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直播:虞美人今天还在扎心(183)+番外

作者:壳菜 阅读记录

……

而虞美人,要把他亲手推下深渊。

用他自己亲自做过的事情,

[也别怪我这么暴躁,我在这里也直接给大家透个底了,那篇文章中所写的内容,不能说完全正确,只能说是胡说八道。

而他所谓改邪归正,重新做人这件事,我也就直接说了,因为他废除了殉葬制度,在殉葬了新帝朱祁钰的宫妃以后。

而这,是他这辈子做过的唯一一件好事。

好,现在问题来了,他一个太上皇,又有什么权利殉葬朱祁钰宫妃,又废除殉葬制度呢。

我也就不藏着掖着了,朱叫门复辟了。]

虞美人一下子放出好几个大雷,直接让各朝代众人的cpu都干烧了。

不是,之前不还在说朱祁镇成了太上皇,新帝匆忙中登基吗,这瓦剌军队还没被解决,这怎么就突然又复辟了。

到底怎么回事???

他们是很想要快进到大结局没错,毕竟这个朱祁镇太特么气人了,但这不代表着天幕你能直接说答案,过程是一点都不讲啊。

虞美人看着众人懵逼中带着郁闷,郁闷中又带着点愤怒(对朱祁镇的),心气总算顺了点。

也开始重新组织语言,接着之前的话题继续说。

[我们一点一点说,刚才我们说到,朱祁镇成为太上皇,新帝登基。

而这位新帝呢,是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也是朱瞻基唯二的孩子之一,是朱瞻基的贤妃吴氏所生,出生时间就比朱祁镇晚一年。

朱祁镇成为瓦剌人质这件事,对明朝不可能是没有影响的,再加上明朝二十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京城守卫空虚,这都是北京城要面对的问题。

我们先说北京城这边,当时朝廷上可以说是炸开了锅,朝野上下人人自危,不少官员提议更是提议马上迁都南京,赶紧跑,再不跑就来不及了。

紧要关头,有一个叫做于谦的官员站出来了,他是兵部左侍郎,我们接下来要着重记住这个人。

那个时候,于谦表示,大明的皇陵、宗庙、社稷都在北京,不可轻易迁移。而且要以北宋为教训,指责南迁是亡国之论。

迁都之事暂停,又在于谦的请求下,朱祁钰下令取两京、河南备漕军,山东及南京沿海备倭军,江北及北京诸府运粮军,亟赴京师,京师上下这才人心稍安。

又升任于谦为兵部尚书,全权负责保卫北京城的工作。]

虞美人喝了口水,给大家一点消化的时间,才继续说道,[接着,朱祁镇生母孙太后先是召开御前会议表示,朱祁钰监国。

后又表示,让朱祁镇长子朱见深为皇太子,再次表示郕王朱祁钰监国,以安人心。

注意,这里的重点不是以安人心,而是朱祁镇的长子为皇太子和“郕王”。

在这个时候,孙太后是要强调,皇位只能是朱祁镇的,朱祁钰监国又怎么样,他只能是“郕王”。

但接下来,一件事情的发生,把朱祁钰推上皇位——“午门血案”。

相信我,这并不是一件坏事,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先前因为朱祁镇宠信宦官王振的缘故,大臣凡是有不利于王振者,非死即贬。

如今皇帝被俘,王振又被杀,大臣们只觉得神清气爽、扬眉吐气,想着,这还等什么,直接跪在午门外,要求监国朱祁钰惩处王振余党。

就在这时,锦衣卫指挥马顺出来阻挡,他是王振一党,直接被愤怒的朝臣们群殴致死,随后大臣们又将王振同党,王振外甥——王山也被当庭打死。

朱祁钰见此,虽然害怕,但在于谦的劝说下,当即表示马顺等罪有应得,众臣无罪。

“午门血案”发生后的十天,以王文、于谦等朝臣牵头,奏名孙太后,拥护朱祁钰称帝,遥尊明英宗为太上皇。

拉扯几日后,孙太后无奈同意。

朱祁钰称帝后,先是清理王振余党,后又下诏边关守将不得听信瓦剌的借口,使得瓦剌意图用朱叫门的名义骗取财物、开启城门。

这才有了“叫门天子”叫门失败的事情发生。]

第160章 北京保卫战前夕

明朝。

“好。”听了这么久,朱元璋心气总算是顺了一点,简直比打朱棣还要让他快乐。

但说特别快乐,那倒没有,实在是朱祁镇复辟了这话,让他非常不快乐。

这个朱祁钰倒是不错,临危不乱,挑得起大梁,天不亡他大明,

还有,若是朱瞻基还有脑子的话,听到天幕之后,也应该知道要选哪个儿子了吧。

朱祁镇那个没脑子的,最好能扒皮萱草了,以后他的那身皮,就跟“太监不能干政”的牌子挂一起,这想法不错。

若是那朱祁镇害怕孤单的话,他也可以让他亲爱的王伴伴也扒掉那一层皮,跟朱叫门排排站的。

并不知道,在宣德时期,朱祁镇还只是一个胚胎,朱祁钰更是连受精卵都不是的朱元璋十分认真的想。

热知识,扒皮萱草就是把人的皮完整剥下来,做成袋状,在里面填充稻草后悬挂示众。

宣德时期。

朱瞻基眉头也松开了些。

他命虽然短了些,儿子也少了些,还出现一个超级无敌大败家子,不过没关系,他还有朱祁钰呢。

压下不断翻涌上来的心酸,朱瞻基决定了,他能给小青梅最后的体面,就是等朱祁镇出生后,再把他恁死。

你说让他当个闲散王爷不行。

答案是,不行,他就是绝种了,也不能让朱祁镇这个祸害长大成人。

你说孙皇后会不会思子心切,调换孩子?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