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直播:虞美人今天还在扎心(72)+番外
这场战争的起因,是因为1588年,岛国太阁丰臣秀吉基本统一岛国后,以朝鲜拒绝攻明为由侵入朝鲜。
朝鲜不得已向明朝求援,因此而展开的战争。
这场战争,奠定了东亚此后300年的基本局面。]
明朝。
朱元璋松一口气,记下关键线索,1588年,丰臣秀吉,统一。
按照这个纪年法,他大明是1368年建的国,还要过二百多年,岛国才基本统一。
记下关键时间,朱元璋突然觉得,他大明在他国的探子是不是太少了点。
要不要培养一些这样的人呢。
……
[在抗倭援朝中,明朝涌现了不少抗倭名将,李如梅,李如柏,李如桢自不用多说。
除了他们之外,还有埋伏在日军撤退的道路上伏击日军,击毙日军数百名的查大受。
将日军名将岛津义弘围困得几乎自裁,又因军中大炮火药发生意外爆炸,以至于失败降职的董一元。
5000广东兵入朝参战大败日军,后又乘胜追击又歼灭不少日军的陈璘。
在平壤之战中奋勇先登,胸部中弹仍然死战不退的骆尚志。
在碧蹄馆之战中,只身率领所部直冲碧蹄馆,在日军背后杀开一条血路,打开了缺口,让李如松等才得以全身而退杨元。
被万历皇帝御口亲称他为“一时良将”的麻贵。
身为戚家军老将,先是跟随戚继光抗倭,立功无数,后又率3000浙兵参加第一次抗倭援朝的吴惟忠。
以及戚家军最后的传承人,结局悲壮的戚金,他的死虽不是因抗倭,但他没有堕了戚家军的威名。
他因“我辈不能救沈,在此三年何为”与陈策一起,支援沈阳。
最终“死于枪弩者数千人”。
“明之步兵,皆系精锐兵,骁勇善战,战之不退,我参将一人、游击二人被擒。”
戚家军也自此成为传说。]
戚金并不是死于倭军,而是后金。
但总要把戚家军的结局说出来的。
不然真的太遗憾了。
……
明朝。
戚继光也从未想过,戚家军的结局竟是如此,先是沉默。
可又很快抚掌笑开,“好,是我戚家的好儿郎,我骄傲啊。”
他戚家军亡的轰轰烈烈,没有成为兵痞兵匪,这样就好。
另一边,李家四兄弟倒是有些无奈,这只有大哥有戏份真的好嘛。
他们的功绩也不差的。
还带配图的,不过有一说一,也不知道谁画的,真传神。
董一元就没那么好心情了,整个人都是麻的。
这算是什么事啊,说起别人的功绩就是在一箩筐,说起他,就是本来可以胜的漂亮,结果因为倒霉,失败又降职。
没有什么比这个还要惨的事情了。
悲伤逆流成河jpg。
不过这样也好,天幕这次点出来了,他以后总归会更加注意这方面问题的。
无论是被天幕提起的,还是认识那些认识被天幕提起的,一时间都与有荣焉。
但虞美人却觉得,他们能在这次天幕出场,又跟她有什么关系呢?
难道不是因为他们自己有功绩,悍不畏死,打退敌军吗。
第63章 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在明朝,岛国对于我国的态度早已大不如前。
说是朝贡,但真等到使团抵达我国后,沿途寻衅滋事,刁难接待人员,殴打大明官吏,全然没了唐朝时他们虚心学习的姿态。
所以,对他们那么好干什么呢,他们又不会记得。
他们只会为站在他以前爸爸头上而开心。
别天天奇技淫巧了,把那些东西研究明白,他们能转过来重新叫你爸爸。]
明朝,永乐年间。
虞美人说的随意,朱棣却记在心里。
他从刚才就一直在想,有没有一种办法,能不动武就不动武,但能让岛国受制于大明手下的。
一开始没思路,现在倒是有些思路了。
但他大明这方面的人才还是太少了啊。
……
虞美人揉揉眉心,喝了口水缓解直播太久的疲惫。
看了看自己没剩几页的资料。
很好,胜利就在前方。
[明朝就说到这里了,接下来……]
虞美人叹了口气。
救命,那是真的不想提。
[后面,我们仍然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但岛国却已经开始悄然变革。
18世纪后期,岛国学界兴起了“兰学”热。
什么是兰学热呢,简单来说就是研究从一个叫做“荷兰”国家的学术、文化和技术。
他们从一开始仅限对他国语言的学习,到后面对他们专业知识的学习。
其他的不说,就说他们对医学、化学、物理学、化学等自然科学学科的学习,以及对测量术、炮术和制铁术的学习。
这些利国利民的科学技术,到“天朝上国”成了什么,奇技淫巧。]
虞美人是一看见天朝上国这四个字就上火。
一上火,就上头,语气也没之前那么好了。
她先声明,她对这四个字并没有什么意见,她有意见的是对自己心里没点数的那群人。
虞美人当然知道,若只是听,自然感觉不出两者的差距,那就配图。
清末的我国跟他国的对比图。
各朝代众人看看这个,再看看那个,更不觉得虞美人的语气有什么问题了。
有一说一,确实让人生气。
……
但虞美人知道他们还是懵懵懂懂,忍下对某个朝代发火的冲动,耐心的说明科学技术的好处。
[科学技术,说的简单。
但这个如果发展起来,普通的火药能够变成我们这个时代的那种大杀伤力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