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已穿荒年,有事记得烧纸(593)
这三人其实早就已经打听到了,皇帝失踪的消息。
可他们心里头也有无数的问号。
皇帝,到底是怎么丢的?!
淑妃揉着太阳穴,说自己也不知道。
此时此刻,她只知道,皇帝不见了,连带着伺候皇帝的汤公公和被留在皇帝寝宫内的四个大夫,也一并消失了。
面对这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情况,三位大臣,也一下子慌了神色。
程奇第一反应,就是赶紧调了正在都城远郊的禁军来,封锁全城,仔细搜查。
孟相有些犹豫,他怕万一有人劫持了皇帝,动静再闹的那么大,绑匪一慌,再撕票了怎么办?
不是说连带着汤公公和御医都不见了吗?那这会儿皇帝应该还活着的吧?
一听孟相反对禁军入城,伊相想也不想,便站了程奇这一边。
他倒也不是专门为了跟孟相作对。
主要他是站宁王的。
这回皇帝突然不见了,第一手消息就是淑妃他们放出来的,第一个跑的,也是齐王。
就这情况,是个人都会猜测,皇帝是齐王和淑妃里应外合偷出去的吧?!
虽然搜查全城这件事儿,是程奇提出来的,有点奇怪,但是.......奇怪就奇怪吧,反正伊相能确定,人肯定不是宁王偷的就是了。
而淑妃听孟相说,万一宣布全城搜查,皇帝就极有可能被撕票。
她便立刻同意了搜查的提议。
皇帝在她眼里,其实早就该死了。
也不知道是不是平日里千年山参吃多了,人都已经那样了,最后一口气,居然还吊了一个多月没死。
快死。
死地越快越好。
只要皇帝死了,她和齐王就有一百种办法,弄死宁王。
于是乎,三票对一票,孟相也只能接受调禁军来搜查全城的提议。
不过想要调动禁军,首先必须要有圣旨。
好在皇帝虽然丢了,但是左右两相都在。
大荣朝除了皇帝之外,皇帝亲信的两位丞相,包括皇帝信任的老师和大学士,都是可以代替皇帝,草拟圣旨的。
两位相爷草拟好了圣旨,再交由枢密院审核,通过之后,再交由六部评定,都没问题之后,掌印太监便可以加盖玉玺,颁布天下。
现在这种要紧关头,伊相爷顾不得什么规矩不规矩了,他让人立刻叫了枢密院和六部的人来御书房,自己则开始草拟圣旨的文书。
淑妃也差人去喊了掌印太监,让他准备好玉玺,等圣旨拟定好了,直接就盖章送出去。
可被差遣出去的小太监,足足找了半个时辰,都没找到掌印太监。
众人瞬间就觉得此事不妙。
于是在淑妃的带领下,一群人冲进了平时存放玉玺的御书房内厢房。
此时,内厢房里头的大柜橱上,还上着大锁。
伊相立刻让圣卫军的人,把大锁砸开。
橱柜里,存放玉玺的盒子.......丢了。
玉玺,大荣朝一共有两个。
一个是开国皇帝留下的。
另一个,则是这任皇帝的。
他们大荣朝的规矩是,传国玉玺,代代相传。
但是每任皇帝,都有自己的玉玺。
皇帝自己的玉玺,在皇帝驾崩的时候,会随皇帝一起埋藏在陵寝中。
所以哪怕这代皇帝的玉玺不在,只要传国玉玺在,那圣旨都可以盖章认真。
可现在......两个盒子都没了。
连传国玉玺都丢了。
淑妃当场就晕了过去。
皇帝丢了,还则罢了。
现在连传国玉玺都丢了.......那下一任的皇帝,可就名不正言不顺了啊!!
要知道,太祖皇帝在驾崩前,可是有口谕的。
这传国玉玺,必须由每一任皇帝代代相传。
哪代要是没有传国玉玺,那这皇位,就算是名不正,言不顺。
此时,看到空空如也的柜橱,孟相和伊相,只觉脑袋都要裂开了。
这玩意儿.......就说了不能让太监保管吧!!
这下好了,皇帝丢了,玉玺丢了,老祖宗的江山基业,估计也快了。
完犊子。
一起死了算了。
哎。
孟相在心里叹气道。
第446章 保住全族的命
好在伊相这人,作为右相,在地位上要比作为左相的孟相高一点。
心理素质,也比他强一点。
他扯了孟相到一旁,小声问道:“孟相,现在这局面,你看如何是好?”
“都散了吧,回家种地去得了。”孟相道。
“都这个时候了,孟相就莫要再开玩笑了。”伊相小声道:“这件事,显然淑妃已经处理不了了,且她又是齐王生母,这个时候.......让她来主持大局,怕是有失公允。”
孟相心里‘切’了一声,面上却依旧在装死,“那找谁主持大局?难道找........太皇太后来?”
“倒也不是不行,”伊相点头道:“太皇太后地位崇高,且经历了三代帝王,面对朝堂的波云诡谲,说不定比你我处理起来都要妥当些。”
“行,”孟相现在也想不出别的背锅侠了,“那便叫人去找了太皇太后来。”
于是。
半个多时辰后。
六部尚书,外加左右两相,和中枢大臣,都知道了一个让他们无法面对的现实。
那就是,偷皇帝的,可能是他的母后......
与此同时,他们还发现。
和皇帝一起消失的,除了太皇太后,还有万元赋和康王一家。
而根据齐王派出去的一队探子的说法,万元赋和康王世子,确实是领着一队人马,途径齐州,进入了聊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