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直播:虞美人今天还在扎心(297)+番外

作者:壳菜 阅读记录

这是我国流传很久的一种炼钢方法。]

秦朝。

对于虞美人科普的这些,嬴政不是不清楚。

事实上,他现在烦恼的,不正是这些问题吗。

所以,到底要怎么练才能把铁练得坚硬,并且能做兵器?

这不是卖关子的时候,快讲。

汉朝。

作为一个非常注重炼铁技术发展的朝代,猪猪觉得照着虞美人这样的科普方式,他大汉绝对有很大的比重。

盐铁专营什么的,他最擅长了。

东汉。

作为一个拥有一切的朝代,刘秀这一整期的心情都分外不错。

感谢老祖宗们的慷慨施舍。

鞠躬.jpg。

感恩.jpg。

唐朝。

李世民听得专心致志。

他就当是一次课外学习了。

这些事情他不能说是不知道,但却并没有后世资料整理的那么清楚。

相比之下,他都有点好奇了,大唐又是发展到了哪个程度呢?

技术肯定是在进步的,这一点二凤是能肯定的。

想到这,二凤忍不住在心里感慨,真的是越看天幕,越能意识到工匠的重要性。

此时此刻,奇技淫巧都是放屁,唯有拿得出手的好处才是实际。

他看出来对于后世来说,无论士农工商的地位,似乎并没有非常大的差距。

这里指的并不是贫富差距,而是在后世人的观念中,似乎并没有哪个职业就低人一等的感觉。

嗯,大概是要除了违法犯罪的行业。

在后世,似乎士农工商,什么职业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以至于虞美人每次觉得重要的内容,居然不是四书五经,学习资料,藏书多少。

而是这些技术类的,每次讲的时候都是郑重其事,谨慎异常。

关键是,当你顺着天幕的思路走下去的时候,你居然会觉得后世的观念非常有道理。

因为听着听着,他也觉得技术才是重中之重。

第260章 嬴政:我好像更忙了?!

明朝。

朱棣却是敏锐的注意到了其他重点。

后世是怎么确定最早的冶铁技术出自西亚,且是在公元前2500年的?

虞美人的原话是不是,“从先民的墓葬中”,该不会,后世那些人爱挖人坟的爱好,居然是世界通用的?!!

再让他推测一下,后世又是怎么知道,我国的冶铁技术起源发展于春秋战国时期。

他朱棣用脚趾头想想,都能想明白,先不排除从古籍中找到这部分资料的可能。

但绝对还有一个更主要的原因,比如后世的那些可怕考古学家又挖了谁的坟,从别人的坟中发现了那个时期的铁器。

而这个倒霉蛋是谁,首先排除秦始皇。

啧,真惨。

作为一个并没有被盗过墓的幸运儿,朱棣想这些的时候,颇有点沾沾自喜。

俨然忘记了自己的皇陵也被惦记过。

要说朱棣为什么有时间这么发散思维,自然是因为天幕讲的这些,对他大明来说可有可无。

甚至让他觉得,这部分内容天幕完全没必要屏蔽嘛!

永乐朝勤勤恳恳的打工人朱高炽,此刻并不能看见天幕中虞美人在讲什么,但却十分敏锐的注意到老父亲那莫名骄傲的表情。

已经瘦了一大圈的大胖小子朱高炽,忍不住悄悄往旁边挪了挪。

最近的这一段时间,他也算是总结出了规律,但凡朱棣露出与往日不同的表情,就总有一个人要倒霉。

哦,这里要加个前提,但凡老父亲在看天幕的时候露出不同以往的表情,就总会有人倒霉。

而不巧,大多时候,那个倒霉蛋的名字名叫朱高炽。

偶尔也会叫朱瞻基。

动了动手指,下意识想要摸一摸自己已经瘦了一圈的大脸盘子,朱高炽心里叹气。

也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错觉,他总觉得自己瘦是瘦了,皮是不是也松了?

想到他那个已逝的爷爷扒皮萱草的手段。

朱高炽:!!!

等等,现在不是发散思维的时候,回来回来,赶紧回来。

朱瞻基看着爷爷那莫名骄傲的微表情,老爹那不知因何而来的惊恐,同样默默退了几步。

做一个已经学会读空气的皇太孙,沉默是金.jpg。

一时间,永乐朝的顺天府,明朝最尊贵的三个人,都因为自己的脑补陷入了头脑风暴。

……

若是让虞美人知道他们所想,太子太孙的是回答不了了,但她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朱棣。

谁说要排除秦始皇了?

兵马俑坑里虽然只有那么几件铁做的东西,但在青铜器这一方面,大秦祖龙的贡献还是很大的好嘛!

嬴政:并不是很想要这样的贡献,谢谢。

然而,并不会读心术的虞美人,并不能理直气壮的反驳朱棣,只能勤勤恳恳的做知识的搬运工。

[从已经出土了的古代钢制品能看出,我国最迟在战国晚期已广泛使用淬火工艺。

啥是淬火技术呢,专业解释大家看天幕,我这里就直接说人话了。

这种技术就是把金属或玻璃制品加热到一定温度,随即浸入水或油中冷却,以提高制品的硬度和强度。

这种技术就是三步走,加热、保温和冷却。

因为冷却的时候要把金属往水里蘸一蘸,所以淬火也被俗称为蘸火。

而根据考古挖掘发现,在很早之前,我国制造制作的长钢剑、钢戟和矛这些,就是让薄钢片经过反复折叠,锻打成型之后再经过淬火的。

除了淬火技术之外,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还掌握了正火工艺。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