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直播:虞美人今天还在扎心(296)+番外
隐隐察觉到天幕话语背后意思的嬴政:……
虞美人说了那么一长串话,重点怕不是只有“让人垂涎”这四个字吧。
秦剑的特点,用现代人的话说就是硬度相当于中炭钢,韧性犹如现代的玻璃。
嬴政对于让大秦虎狼之师所向披靡的武器,心中自然是骄傲的。
但想起现代的那群“萌妹”们。
说说也不是不行,正好趁此机会让天幕讲讲制盐和肥皂。
就当交换了。
汉朝。
觉得自己很有发言权的刘彻又是一整个支愣起来了。
他别的不敢保证,大汉发展铁器的决心他还是能保证的。
他,大汉刘家,高瞻远瞩。
但今天好像能更进一步。
……
[可事实上,铁器的潜力绝不是一碰就碎、一用就废。
在古代,铁器发展起来之后,它就逐渐替代了青铜器位置,常常在农具,武器,炊具等领域。]
想起用铁锅炒出来的菜,虞美人很含蓄的心里滋溜了下口水,面上还是一本正经。
[到了现代,铁更是被广泛的应用在各个领域,在军工、建筑、机械以及生活中,都能看见它的影子,早已成为了居家旅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那么,问题来了,怎么才能把铁器从一代脆皮变为硬汉,从农具变为铁器呢。
没错,想要弄清楚这一切,知道它的熔点最重要。
换句话说,铁之所以会是脆皮的原因,是因为锻造温度不太够,以至于铁里面的杂质没有除去。]
第259章 嬴政:快说!!!
唐朝。
“熔点,温度。”听到虞美人反复提到这两个字,二凤提笔记录。
他即使觉得,天幕未必会讲对大唐有用的方法,但李世民却还是都记下了。
后世对于明显都有专门的研究,虞美人就算不会专门去讲,但就算只是简单讲讲原理,也是给了他们一个清晰的思路。
别问他堂堂大唐皇帝,懂不懂冶铁这一方面的知识。
问就是并不是很懂,但他会照葫芦画瓢。
能听懂的,不能听懂的全都记下来,到时候丢给那些工匠们好好好好研究。
而且他觉得,天幕讲的这些可以说是相当简单,对他来说,唯一比较陌生的就是摄氏度的把握了。
就在耐心听讲的众人以为虞美人会继续输出知识的时候,就听见虞美人话锋一转,转而说死了其他。
……
[铁的熔点要比铜高很多,为1539℃,而铜只有1083℃,用锻造铜的温度锻造铁,杂质自然弄不干净。
而在冶铁技术技术这一方面,我觉得作为你们后人的我,是可以小小骄傲一下的。
这样说吧,我国的发展虽然不是最早的,但说一声后来居上是完全没问题的。
且在入门以后,那是进步飞快,相当优秀。]
虞美人说完,咳了咳,本想稍微矜持一下,但最终还是没能矜持起来,笑容笑容逐渐扩大。
[关于这一方面,我给大家浅浅做一点补充哈,大家简单了解一下就好了。
从世界范围来看,冶铁术最初是发生于西亚地区,在在士耳其,天幕上放上地图了,大家自己看。
在土耳北部赫梯先民墓葬中,曾出土过铜柄铁刃匕首,距今有4500年左右,也公元前2500年,差不多是我国五帝时期那会儿。
而我国呢,进入铁器时代开始于战国时期,也就是公元前1400年左右。
但我还是那句话,晚了一千多年又怎样,问题不大,我国DNA里就流淌着后来居上的传统美德。
无论是冶炼什么这都离不开这几样,从矿石、燃料、筑炉、熔炼、鼓风和范铸技术等各个方面。
而商朝高度发达的青铜冶铸技术,也为人工炼铁技术的出现,创造了充足条件。
在春秋时期,我国人工冶炼的铁有块炼铁和生铁两种。
最初大多采用的都是块炼铁。
简单说就是,将铁矿石和木炭一层夹一层地放在炼炉中,点火焙烧,在650度至1000度温度下,利用炭的不完全燃烧产生一氧化碳,遂使铁矿中的氧化铁还原成铁。
到了春秋中后期,我国除了在熟练地掌握了块铸法炼铁之外,又在世界上最早发明了生铁冶铸技术。
据《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记载,公元前513年,晋国铸造了一个铁质刑鼎,把范宣子所制定的《刑书》铸在上面。
而有一点,我们要划重点,那就是铸刑鼎的铁,是作为军赋向民间征收来的。
啥意思呢,这说明最迟春秋末期民间就已经出现了炼铁作坊,而且已较好地掌握了生铁的冶铸技术。
生铁冶炼技术的出现,可以说是改变了块炼铁费工费时的状况。
并且让炼炉能连续使用,提高了生产率,降低了成本,使得大量提炼铁矿石和铸造出器形比较复杂的铁器成为可能。
我们必须得承认,块炼铁质地较差,产量低。
最重要的是,必须要毁炉取铁,作为钢制工具和兵器的铁料来源,实际上是难以适应日益增长的需求的。
在说下去之前,先祭出兴起于春秋晚期,我国最早的古代炼钢技术——渗碳钢与闷钢。]
虞美人在没查资料以前,真没想过我国的冶铁技术就像开挂,嗖嗖嗖的往前冲。
作为个早已经把知识还给老师的人来说,虞美人也算是长见识了。
[渗碳钢是依托于块炼铁而产生的,简单来说就是直接放在炽热的木炭中长期加热,表面渗碳,再经反复锻打。
而焖钢技术呢,就是把块炼铁配合渗碳剂和催化剂,密封加热,使之渗碳成钢,俗称“焖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