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直播:虞美人今天还在扎心(116)+番外

作者:壳菜 阅读记录

我们现在在说的李振声院士算一个,我们接下来要说的袁隆平院士也在这里深造过。

袁爷爷可是被称为“中国杂交水稻之父”的。

还有就是,在我国03年非典,19年新冠,两次疫情都挑起大梁的领军人物,2020年被授予“共和国勋章”钟南山院士,也在这里深造过。

还有……]

伴随着天幕一个个名字说出,各朝代众人的表情更是逐渐从(°_°)变成了∑(????lll)。

这到底是什么大佬学院,这一个个的,要不要这么卧虎藏龙。

明朝。

朱元璋听着听着,已经成功从不以为然到惊讶到震惊再到麻木了。

这后世人才是不是有些太多了点。

听听,听听,这一个个的都是“xxx领域之父”,获得过“xxx领域”荣誉。

而且,天幕有一句话让他十分关注。

19年疫情,他记得,虞姑娘所在的时间,应该是2023年。

这才几年,疫情的阴影那么快就过去了吗。

还是说,这个疫情没那么大……

但也不对。

疫情问题,无疑是每个帝王都关注的。

但天幕今天所讲同样重要。

后世成功的经验。可是他们最好的老师。

纠结,犹豫。

就恨不得天幕能把每个提到的院士都详细讲一遍。

若真如此,也就不用那么纠结了。

……

[总而言之,这样对比下来,大家也应该知道,当年能被分配到中科院的李振声是有多厉害了吧。

但后面,有一件对于李振声本人而言,十分意外的事情发生了。

他被调到了栽培组。

相信大家很疑惑,栽培组又是个啥。

这里简单说明一下。

当时的实验室分为总共分为三个部门,分别是遗传组、生理组和栽培组。

前两个不细说,主要说栽培组,这一组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土壤种植,同时还要搜集杂草资料。

现在问题来了,李振声擅长的,可是小麦种植啊。]

各朝代众人:??!

“这不乱套了吗。这可是未来的中国什么小麦之父,这天赋不就浪费了吗?”那人已经听如入了神,早就把自己带入了那个家境贫寒,但努力向上的李振声,闻言顿时急了。

旁边的人倒是勉强淡定。

“你快听天幕的语气撒,这肯定是一件好事啊。”

这么长时间下来,他们对虞美人还是有了些了解的。

这要是坏事,天幕哪可能这个语气嘛。

“也…也是。”把自己带入进入的人想了想,也觉得有些道理。

但到底还是要疑惑,这杂草跟小麦,能有关系吗。

难道……是积攒经验?!

不然还能是啥。

……

[对此,年轻的李振声虽然心态有点小崩,但又很快调整好了心态,并且很快做出了成绩。

你敢相信,一个学习小麦种植的人,最终在整理杂草的工作上屡创新高。

不仅分辨出八百多株野草的种类,还对它们的习性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了解。

只能说,优秀的人,到哪里都优秀。

但李振声的理想终究不在牧草这一块,25岁的李振声放弃了中科院的高薪待遇,被调到了陕西杨凌。

转机也很快出现。

1956年,中国农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大危机,小麦条锈病大肆蔓延,大大降低了粮食产量。

那时候,条锈病严重到什么程度。

当山东遭遇“条锈病”危机时,尽管当地的科研人员已经做了很大的努力,国家也努力救援,但蔓延的规模已经达到了失控的程度。

当时良种研究的速度,根本赶不上病毒变异的速度。

但办法总是人想出来的,很快,李振声就盯上了地上的杂草,觉得大有可为。]

第101章 小偃6号

各朝代百姓:???

他们怎么就有点看不懂了呢。

不是在说小麦生病的问题吗。

这种病确实他们这些种小麦的也挺头疼,挺绝望的。

但是,但是……

这跟杂草又有什么关系。

明朝。

鼓励自家陛下快去寻玉米的村长挠了挠头。

地中海的脑袋上尽是问号。

“天幕,这是认真的……”

他实在是无法想象,杂草还能跟小麦有联系的。

“大概…是吧。”村民也有点不确定了。

突然觉得,后世种的地,也许跟他们种的不太一样。

……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李振声又为何关注地上杂草呢。

原来,他是注意到小麦因为“条锈病”枯败,他身边的杂草却能依然葱绿。

他突然有了个十分大胆的想法,若是小麦和杂草杂交,小麦是不是也可以像杂草一样坚韧呢。]

……

“靠。”刘彻闻言,整个人直接从躺椅上蹦起来了。

几乎难以置信自己听见了什么。

后世农学家也太疯狂了。

这种想法是能实现的吗。

不,这种想法是人能有的吗?

赵过却抬眸,目光灼灼盯着天幕。

心中十分认可李振声的大胆。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这种事情哪是什么不敢想的。

而观天幕态度,合理猜测,是成功了。

……

[先给大家报个喜讯,李振声的想法虽然大胆,但成功了。

小麦患“条锈病”的问题,从李振声院士研发成功那一刻开始,就已经成为历史。

他又是如何成功的呢,我们细细道来。]

一听成功了,别管是哪个朝代,直接沸腾起来。

天幕能不能别磨蹭,赶紧讲了,快一点。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