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直播:虞美人今天还在扎心(568)+番外

作者:壳菜 阅读记录

如果说察觉到问题的二凤只有三分不满,汉武帝就是七分了。

但刘彻的点还不一样。

他不满的不是标不标杆的问题,而是,这咋杀人都能跟秦始皇比了。

他隋炀帝杨广是个什么水准,秦始皇嬴政又是个什么水准。

他虽然不愿意承认,但不得不说,他、始皇帝、李世民才是能同台竞技的人,他杨广凭什么插进来。

他虽然不喜欢始皇帝,但你都拿他刘彻跟嬴政比了,在把嬴政跟杨广比,这不是在看低始皇帝,这是在踹翻他汉武帝啊。

他不服,觉得并不能够如此。

至于杨坚,刘彻懒懒散散的听着,但倒也听了进去,该说不说,那一串儿的封号确实是有够多的。

……

虞美人倒是不知皇帝们心里那些计较,在皇帝们头脑风暴的时候,虞美人按照自己的节奏继续说着。

[杨坚称帝后,同样开启了他的称霸之路。

要知道,当时的北周只是统一了北方,南方还是由南陈把控的。

但杨坚做的第一件事却不是统一南北,而是先平定后方。

杨坚是一个很有智慧也很有魄力的皇帝,他显然是也看见了,一个国家想要强盛起来,发展经济是必须的,隋文帝杨坚以长安城“凋残日久”,在城东南龙首山创建了一座新的都城,名叫大兴城。

有描述说,当时城中的场景是,“俗具五方,人物混淆,华戎杂错。去农从商,争朝夕之利,游手为事,竞锥刀之末”,成为当时最大的商业都市。

但又一个问题出现了,币制混乱。

这总不能为了一时的省事,弄出个汇率问题吧,反正都要麻烦,不如方便点,一刀切,直接用自己铸造标准,五铢钱,并禁用古钱和杂钱。五铢钱“所在流布,百姓便之”,觉得很便利,所以百姓都乐意使用,显然是巨大的成功。这样,货币得到了统一。

但另一个问题也要解决,开皇时,采冀州刺史赵煚所定的“铜斗铁尺”,颁行全国,从此统一了度量衡。

如此,商业才流通起来。

在经济上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始皇帝做过,七百多年后的杨坚又做了一遍。

这似乎是大一统必须要走的路。]

秦朝。

嬴政却并没有认真听虞美人这隐形的彩虹屁。

他在想一个问题,“汇率”。

一个很有意思的。天幕从未提及过的内容。

结合上下文,这话其实是不难理解的,最浅显的理解是,在世界各地,一件东西的,价钱是不一样的,用后世的方式计算,有人卖一块钱,有人卖五毛钱。

如此,汇率就是1:2,因为他的一块钱顶我的两块钱。

但这也只是最简单的理解,只是从买卖方来算的。

他们这个时候也许用不到,但他觉得可以先思考起来。

嬴政是很敏锐的,后世用的多是纸币,想要控制价值,如果他没猜错,金子作为贵金属,会不会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价格。

再换个思路想,如果不想用打仗的方式获取财富,只要自己足够强大,这种国内用纸币,金子换纸币的行为,到底能发挥多大的价值。

再换个思路,只要大秦的东西够好,够珍贵,上价值,他大秦可不可以让其他国家,用对大秦来说非常需要的东西换大秦的钱币,买大秦的东西,因为他们的钱币不顶用。

嬴政想到这里,顿了顿,自然知道如果这事可以,对他们的利益有多大,但也不得不说,现在这个时候并不合适。

最起码如果计划不改变的话,他这个时代是不合适的。

嬴政叹了口气,先把自己的想法记下,保不齐哪天能用到呢。

明朝。

作为一个做纸币相当有经验,并且臭名远扬的朝代,虞美人无意间的一两句自然被有心人抓住了关键词,他们也许没有不都有嬴政那么敏锐,但对这方面异常敏感的却也不是没有,很快就想清楚了其中的弯弯绕绕。

但天幕透露的信息还是太少了,可以说,他们心里猜测的。全是结果,没有一个过程。

他们陛下是个暴脾气,这种事情若没有十足的把握,可行的方案,按兵不动才是当务之急。

但他们敢说,他们的背下已然意识到了大明宝钞的不可控,手中攥着一堆随时在贬值的废纸,确实是不太好受。

这个问题是必须要解决的。

此时此刻,明朝总有大明宝钞各个时空,不少人都动了起来,都在琢磨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

所以有的时候不得不承认,中原大地不是没有天才,不是没有能处理问题的人,他们只是差了一点点思路而已。

隋朝。

杨坚也在思考这个问题,显然,此刻让他听进去的,并不是虞美人那些夸他的话。

事实上,从天幕的某一期天幕开始,遣隋使这三个字就进去了他的视野,该说不说,真挺晦气的。

但打仗并不是一个短期的项目,登岛作战也不是不行,他也并不打算停止,大隋有这个能力,他不想让自己生生咽下这种恶心的感觉。

但今天,他有了一个新的思路,如果一次不行,那纸币、汇率、海外,这三个关键词凑在一起,是不是能试试呢。

但筹码还不够,有关于这方面的知识更是一点没有,他并不着急。

别的不说,先打了再说。

剩下的不急,先讨论着学习,看看有没有实行的价值再说。

第504章 杨坚:开皇之治

虞美人并不知道,自己无意中提起的两个字,到底给各朝代的皇帝们带来了多大的讨论和工作量,如果知道了,她大概会还豹鼓掌吧。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