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直播:虞美人今天还在扎心(520)+番外
在我们这个时代,中式文化的符号可以说是浸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了吧。]
虞美人摸了摸下巴,一副思考状,各朝代众人虽然弄不清虞美人怎么突然转移了话题,但还是耐心的听了下去。
反正也不是一次两次了,虞美人迟早能拐回去。
但虞美人这一次还真没跑题,[我知道大家肯定会十分好奇,我怎么突然说死了这个。
这……怎么说呢,毕竟今日的文化复兴,是有汉明帝的一份功劳的啊。
汉服,是汉民族的传统服饰,有着十分悠久么历史,汉服“始于黄帝,备于尧舜”,源自黄帝制冕服;后经周朝建制。
在《左转中秋正义》中不是有这么一句话吗,“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这就足以体现在汉服在我国历史上到底是多么重要了吧,丝毫不夸张来说,汉服真的是我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锦绣中华”的体现呢。
而在今日,请允许我花一点点时间,隆重的介绍一下这位汉服界的大功臣,东汉明帝在以上的基础上,将汉服修补定型,另依据四书五经,制定了完备的冠服体系,最终确定完整体系。
此后,各个朝代不断的将这样的体系传承完善下去。
这要是可以,不得给这位仁兄点首bgm才能配得上他的排面。]
虞美人点到即止,不再继续往下深入。
主要是这算是在文化上的、对后世的影响,现在天幕下的所有人可能更关心这位在东汉都能作为稀缺资源的明君到底都有些什么功绩。
[对于汉明帝,怎么说呢,对比他位面之子的父亲来说,听他的存在感是真的非常非常非常低了,颇有一种李治的前世今生的感觉。
但他作为帝王还是很优秀的,并没有什么特别让人诟病的地方。
《后汉书》中有写,刘庄对内,注重刑名文法,也就是刑法和律令,且为政苛察,总揽权柄,权不借下,严禁外戚干政,防范外戚功臣势力。
所以问题来了,东汉到底是怎么变成了后面那鬼样子的东汉黄帝也不是都脑子不清醒啊。]
那反过来说,是不是在说东汉也有脑子不清醒的皇帝。
天幕你是不是这个意思。
是吧,绝对是吧。
所以问题来了,下一个明君不会是东汉的这四位皇帝吧。
那后面真就除了一个邓绥,没有一个能拿出手了是吗。
怎么邓绥就不是他东汉皇帝呢,如果是的话,这千古一帝之一的位置,是不是也可以争一争了。
毕竟,开挂般的女人。
扼腕,叹息.jpg。
……
但说实在的,东汉的明君其实并不少了,唯一的槽点大概是这些明君或多或少都玩脱了,就,亲手造就了东汉末年的那个场面。
但这并不妨碍虞美人也想扼腕,她觉得自己其实可以来一期掌权者盘点的,这样就不一定非要是皇帝、全是男人了吧。
不过先这样吧,明君盘点又不伤眼睛,污染人的精神。
[对外,刘庄的态度也并不是温吞那一挂的,可以说是相当的帅气,真的很帅!]虞美人一记直球砸下,继而解释她反复强调的缘由。
[对外,刘庄派窦固出击北匈奴,设立西域都护,还吞并西南的哀牢国,使百余国称臣。
并派人出使天竺,引进佛教,在京师洛阳建立中国第一座官办佛寺白马寺,继而举行“燃灯表佛”活动,成为了元宵节的起源。
咱就是说,创造文化这一方面,咱还是得靠汉明帝啊。
就是,有些朝代的佛教,确实是有那么亿点点飘,几次灭佛运动下来,是真滴惨。
还有就是,我一定要说的是,汉明帝任用王景治河,这一方面。
这一次的治水真可谓是大获成功,喜大普奔,有效的解决了积患已久的黄河水患,维持了黄河900多年的稳定。
就有的时候还挺奇怪的哈,有些皇帝到底是怎么做到明明功绩一大堆,结果默默无闻的,会让人觉得这是哪里混进来的甲乙丙丁的程度。
刘庄在位期间,招抚流民,救济贫农,兴修水利,吏治清明,境内安定,民安其业,户口滋殖,时人颂曰“赫赫盛汉”。
与其子汉章帝时期并称“明章之治”。
所以,从汉光武帝到汉章帝,连起来其实就是,“光武中兴”和“明章之治”,什么是排面,这就是排面。
这也就西汉的“文景之治”、“汉武盛世”、“昭宣中兴”;唐朝的“贞观之治”、“永徽之治”、“开元盛世”、“元和中兴”、“会昌中兴”、“大中之治”;明朝的“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弘治中兴”能比一下吧。]
虞美人此话一出,东汉众人:???
天幕你这是在阴阳怪气吧?绝对是吧。
你要不看看你都在排列一些什么东西,这几个一列出来,这东汉还剩下什么了。
还有那个唐朝是怎么回事,明明有那么多那么离谱的皇帝,还有那么多能让人联想到点菜的治世,这合理吗?
各朝代众人也是:???
虽然有被那几个朝代一连串的治世震撼到,但他们现在就一个问题,这黄河治理的,靠谱吗?
应该是靠谱的吧。
他们绝对没有瞧不起人的意思,主要是那个宋朝,“三易回河”的故事至今还经久不衰。
天知道最近天幕书城里上新了多少本穿越到那个时期,暗杀皇帝or臣子,阻止煞笔胡乱行动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