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直播:虞美人今天还在扎心(125)+番外

作者:壳菜 阅读记录

……

[接着,李必湖选择过去看看,用石头赶走沼泽地的水蛇和蚂蝗,他脱下长裤,小心翼翼地走近那3个稻穗。

定睛一看,终于确定了他的猜想,这就是一株,他们梦寐以求的,野生雄性不育株。

但这还不够,后续的研究还有很多,最重要的一点是,这位野生雄性不育株的后代,会不会遗传母株的特性,同样是雄性不育株呢。

这实在太过重要,但无疑,能够发现这株雄性不育株,对于袁隆平团队来说,就是巨大的振奋。

几乎是怀着激动的心情,李必湖小心翼翼地挖起雄花不育野生稻的稻蔸,也就是水稻的根,还不能洗泥巴,避免根伤了无法栽活。

李必湖只能脱下上衣,将稻蔸包起来,差不多有20多斤重,一路搬回农场。

东西太重,路又太太远,李必湖搬运途中,又是歇了几趟气,才把它搬到试验地栽在空白处。

再之后,李必湖摘取几朵未开放小花,带回住地用显微镜检查花粉的育性情况。

最终,确认了,这株野生雄性不育株,就是他们此次海南之行的目标——花粉败育型不育株。

也就是说,这株野生稻,不仅仅能保证自己雄性的不育,也能保证自己的子孙后代都雄性不育。

为这一刻的胜利,来,我们鼓掌!!!]

讲了那么多的挫折,那么多的失败,如今终于讲到了这个好消息,虞美人整个人肉眼可见的愉悦,更是带头鼓掌。

掌声那叫一个响亮。

太开心了,也太激动了!

各朝代众人也瞪大眼睛,仔仔细细确认了天幕的消息。

其他的他们听不懂,但他们能够明确一件事情。

杂交水稻,要成功了!!!

最难的时候已经过去,袁隆平团队胜利了!!!

各朝代,无论帝王百姓,都为此刻的胜利振奋。

掌声整整持续了几分钟,才渐渐停止。

紧接着,他们又有些好奇,后面又发生了什么呢。

袁隆平是否也会成立自己的公司,赚这一份钱呢。

毕竟,这些都是他应得的,不是吗?

……

虞美人也轻轻吐出一口气,努力平复自己的心情,才继续说道。

[但由于搬动过程中,这株野生雄性不育株的根还是多少受到了些影响,第二天没有开花,第三天开始开花,但不集中。

李必湖没办法,只能选择坐在野生稻旁,选择守花待开。

一有花开,李必湖就马上用“广矮3784”水稻进行杂交实验。

大家也别问我这水稻又是个啥,因为我也只知道这是一种籼稻品种,这里照例给大家放上图片。

但我知道李必湖为什么选择“广矮3784”进行杂交实验。

原因还蛮简单的,其他的花期都过了,就它还开着花呢,所以只能选它。]

唐朝。

二凤:说话这么耿直,就大可不必了。

随着天幕对于袁隆平的深入解说,二凤陛下只觉得共鸣越来越多。

只觉得,他们同样是,在跃龙门的路上,经历了那么多挫折。

袁隆平是一次次实验失败,被人不相信,十几年里风里来雨里去,怎么都不放弃。

他是一手策划起兵造反,但路上屡次被背刺(划掉),收拾烂摊子(划掉),被亲人下毒(划掉)。

但最终,结局都是好的。

他虽然被伤害,但终究翱翔九天。

唔,怎么办,突然有了灵感,想写一篇这样的赋。

决定了,天幕结束后就写。

名字起什么好呢。

思索.jpg。

……

李世民正思索之际,虞美人开口,打断了二凤的思路。

[在开花后的连续4天内,李必湖共做了65朵小花。

但后因起风、鸟害、落粒等因素,收获的种子却仅仅只有5粒。

在李必湖做完杂交水稻的实验后,袁隆平才从北京赶回来。

他一回来,又是学生又是助手的李必湖就将这个好消息告诉袁隆平。

袁隆平闻言,又接连询问了几个专业问题,直到看见了这株野生雄性不育株后,更是高兴极了,连声说,“高级、高级、高级!”

这里解释一下,“高级”在当时,是用于赞赏的流行语。]

第109章 震撼世界的乡村教师

虞美人讲到这里,又翻了翻手中的资料,把预备的最后一点资料讲完,算是收个尾。

[后来,袁隆平将这株野生的雄性的花粉败育的野生稻起名为“野败”。

是不是特别好听又霸气。

野败的种子,说是对杂交水稻的研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是一点也不夸张。

有了“野败”后,袁隆平的一切理论,终于可以变成实践。

他用野败的种子培养出了两百多颗不育的种子,如此,水稻的种子就可以保持百分百的不育,这就是我们反复强调的“不育保持系”。

其次,他又在不育和不育保持系的基础上,研究出“恢复系”,就是让杂交水稻的种子恢复自交本性,虽然恢复了自交,但杂交后的优势依旧有保留。

不育系、不育保持系、不育恢复系,在很早之前提出的“三系法”,在实践中也保持了他强悍的威力。

可以说,当袁隆平真正验证了杂交水稻确实可行后,国际上的各个国家,无一不是震惊,质疑,随后打听。

最后,他们打听到,研究出“杂交水稻”的,是中国的一名乡村教师。]

听到这里,各朝代众人无一不沉默。

听完天幕这期农学家的故事,讲真的,他们有些怀疑人生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