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直播:虞美人今天还在扎心(65)+番外

作者:壳菜 阅读记录

百姓倒是纷纷应和。

就是,那小矮子的模样,可不就只能称“倭”了吗。

东汉。

刘秀弯唇,温和的气质中透出锐利。

很好,知道是谁了。

这次,他不止要给他们起名“倭国”,还要让他们从此成为历史。

……

[再之后,我国到了三国时期,岛上一个叫“邪马台国”的国家,一下子兼并了30多个小国,成为当地的强大政权之一。

他们为了稳固统治,又一次找上中原爸爸,想要中原爸爸撑腰。

卑弥呼女王就派遣使者来到中原。

魏明帝自然接待,并且以最高规格。

他诏封女王为“亲魏倭王”,对于使团也多有册封。

最重要,还给了很多好东西,传统的丝绸,珍珠,金子,刀自不用多说。

还有“百枚铜镜”,这玩意到他们那里,直接成了贵族地位的象征,甚至成为了象征天皇权利的“三神器”之一。

这个邪马台国的地位也显著提高,]

虞美人说这话时,语气微妙极了。

显然觉得让小日子得到一点好东西都觉得膈应,亏大发了。

……

三国,魏明帝时期。

正是使团拜见之时,魏明帝曹叡听了听天幕,又看了看这个自称“倭国”的国家。

好家伙,踏破铁鞋无觅处,这都直接撞上来了。

使团并不能看见天幕,突然感受到中原众人一下子变得微妙的视线,惴惴不安,有种自己主动走进狼窝的感觉。

可感觉只不过一瞬,转眼魏明帝如常接待。

至于,心中怎么盘算的。

到时候就知道了。

……

历史的齿轮悄然转动,也在朝着未知的方向改变,

也不是所有知道倭国的朝代都能抽出手收拾这么个国家。

但敌弱我强,岛国又要仰仗着中原,使点绊子那不是相当简单。

[南北朝时期,岛国“大和国”兴起,自然又是想找爸爸给个名分。

正逢战乱时期,又有不少人跑到岛国定居,在那个时期,被称为归化(汉)人。

与此同时,更是带去了不少先进的生产技术。]

虞美人说到这里,就觉得憋气。

生产技术,那可是生产技术啊,平白资敌真特么不爽。

但她又不能苛责逃难的那群汉人。

要说什么呢,要说你们把生产技术带出去就是不能,你们逃难就是错,就应该死在战乱中吗?

说不出来,一点都说不出口。

可又难过,谁又知道,在千百年后,在那个特殊的时代中,有多少侵.略.者是他们的后代。

各朝代也有些沉默,也多少对虞美人的心情感同身受。

是啊,这种情况下,战乱时期,他们这群普通老百姓又有什么选择呢。

若是可以,谁又愿意背井离乡,甚至是要漂洋过海呢。

那个时候的他们,也不过是一群被苦难选择,而随波逐流的人。

……

虞美人叹了口气,决定略过这个话题。

继续往下讲。

[五代大和国君都请求中国皇帝的册封。

可随后,再有交流,就是隋朝时候的事了。

随着中原大地再一次的统一,我国与倭国中断两百年的来往,再次恢复,得以互通有无。

也是在这个时期,倭国连续两次派遣“遣隋使”。

“遣隋使”的存在感并不高,最起码对比“遣唐使”来说,是这样的。]

第57章 笑蕞尔倭奴……

唐朝。

李世民闻言,不知为何,突然有种特别不好的预感。

“遣唐使,遣唐使。”二凤喃喃。

总觉得跟他有些关系。

……

[从这里开始,岛国已经不再满足于物质交换,反而瞄准了华夏文化。

什么意思呢。

意思是,他们从这里开始,全面系统地学习和模仿中华文化。

前面说前后两次“遣隋使”并不恰当,正确来说,应该是在隋朝存在的38年内,前后五次派遣使团。

他们学习的内容,囊括了中原王朝的典章制度、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医学和宗教哲学。]

隋朝。

隋文帝杨坚的脸色难看极了。

这分明是一头喂不饱的豺狼啊。

学他大隋的东西,打他中原百姓的后人。

呵,他们还真是勇敢得很啊。

东夷小国,也难怪能写出“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理天子,无恙。”

也不看看自己配不配。

不过,这倒是一个不错的由头,要不想办法借着这次机会,把这小国给处理了。

……

[隋朝后,唐朝时期,岛国的“遣唐使”更是人尽皆知。

甚至到了如今,他们还有脸标榜自己是“小长安”,“在岛国的贞观之治”“唐朝在岛国”。

真就是脸都不要了。]

唐朝众人疯狂点头,可不是嘛。

少来碰瓷好嘛,他们真的不想跟那群畜生有一星半点的关系。

东夷小国,果然会恶心人。

二凤陛下扯了扯嘴角。

连贞观之治都出来了,这下算是实锤那什么“遣唐使”,还真跟他有点关系。

可问题是,他现在可还刚登基没多久,那什么“遣唐使”,他是真的一根毛都没见着。

不过这样也好,若是后面他们真的派了那什么“遣唐使”,等着吧,他也要来一个他大唐士兵在他们的小岛上失踪的戏码。

现在的当务之急,还是要先把他大唐实力提升上来。

可别到时候想报仇了,发现自家事还没解决。

……

[数据显示,从唐建立到唐灭亡,三百年的时间,岛国前后派出18批“遣唐使”,而且规模一次比一次大。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