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直播:虞美人今天还在扎心(509)+番外

作者:壳菜 阅读记录

可在齐宣王时期,齐国却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尤其是他光大了的稷下学宫,可以说是造成“百家争鸣”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稷下学宫是由齐桓公始创的,在齐宣王进行发扬光大的。

还有就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滥竽充数”这个成语。

这里是说齐国的其中一任王爱听吹竽,要三百人合奏,在王的乐队中,有一位叫南郭先生,他并不会吹竽,却还是混进竽乐队里,一直到齐王去世,都没被拆穿。

下一任齐王即位后,也喜欢听吹竽,但却是习惯单独演奏,南郭先生能怎么办呢,自然只能收拾包袱,赶紧逃亡。

这是成语滥竽充数的典故由来。

而其中的大冤种齐王,其实很少有人知道,就是齐宣王。

可以说是想当的有缘分了。

——认识你,从故事开始。]

齐国。

晴天霹雳.JPG。

不是天幕,你难道就不觉得有什么不对吗。

什么叫他是不是明君自己看着来,什么又叫被滥竽充数的大冤种。

这合适吗,这合理吗?这是该这个时候提的吗?天幕真的没有觉得有哪里不对劲吗。

齐宣王嘴角抽搐,恨不得原地摆烂,他是不是该庆幸现在的他并不会在题目初见的时候欣赏乐曲,否则,这按后世的话说,真就是个社死现场。

春秋战国。

齐桓公却是满脸问号了,此时此刻,他没忍住发出与齐宣王同样的疑问,天幕真的没有觉得有哪里不对吗?

齐宣王田辟彊?

姓田。

有关于田氏齐国的事,齐桓公并不是不知道,相反,在天幕的第一期,讲王朝兴衰时就已经透露出来。

齐桓公是有仔仔细细观察过周围所有姓田的,就想知道,是哪个玩了个张冠李戴,就真被历史认可了。

如今天幕再次提及,他就想说,天幕你就真的不能顺便解释一下事情的经过吗?

他这个古人是真的非常非常需要!

天幕如果你能实现我的愿望,别说叫他小白了,就是在他头顶上蹦迪,他勉强一下自己,也不是不能接受。

毕竟是有关于自己国家存亡的事情,干了。

暗戳戳的发了私信过去,齐桓公叹了口气,祈祷天幕不会想着后面单独开一期讲这个。

实在是天幕画的饼太多了,等天幕讲到真不知道是猴年马月的事了。

比后世的漂流瓶联系还难。

……

[还有就是魏文侯,我们时常说,秦孝公最大的功绩就是商鞅变法。

但其实很少有人关注,在战国时期,变法图强这种事情并不只有秦国,魏文侯就是其中一位,更是在战国七雄中首先实行变法的,他是魏国百年霸业的开创者。

冷知识:后来的秦国孝公和商鞅变法都是以魏国为蓝本的。

就这样的一位猛人,不给他安排上那合理吗,必定是不合理的。

其实我觉得变法是一个很有趣的主题,历史中大大小小的变法更是不知多少,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说实在的我还是挺想开一期天幕好好讲讲的。

咳,言归正传,我们回到魏文侯的话题。

魏文侯名叫魏斯,战国时期魏国开国君主,很多人都评价他是一位手段高明的企业管理者。

他的功绩总结来说,就是开创霸业,册立封侯,变法集权联合三晋,灭亡中山,开辟西河,可谓是相当辉煌。

他改革政治,奖励耕战,兴修水利,发展封建经济。对内,他任用李悝、翟璜为相,改革弊政。对外,用乐羊、吴起等为将,攻掠中山国、秦国、楚国。

他制定《法经》,以李悝教授经,依法治国。

提一嘴,魏文侯制定的《法经》是中国第一部 比较系统的地主阶级的法典。

文侯在位50年,选贤任能,内修德政,外治武功,战国二百余年历史中,魏国在他的带领下,成为了最先强盛而称雄的国家。

还有一点是一定要提的,韦文侯在位的期间,在农业方面更是颇有建树。

魏文侯重用卫人李悝,因地制宜的疾控魏国的田地和山川,精耕细作,有效的提高了魏国土地的使用效率和作物的产量。

同时,为了平衡粮价,李悝还实行了平籴法。

简而言之,就是在丰年的时候,依据市场情况,采用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农民的粮食,使农民的利益不受损失。

在灾年的时候,把粮仓储存的粮食以适当的价格卖给市民,使市民不致买不起粮食而流离失所。

魏国通过这样的方式,很好地平衡了农民与市民的利益,让国家储备的粮食也越来越多,国家抵抗灾年的能力大大提高,社会稳定,国民安居乐业。

所以,如果要讲战国时期的明君,魏文侯是怎么也绕不开的。

这种能文能武、文武双全、知人善用、手段利落的君王,真的是打着灯笼都难找。

最重要的是,崇祯学学啊学学,同样是努力,有效努力和无效努力是不一样的,切中要害才能一击毙命啊,亲。]

第450章 赵武灵王

虞美人这话一出,不知道扎了多少人的心。

被点名的崇祯就不说了,除了苦涩还是苦涩。

明朝上下更是一片静默,啊这,这让他们接话还是不接话呢。

至于其他朝代,想一想被天幕点名过的那些昏君,他们一个个的痛苦面具,那些个玩意还不如崇祯呢。

他们有点好奇,各朝代的亡国之君都是怎么样的他们记得在天幕少有提到的几个里,南宋小皇帝自尽,元顺帝逃亡,崇祯帝自尽。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