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直播:虞美人今天还在扎心(115)+番外

作者:壳菜 阅读记录

……

[大家可能会疑惑我为什么突然说这个,这里先留个钩子,讲到袁爷爷的时候,大家应该就能明白了。

我们言归正传,接着讲下面一位。

他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他还被誉为“当代后稷”。

是“中国小麦远缘杂交之父”。

他更是中国小麦远缘杂交育种奠基人。

他是谁呢——

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振声。]

“哇?!”百姓们都有些震惊了。

这人怎么又是一长串的荣誉。

关键,他居然被称为“当代后稷”诶。

那可是后稷!

后稷,周族始祖。

为童时,好种麻﹑菽。

成人后,有相地之宜,善种谷物稼穑,教民耕种。

后稷更是第一个建立粮食储备库和畎亩法。

还放粮救饥,赐百姓种子,被认为是禹最倚重的三公之一。

当然,最重要,在古代社会,他更是被尊为稷王、稷神、农神、耕神、谷神。农耕始祖,五谷之神。

百姓认识后稷,却不认识李院士,这也难怪百姓们惊讶了。

就非常难以相信,天幕接下来要讲的一位,这得是有多高的成就,才能被称为“当代后稷”啊。

总感觉一定很厉害的样子。

……

在那个群星璀璨的时代里,能当上院士的,有哪个不厉害的。

对于拉高了各朝代期待这件事情,虞美人是一点都不带怕的。

毕竟她讲的可是李振声院士耶!

[说起李振声,就要先说起他成长的时代了。

1931年,正是战乱饥荒的年代。

在那个时代很苦,但索性李振声的家长十分重视孩子教育问题。

深知无论怎样,孩子都是要有文化的,指望他有一天能够出人头地。

是以,在那个时代的李振声也难得成为了可以读书的人。

但那是个什么时期,正是战乱,尤其山东地区,日寇每日烧杀抢掠,同时还搜刮着老百姓们的粮食,更是苦上加苦。

但命运无常,老天残忍,1942年,山东大旱,农民几乎是颗粒无收,很快便闹起了饥荒。

都说少年不知愁滋味,但李振声却是早早体会到了人间百态。

他后来回忆说:“那年过了年,老天爷还是没有下雨,米缸早早地就见了底儿。大家都饿得面黄肌瘦,真可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再后来,李振声又父亲意外离世,母亲不得已一个人拉扯四个孩子。

1948年,终究没有办法,李振声只能无奈辍学,来到省城投奔哥哥。

可以说,在李振声的短短的前半生里,苦难一直如影随形。

但很快,改变命运的机会来了。

原来,当时正值山东农学院的招生季,一心想要读书的他,被上面的“免费食宿”所吸引,决心重新拾起课本。]

第100章 小麦,杂草?

虞美人不过才刚刚讲一个开头,各朝代百姓就被牢牢的吸引住了。

他们本以为,天幕这次讲的总该是士人家族了吧。

结果……

别说是士人了,衣食无忧都算不上。

还是在战乱中长大的。

就,啥也不说了,特别有代入感。

都是穷人,都是农人,都不富裕,都想砸锅卖铁养孩子。

但一想想自家娃。

不少人叹气。

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他家傻大儿啊。

当然,也有不少教育学家被那个“免费食宿”吸引。

后世为了收学生,已经这么狂野了吗。

食宿免费什么的,他们这个时期简直想也不敢想好嘛。

秦朝。

嬴政看着天幕,也在思考。

天幕后世跟他大秦走得可不是一个路子啊。

他大秦“弱民、贫民、疲民、辱民、愚民。”

《商君书》上怎么说的来着,“民强国弱,民弱国强,治国之道,首在弱民。”

天幕在的后世,倒是用尽了办法,让百姓们能够习文断字。

索幸,始皇也早有察觉,自天幕出现后,“疲民五术”怕不是也早已不适用了。

有的时候,及时止损也是一种智慧。

想着,嬴政就想笑。

讲真的,他还真有点同情他老祖宗秦孝公了。

太惨了。

唐朝。

二凤听着,只觉得无比心动。

他是不是可以用这个方法,专门给宫中培养一批女医,给他家观音婢和长乐好好看看。

这几日,连续找了许多大夫的李世民,也算是充分认识到了,没有女医的不便。

不过,还是要感谢虞姑娘的,也不知道是什么药,观音婢用过之后,也确实觉得好受许多。

若是能再交换一些就好了。

李二凤越是想,思维越是发散。

只是没多久,又被天幕的声音叫回魂了。

……

[李振声参加了高考。

结果自然是不错,他凭着自己出色的成绩,成功考上了山东农学院。

也成为了十里八村内唯一一个大学生,他的人生轨迹也从此改变。

后来,在选择专业的时候,李振声也不犹豫,直接选择了“小麦专业”。

大学期间,他学习刻苦,能力也出众,学习成绩更是不用说,也小小做出了一番成就。

大学毕业后,更是成功进入分配到中国科学院遗传选种实验室。

但是说,大家可能不知道这个地方有多厉害。

但我如果说,中科院一直都是我国所有科学研究工作者们的理想殿堂。

更是出了无数在各界都了不得的大人物。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