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直播:虞美人今天还在扎心(301)+番外

作者:壳菜 阅读记录

图纸我同样放到天幕上了

而西方国家直到12世纪才出现了水利鼓风设备。

西周时期,我国拥有了冶炼生铁的技术,生铁的特点是坚硬、耐磨、铸造性好,但脆,不能锻压。

春秋战国时代,又出现了冶炼熟铁的方法。

冶炼熟铁时,是需要将温度提到了1500多度,达到铁的熔点使得铁矿融化。

这样炼出来的铁,相对柔软,塑性好,可以拉成丝,但是硬度不够。

而到了两汉时期,我国发明除了炼钢的方法,还有两种。

这样炼出来的钢,具有两者共同的优点,不仅硬度强,且韧性好,是古代铸造兵器的最佳材料。

而三者最直观的不同,便是所含碳量。

生铁的含碳量是较高的,超过了2%,熟铁的含碳量则低于0.05%,而钢的含碳量则介于两者之间。

而汉代的人们,恰恰就是从实践中发现了这一点,从而发明出两种炼钢方法。

第一种是将生铁中的碳排出,叫做脱碳炼钢法。

第二种是在熟铁中加入热渗碳,以提高熟铁的含碳量,使之成为钢。

总而言之,让含碳量维持在一个恰当的区间,这便是能炼成钢的秘诀。

东汉时期,老祖宗们发现,在经历过反复的锻打之后,就能使铁获得足够的韧度和硬度,这便是许多人熟知的“百炼钢”技术。

但无疑,这样的制钢费工费时,价格昂贵。

咳,在这里说一些题外话,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这样一句话,“百炼钢化为绕指柔。”

原句是出自魏晋刘琨的《重赠卢谌》,“何意百炼刚,化为绕指柔。”

反正一看这百炼钢就很硬就是了。

那我到底要说什么呢,我要说的是,近些年,我国有这样的一些突破,虽然不能让钢铁成绕指柔,但能徒手撕开还是没问题的。

因为它的厚度只有0.015毫米,一根头发丝是它叠起来六层厚,是不是特别薄。

这可是世界上最薄的手撕钢,我国产的。]

虞美人说话时,带着浅浅的嘚瑟情绪,颇有种不只有你们在进步,我们也没有退步的感觉。

秦朝。

嬴政:……

作为一个连怎么让铁从农具变成武器都没弄明白的老祖宗,嬴政表示:这很难评。

首先肯定一点,能被虞美人以这样的语气说出来的东西,对于后世来说必定是极其重要。

但对他大秦来说没用啊。

所以,他是不是应该夸夸后世,夸夸虞美人,才能表示出老祖对晚辈复兴精神的骄傲。

要不,夸一夸?

犹豫.jpg。

南北朝时期。

作为一个明确被后世厌恶的朝代,本以为他们会被天幕无视到死。

特别是这个时期,皇帝大多数都不靠谱,天幕就跟公放没什么区别,很少有屏蔽他们的时候。

所以,猝不及防被点名的刘琨和卢谌:……

后世对于这个时期的态度,说实在的刘琨也是无话可说的。

毕竟到底怎样,大家心里都有数。

他是幸运,但这个朝代的人却大都不幸。

他有报国之志,抗敌之心。

无论怎样,他爱着这片土地,这个国家。

但现在的问题却不在于此。

刘琨看着已经自己已经写好的诗,一时间颇有点犹犹豫豫。

啊这,后世都能炼出比头发丝还薄的钢了,再炼个绕指柔,不也是就是努努力的事情吗?

所以问题来了,他这诗到底是送呢,还是不送呢?

这句是不是改改比较合适。

但这句话怎么超级有名的,这可是后世人都耳熟能详的存在耶。

所以,还是留着吧。

唐朝。

“咳咳咳咳。”听到这里,不知道为什么,二凤突然有点心虚。

毕竟谁能想到呢,他们大唐时至今日,在用的也都是南北朝的老技术。

他们这是不是有些不知长进了。

思考.jpg。

但二凤坚信,这绝对不会是大唐的问题。

他现在还没有突破,不代表之后没有突破。

他唐太宗没有进步,不代表整个大唐都没有进步。

所以,问题不大。

没错,就是这样。

华丽尾羽炸起的二凤,努力将自己安抚好了。

并决定更加认真的听天幕接下来会说什么。

会不会说到他大唐。

明朝。

自从得知华夏是从大明开始落后于世界的,并且在清末惨遭滑铁卢的永乐帝:……

不服输的同时,升起了浓浓的危机感。

后世复兴是后世的事情。

他虽然骄傲,但却绝不愿意再听到什么,华夏是从明朝开始落后于世界的,这种话了。

虽然天幕说这话时,是就着火药和武器这个方面说的。

但作为一个连侄子,咳,是连靖难都胜利了的皇帝,朱棣的胜负心汹涌燃烧起来了。

……

虞美人说这话,只是单纯的想要显摆(划掉),根本就没想过她蝴蝶翅膀一扇,事情会有怎的严重性。

她哪里会想到,各个朝代的皇帝会因为自己的一句话、一个科普,打开了自己的卷王基因,各个争当卷中皇帝,努力开卷,发誓绝不给后辈看笑话的机会。

虞美人还在专心致志照本宣科,并暗戳戳夸了所有人一波。

[但汉朝的技术却并不是我国的巅峰,只能说是这个民族开挂的起点。

南北朝时期,灌钢法的出现,让人们知道了,若是利用液态生铁作为渗碳剂浇筑在熟铁上的话,经过数次熔炼后,就能制成硬度和韧性均衡的钢。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