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直播:虞美人今天还在扎心(113)+番外

作者:壳菜 阅读记录

他可是听说,他们这个陛下没少出海。

以前不知道要干啥子用,只觉得浪费钱。

现在,陛下快冲,陛下真有先见之明,陛下一定不会放过这个大好机会。

他们的玉米,近在眼前。

这不赶紧先研究明白了,这高产作物怎么种植。

到时候理论知识满分后,他们直接实现,嘿嘿嘿,想想就快乐。

秦朝。

嬴政挥挥手,让人先记着。

心里却觉得无比扎心。

这玉米他是完全看得见摸不着。

听着只觉得难受极了。

但还是先记着吧,万一哪天他们就有玉米了呢。

做人,还是要留些念想的。

……

[言归正传,抵达海南后,李登海就立即投入到玉米育种工作中。

日复一日地忙碌在田埂间,从种植、除草、施肥、喷药,到发芽、长叶、结穗,每个环节他都严格把关,从不缺席。

终于艰辛的付出得到了回报。在1979年,李登海培育的玉米品种“掖单2号”,亩产量首次突破了700公斤,再次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你看,是农人又怎么了呢,被世人看是痴人说梦又如何呢。

他终究是做到,让中国玉米从100多公斤,到700公斤的进步。

我想,若是我的话,这些成绩就足以让我沾沾自喜,从此鼻孔朝天,变身螃蟹,走路都要横着走,才能表现出我无与伦比的智慧。]

第98章 维护粮食主权

虞美人这话可以说是相当有画面感了,几乎所有的人,都能很轻易带入虞美人的个人形象。

想想吧,天幕上虞姑娘鼻孔朝天,横着走的模样。

对不起,怎么这么有趣。

住在海边的人更是觉得画面感清晰。

想想螃蟹走的样子,别说,确实挺横。

……

[1979年春季,李登海将在三亚市育种基地南繁选育的“掖单2号”“掖单3号”,7公斤多种子带回山东掖县试种。

那时,称出来的亩产分别为776.9公斤和774.9公斤。

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紧凑型高产玉米杂交种,第一次突破了平展型玉米杂交种在夏玉米区的高产能力不到700公斤的高限。

在我国整个玉米栽培界引起极大轰动。

大家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最起码,在我们这个时代,意味着,在此后的时间,我国将紧凑型杂交玉米高产品种,确定为提高杂交玉米高产能力的有效途径和主要发展方向。

说简单点,就是杂交玉米这一方面,从此以紧凑型为主。

这是多大的成就啊。

但李登海却说,“我们虽然打破了我国玉米亩产量最高纪录,但这还是远远不够,我们必须超过m国,向世界证明我们中国人的实力!”

显然,他并不满足700公斤的亩产,他还要再往前冲。]

秦朝。

嬴政闻言,眼睛亮了亮。

他欣赏这样的人。

不骄不躁,目标清晰,有野心。

最重要,还有与野心相配的坚持和能力。

这样一想,他又不可避免想起被他禁足的蠢儿子胡亥。

哦,对了,还有被他一起怀疑的赵高。

这么长时间观察下来,赵高不敢说,胡亥那真的是又蠢,又毒,还没啥自知之明。

就算胡亥他妈,还有那些弄不清楚形势的儿子女儿们,还在为那个蠢儿子求情。

祖龙表示,有野心不可怕,他欣赏,也自认能驾驭住这样的人。

可怕的就是有这个野心,没那个实力。

比如胡亥。

汉朝。

猪猪又开始羡慕了。

虽然他已经找到了赵过,但这种人才,明显是怎么都不嫌多的。

他刘猪猪用人也从来不看出身,只看能力。

所以,不管你什么身份,什么地位,只要你有能力,愿意来,boss直聘,一夜暴富不是梦。

升职大舞台,有梦你就来。

唐朝。

李世民点点头,十分认可李登海的斗志。

就是说嘛,华夏人不骗华夏人,华夏人就要当别人爸爸的人。

当别人爸爸最快乐了。

……

并没有读心术,所以不知道二凤陛下想法的虞美人没察觉到异样,依然在认真科普。

[此后数年间,李登海和其团队仍然不放弃,刻苦研究。

终于,在2005年10月,“登海超试一号”的亩产量达到了惊人的1402.86公斤。

刷新了世界夏玉米亩产量的最高纪录,震惊了世界!]

各朝代众人:!!!

太厉害了,厉害的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简直比那个m国人还要厉害。

1402.86公斤啊,他们做梦都不敢这么做。

如今真实实现了。

……

[但大家需要知道,1402公斤这个数据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从1979年到2005年这27年里,李登海从未有一刻放弃过夏玉米的研究。

是以,在这未曾被详细说明的二十几年里,李登海的玉米亩产一直在被突破。

824.9公斤、953公斤、962公斤……

一直到1989年10月,李登海在陵水南繁育种基地选育的,中矮秆、抗倒伏的紧凑大穗型“掖单13号”玉米,创造了新的夏玉米世界纪录——

亩产1096.29公斤。

这是我国第一个具有亩产1000公斤以上的夏玉米。

这是李登海做梦都想达到的成就。

但等真达到后,李登海却还不放弃研究。

所以,才有了05年1402公斤的数据。

“作为玉米育种科研人员,打破一次全国高产纪录是梦寐以来的,但李老师竟然七次创造我国夏玉米育种高产纪录。”有人这样称赞李登海。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