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直播:虞美人今天还在扎心(66)+番外

作者:壳菜 阅读记录

最重要,自隋唐后,岛国可以说是发生了质的改变,有种全面向隋唐学习的感觉。

而这,也成了唐太宗继“玄武门之变”和“渭水之盟”外,最大的黑点。]

虽然虞美人也觉得,就“遣唐使”的规模和数量而言唐太宗时期是真的算不了什么,岛国更不是什么都能学的。

还是那句话,唐太宗背大锅。

可中原大地的东西,甭管是重要的不重要的,谁又乐意让这么个国家学过去呢。

想想就觉得膈应好嘛。

……

[岛国大概觉得自己学的差不多了,不想认这个爸爸了,唐之后,中日断交。

此后,它再出场,就多是以奸恶面貌示人。]

虞美人说到这里,翻翻资料,发现自己好像少讲了什么东西。

急忙倒回来,补充。

[对了,刚才忘记说,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直到隋唐时期,岛国的名字还是“倭国”。

他们是什么时候改名的呢。

大概是这个样子的,经过华夏文化的百年熏陶,他们终于意识到了“倭国”这个名字好像是在骂人。

总而言之,他们觉得不那么好听。

所以,到了武皇时期,“倭国”这名已经不在,他们自己给改名“日.本”。]

各朝代众人:不好听是不好听了点,但贴切不是。

这名字挺好,还是别改了。

东汉时期。

刘秀扯平唇角。

他觉得这名字挺好听的,不需要改。

……

[大概就是这么回事,我们回到之前说的话题。

唐朝之后,小日子就不再朝贡中原王朝,转而成了“倭寇”。

总而言之,感觉自己翅膀硬了,不想认爸爸了,想把儿子这个身份丢出去。]

秦朝。

嬴政摸索剑柄,心中则思量着,现在他大秦这么个情况。

真要解决那个小岛倒也不是不行。

只是杀鸡焉用牛刀。

他大秦北边,可还有匈奴。

再加上一年三熟的海南岛。

但若是什么都不做,又实在有些膈应人。

得想个办法,先把这口恶气出了再说。

等腾出手来了,再上岛也不值。

明朝。

天幕此刻还没有讲到明朝,但毋庸置疑,对于倭寇犯边这种事情,明朝人更是熟得很。

是以,明朝人也是对天幕最能共情的一个朝代了。

就是说啊,一群小矮子横什么横。

就后世那么艰难的时候都过来了。

他们还怕个啥。

朱元璋更是要气死了,他的首都,他的南京啊。

什么海禁政策都滚一边去吧。

他老朱有生之年,定要把这个不忠不义的岛国处理了。

永乐朝。

朱棣的心情更是没好到哪里去。

他这个时期,倭寇犯边的问题更是严重。

不处理不行,处理吧,总感觉不值当。

但这次天幕出现后,这个问题是不处理也不行了。

他大明旁边是这样的一个民族,他寝食难安。

而且,既然知道后世的轨迹,他也绝不会让未来的惨剧再次发生。

他大明的后代,中原的百姓,三千五百万人,一桩桩一件件他且记着。

……

天幕到现在并没结束,但对于某个岛国的仇恨情绪算是已经根深蒂固。

他们所做的事情简直是,让所有人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这样的国家,偏偏是他们的邻国,还伤害过他们的后代。

他们做人这一辈子,最在乎的就是后代。

如今看见未来可能是他们后代的人那么惨,这能忍吗?

这不能忍。

……

虞美人吐出一口气,讲到这里,心中的憋闷算是散了些。

但终究还是开心不起来。

[到了元朝,元曲四大家之一白朴,写的《木兰花慢题阙》中有一句话,是这样描述岛国的。

“笑蕞尔倭奴,抗衡上国,挑祸中原。”

就可以看见,在当时岛国的名声臭到了什么地步。]

虞美人直接跳过宋朝,开始讲元。

白朴的这一句曲,总结一句话,小日.本这个叫法还真不是近现代起的头,而是从元朝就已经开始了。

第58章 台风:我对小岛爱得深沉

元朝。

猝不及防被点名的白朴眨了眨眼,没想到这次天幕还有他的事。

他现在虽没有写这首曲,却很是赞同这首曲。

不愧是他。

他出生在南宋时期,宋朝国弱,往来商船多有被他们这群强盗劫掠的。

一桩桩一件件恶行,让他对这个民族实在没什么好感。

忽必烈时期。

忽必烈对于这个国家,观感着实说不上美好。

不说五六百年后,那些小日子的恶行有没有让他的后代遭难。

就说,之前她想要用和平的方式,解决他们在海上劫掠的问题。

他不就说了,你要是处理不好这个问题,那他大元铁骑帮他们处理吗。

结果他们做了什么,把他的派出的使臣杀了好几个。

忽必烈冷笑,他也正好借着这次机会削他们一顿,真当他大元勇士好欺负不成。

……

虞美人也正巧说到这个问题。

毕竟元朝这次对小日子的征伐,着实说不上美妙。

[忽必烈时期,元朝的开国皇帝就对岛国展开了征伐。

究其原因,大概是岛国给脸不要脸,还杀了元朝许多使臣。

忽必烈自然不能忍,随着几年的筹备,大战一触即发。]

汉朝。

刘询抬眼,总觉得这种派出去的使臣被杀,使臣所处国家再报仇的剧本怎么那么熟悉。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