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直播:虞美人今天还在扎心(300)+番外

作者:壳菜 阅读记录

很快在脑海中梳理好思路,继续说道。

[咳,言归正传,除了政策上的优势之外,西汉时期的高炉,也有所不同。

举个例子,西汉时期的高炉被改造成了椭圆形。

因为西汉的人们发现,风力其实是很难到达高度超过3米的高炉中心的。

所以,不如将圆形的高炉改为椭圆形,并在扁的两侧鼓风。

如此,风力就可以到达高炉中心,还提高了冶炼温度和效率。

而椭圆形铁炉的优势却远远不在于此,还除了有利于风力的输送这一优点之外,还大大提高了高炉的容积,有效的提高了冶铁的效率。

而根据考古,在郑州市古荥汉代冶铁遗址中发现了了这样一个炼铁炉,它是我国出土的汉代容积最大的炼铁炉,堪称世界之最。]

虞美人放上图片,才继续说道。

[而这样的的炼铁炉,在当时每天生产生铁多少呢?

大约1吨。

换算一下,就是两千斤。

汉朝以后的朝代可能会觉得没什么,但这个产出,这个质量,在当时世界上可都只有这么一份。

改进出椭圆形炼铁炉的那个人,思路大概是这样的——

在风力有限的情况下,氧气在高炉内和煤炭燃烧会产生煤气,而煤气会沿着高炉内部的炉墙上升、排出。

这样,煤气就相当于是被浪费了,根本就无法发挥更大的作用。

而身为一个在DNA中就有节俭本性的民族,如此必定是让人难以接受的。

因此,老祖宗们就发动了自己聪明的脑袋瓜,设计将高炉下部的炉墙向外倾斜大约62度,如此就增加了煤气和炉料的接触面积,提高了燃烧的效率。]

汉朝。

现在还什么都不知道,但很快就能得到第一手资料的铁匠们,并不知道他们会再一次被天幕直白夸奖。

而他们一个个肌肉虬结的,会因为天幕的夸奖过分羞涩。

天幕可是说他们世界第一耶!

要说这么多期天幕下来,对天幕观感最好的,不会是得了好处的君王,因为天幕调侃起人来,是真的要命和社死。

说好感,呵,复杂还差不多。

虞美人那张嘴,是真气人。

但他们这群技术工作者,对天幕的好感绝对是up!up!up!

流程大概是这样的:天幕夸科学技术的重要性→皇帝们半信半疑→天幕讲讲那些惊艳的发明→皇帝们十分心动,并想要试一试→他们自己看见机会,努力展示自己→皇帝满意→他们的地位有所提高,且资金批下来时更大方了。

一套连招下来,他们只想对天幕高歌一曲,“……谢谢你,感谢有你。世界更美丽。”来表示自己对天幕最真挚的感谢之情。

汉朝。

骤然得知自己未来会盐铁官营的刘猪猪:……

有点心动是怎么回事。

远的不谈,只说近的,他大汉正在打匈奴,真的非常非常需要这笔资金。

那一点因为没有后世优秀的不爽感,也在猜测到虞美人后面会说什么后,直接消失无踪。

后世的那些朝代,可都是踩在他大汉这个世界第一的肩膀上,才能达成这样的成就。

换句话说,身为老祖宗的我都世界第一了,你们不世界第一,这合理吗?

这不合理!

所以,总结来看就是,他大汉马上就要得到未来世界第一的技术了,非常赚!

就是这个逻辑没毛病。

……

[在汉代荥阳冶铁遗址中,考古人员还观察到,西汉时期,老祖宗们为了降低炉渣对冶铁的影响,会在炉料中配入石灰石。

原理就是让二氧化硅和氧化钙可以发生化学反应,降低炉渣熔点。

而另一方面,石灰石还能降低生铁的含硫量,改善生铁质量。

还有就是鼓风设备的进步了。

最早是用皮制的“橐”作为鼓风器。

这种皮橐两端细、中间鼓起。皮囊上有一个拉杆,手握拉杆可以将皮囊前后推拉使之压缩和鼓起。

皮囊就会在鼓起与压缩的过程中,将风吹到冶铁炉中,而这个过程,就被称为“鼓风”。

而这个鼓风,除了可以“人排”外,还可以用“马排”、“牛排”等畜力动力。

而到了东汉时期,鼓风设备又有了全新升级!]

第263章 论那开挂一般的进步

这下子,东汉之前,包括东汉自己,只觉得精神一振。

他们就知道,只要耐心等待,一定能如愿以偿的得到好消息。

西汉。

刘启想着,颇为满意的摸了摸自家儿子的猪猪头。

忽略晚年莫名其妙发猪瘟这件事,这个儿子做的事情,还真是让他越听越满意。

不错,是个好皇帝。

就是对自己儿子也要好一点啊。

再一次被父皇摸了一把,少年猪猪:……

他已经不会再觉得莫名其妙了。

八成是天幕又在自己不知道的时候,说到了他的什么功绩,让父皇开心了吧。

对于这些,他倒是没什么意见啦。

但天幕以后能不能少说点他发猪瘟什么的。

也少叫他刘猪猪。

他,有名字,叫刘彻。

再叫,小心我黑化给你看!

并不知道儿子在脑海中正在碎碎念什么的刘启,此刻摸着儿子的头一摇一晃的,直把刘彻当成了个不倒翁玩。

……

[在东汉时期,南阳太守发明了一种水利鼓风设备——水排。

水排发现和应用,让高炉中的温度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冶炼的效率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