也不行。天灾难料,咱们得多给自己留条活路。
齐州那地方,我打听过了。
离都城近,大荣朝的二十万亲卫军,离齐州不过百里地,皇上在那里还有行宫呢。
所以绝对没有马匪之类的隐患。
再加上那地方虽属于北方,但是地下水资源非常的丰富,全城有永不断流的泉眼一共八处,所以完全不会有干旱的困扰,而且因为地势比较高,发洪水的记载也很少。
还有就是,齐州是从南往北去都城必经之路,所以商户众多,商业发达,但是规矩却没有都城那么的大。
综上所述,我觉得齐州是个不错的地方,我想搬过去,如果你们愿意一起去,我肯定欢迎,但是你们不想去,我也不会勉强。
如果你们实在是舍不得走,那二百两银子就留给你们过日子,我就不用了。
以后要是我得了空,会常回来瞧看你们的。”
“对,”君澜点头不已,“我跟娘会常回来看叔奶和小姑的。”
“是,”李秀才也点头,“到时候我跟君澜一起回来。”
......“我,我,我也去!”姚大夫举手,“你们别这么看我啊,我这不也得赚钱吗?金主都走了,我也肯定得走啊。”
“嫂子,我......”宋芸看看自家二哥,又看看老母亲,“娘,要不咱们跟嫂子一起走吧。”
“可是你哥咋办?”宋好婆面对完全摇动的军心,很是无措,“你哥要是回来了,找不到咱们了,可咋办?”
“那要不......咱搭个茅屋,给咱哥留个条子?”宋杨小声试探着问了一句。
“.......那为什么不跟族爷他们说一下,让宋柯回来了,去齐州找咱们呢?”陈冬月不解。
“哦~~~”宋杨恍然大悟,“这倒也是哈!”
一群人同时发出一声‘噢歇’的赞叹声。
赞叹,宋杨的智慧,是如此的......令人叹服。
第122章 都去都去
不过。
在听说陈冬月要去齐州之后,宋不凡立刻决定,这个族长他不当了,他也要去齐州。
当然,乔三妹要跟着陈冬月一起去的意愿,比宋不凡更强烈。
她说陈冬月如果不方便带太多人的话,宋不凡可以先不去。族长大人可以等着宋柯回来,到时候他带宋柯一起去齐州跟他们汇合就行。
反正她是要第一批马上跟着陈冬月走的。
这青山村,她也是待得够够的了。
虽说离娘家近吧?
可娘家的照应她是一点儿没得着,自己光给娘家人当米袋子了。
特别是从去年年底开始,她娘家隔三差五的就得往他们家来借粮食。
她也不是不想给,可次数多了,总觉得自己亏的慌。
以前她日子不好过的时候,回娘家借点儿粮,家里头都说是泼出去的女儿嫁出去的水?这话是这么说吧?反正就是这么个意思。
但是轮到娘家来借粮了,兄弟哥嫂们明里暗里就说,如果不借,她就是不孝顺。
反正到头来,她是好处轮不到,敬孝道却是谁都不敢把她落下。
乔三妹常在被窝里跟宋不凡抱怨,自己哪怕是根甘蔗,娘家也不能两头一起啃吧?
再加上宋不凡的爹娘,去年发大水的时候,就跟他们俩孩子一起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