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直播:虞美人今天还在扎心(721)+番外

作者:壳菜 阅读记录

想来,在虞美人那边的历史上,自己能同意这样的计划,想的也是如果成功,回报大。

不待刘彻理清头绪,他就被虞美人的下一句拉回了神。

其他的等会儿天幕结束了能再讨论,现在错过了那可真的是燕重听了。

他可真不想听虞美人对他的各种八卦和吐槽,每个都能把他气吐血了,偏偏他还没有一点办法。

一边咬牙切齿,一边专心致志,说的就是现在的刘猪猪没错了。

……

[汉武帝在位时期,除了二十四节气对农时的把控,以及兴修水利之外,刘彻还开通漕运、治理黄河。

我这里重点说一下他治理黄河这件事,坦白说,在汉武帝在位的前期,黄河可谓是连年决堤,给沿岸百姓造成深重灾难。

刘彻当时就派郑当时、汲黯率十万军民堵口,但没用,属于是堵而复决,再堵再决,民众们也是年年弄,就是没用。

然后,一直到,公元前109年,刘彻封禅泰山回来的路上,亲临瓠子,就是黄河反复决堤的地方,直接下了死命令,“令群臣从官自将军以下皆负薪实决河”,啥意思呢?

意思是,让群臣和随行官员,自将军以下,都背负柴草,填塞黄河决口。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那个场面。刚刚泰山封禅回来的皇帝,来到黄河决口,并将白马、玉璧沉入河中,以示治理决心,又命令群臣和从官自将军以下,都背负柴草,参与填堵决口的工作。最终成功堵塞决口,并在其上筑宫,名为“宣防宫”。

且为了防止河水再一次泛滥成灾,又发动民众修好了黄河分洪的两条渠道,于是“梁楚之地复宁,无水灾”。

真的,治理黄河是各朝代皇帝永远都会面对的问题,有的朝代和皇帝,那是纯纯的反面教材,没错,我说的就是让我至今难忘的“三易回河”,我不理解,但我大受震撼.jpg。

有的皇帝是装聋作哑,管洪水滔天,我自己享受就好了。

也有很多皇帝给出了优秀的答卷,也许方法各不相同,但成果都相当优秀的。

我其实有嘀咕过,汉武帝是个那么爱享乐,大手大脚的皇帝。

最重要的是,他是真的很爱表现自己,尤其在泰山封禅这方面,以八次封禅的突出成绩独领风骚,再加上没有必要的大兴土木确实是一件很不好的事情,结合“宣防宫”,懂我在想什么了吧。]

虞美人说着,还笑了笑,就是在刘彻的眼中,这笑容怎么看怎么欠揍。

他是那样的人吗,抓狂.jpg。

……

[所以,出于那么点要是我想太多可怎么办的心思,我特意查了一下,才知道,原来宣防宫的建造,主要还是为了减缓洪水暴涨时对瓠子口的冲击,同时也有纪念汉武帝治水的意义。

至于它具体的表现怎么样,我直接上数据自宣防宫建成后,80余年间黄河再无发生大的水灾,这座宫殿也成为了汉武帝丰功伟绩的见证。

所以,从连年决堤到防治成功,到底差了什么呢。

真相是,差了汉武帝自己的亲自监工。

说完农业水利这方面,我们终于可以谈谈汉武帝刘彻在战前这方面到底有多认真。

可以这样说,汉武帝应该是所有皇帝里面,我私以为最会赚钱的皇帝了,毕竟是为了打匈奴嘛,他为此可是绞尽脑汁呢。

当时的背景就是,刘彻因为打匈奴的缘故,在位时就是四处用兵,让汉朝七十年的钱包都有点遭不住,而民间的富商大贾、豪强地主坐拥大量财富,却“不佐国家之急”。

因此,汉武帝才更觉得赚钱要认真,要专心,不然怎么够他打匈奴呢。

所以可以这样说,汉武帝时期的经济政策,就是以扩张财政为中心,与“民”争利的。

这些政策总结一下,分别是币制改革,算缗、告缗,盐铁酒官营,均输法和平准法,以及卖官鬻爵。

其中赚来的钱,有一部分被汉武帝用来打匈奴,还有一部分,则被他用来享受潇洒。]

等等,虞美人说得话是不是有哪里不对?

什么叫一部分被用来享受和潇洒,不是,汉武帝原来是这样的汉武帝吗。

汉朝。

汉武时期朝臣们却对此有更加谨慎的看法,怎么说呢,以他们对自家陛下和对天幕的了解,总觉得虞美人这话分明是别有深意。

而他们陛下,无论什么离谱的事情,在他们陛下这里,都不觉得奇怪呢。

毕竟他们陛下不就是那种敢做别人不敢做,随随便便就能颠覆人认知的人吗。

而现在陛下的生活……

嗯,只能祈祷陛下做得别太过分,实际上也并没有造成什么严重的后果了。

但实际上,朝臣们是不抱什么希望的,虽然陛下不一定了解他们每一个人,但他们这些被位打工人是一定了解他们陛下,实在是如果不了解的话,真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就没命了。

按照陛下的性格,又被天幕提到了。

摆烂吧,这里面绝对有事儿。

唐朝。

二凤闻言,也是皱了皱眉,但并不是对天幕的,而是汉武帝。

怎么说呢,对于汉武帝,天幕出现后他又多了解了一番,自然清楚天幕说的到底是什么意思。

大规模兴建宫殿、追求奢华,寻仙问道,为此不知做了多少努力,还有就是茂陵的有钱。

想到这李世民的关注点突然就歪了,突然想起被五次光顾的茂陵,被虞美人形容成金猪存钱罐、下金蛋的母鸡。

突然想笑是怎么回事。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