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直播:虞美人今天还在扎心(87)+番外
能识文断字的,又有多少人愿意一天到晚与黄土为伴。
很少,但不能说是没有。
而这些逆流而上的人,就像我之前所说的,抬头望天,在月亮上,在璀璨星云之上,也在历史书上,永远镌刻着他们的名字。
因为他们是真正为民请命的人。
所以,我在想,如果要谈古代农学,总是绕不开他们的。
就像谈到我们现代人能吃饱饭,总是离不开袁爷爷一样。
他们都是又可敬,又可爱的人。
他们不应该没有姓名,也不应该被我们忘记。]
各朝代人听着,听到天幕要谈人和书而不以为然的态度都收起了。
觉得天幕说的是对的。
那些写这些书的人,总结这些经验的人,确实是帮到他们了。
他们应该知道是谁的。
而且,袁爷爷到底是谁啊。
这是天幕第二次提起这个人。
为什么每次都是那种怀念又悲伤的口吻。
真让人好奇。
一定是个很伟大的人吧!
这样想着,各位面的人在听天幕接下来的内容时,没忍住更加认真。
……
[历朝历代,我国都是个农业国,土地是根本,相信这话应该没人能否认。
是以,我国在农业的归纳与研究这一方面,在很长的一段时间,无疑都是走在最前沿的。
据统计,历朝历代中,中国古代的农书共有500多种,流传到我们现代的有300多种。]
一码归一码,虽然有些事情,儒家干的真的不咋地,但我国古代在农业中的研究成果还是值得认可的。
[而在这300多种农书中,最实用,流传度也最广的,要数《氾胜之书》、《齐民要术》、《陈敷农书》、《王祯农书》、《农政全书》这五本书了。
这五本书,也被统称为“五大农书”。
在整个历史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农学,更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中取得成就最辉煌的学科之一。
和中医学、天文学以及算学并称与世。]
虞美人一连串科普下来,直接给众人干懵逼了。
掰着指头仔细算来算去,都没想明白,自己的知识到底有没有500本这么丰富。
大概是没有吧。
而且,500本,是真的不少了吧。
……
[大家可能也觉得,500本是真的不少了,感觉已经很多了。
但大家有没有想过,这是中华上下五千年才这么多。
或者我们缩小点范围,从秦始皇的统一开始算。
两千年时间,才只有500本书,这合理吗?
你们再看看那些儒家著作。
那真的是写得跟印刷的一样多。
这完全不合理好嘛。
就我们现代,一年研究的,就不只这500本了。
就这样,大家还觉得不少吗?]
虽然,是有点不一样吧,但不管了,能表达意思就够了。
第76章 氾胜之书【阮一姀打赏加更】
突然被cue的儒家:……
讲农学就讲农学,没事说他们做什么。
天知道,因为天幕针对腐儒的那一期直播,让他们没之前那么好混了。
再也不是他们说啥是啥,占领舆论高地了。
甚至偶尔时候,冷不丁还要被刺两句。
如,“讲得很好,下次别讲了。”
“这就是腐儒吧,原来长这样啊。”
“就是啊,也没有三头六臂,怎么这么恶毒,连圣人都不认他们呢。”
“没办法,是他们自己又蠢又毒,这就是不做好事的报应。”
现在天幕还想怎样,当他们不存在,做彼此的天使不好吗?
虞美人:不好。
……
[当然,这么多农书一本本讲过去肯定不现实,我们主要还是按照时间线来讲“五大农书”及同时代的农学家。
这两个话题,我们按照时间线一起来看。]
各朝代众人点点头,认真记笔记,同时也不忘观察着身边的人,好奇他们这个时代有没有什么出名的农学家。
或者农书也可以。
百姓搓搓手,迫不及待听着。
帝王臣子们也格外认真。
开玩笑,这可是能名留青史的事情。
别管是不是自己,是自己手下(身边)的人,就够了。
最重要,现在知道了,若是这人不在身边,也能提前重用不是。
……
[先说《氾胜之书》,有没有觉得很熟悉。
没错,我们之前就浅浅提过。
它是西汉晚期氾胜之汇录的一部农学著作,一般也被认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农书。
《汉书?艺文志》就著录“《氾胜之》十八篇”,《氾胜之书》算是后世的通称吧。
这本书,是氾胜之总结编撰,在西汉的黄河流域农业生产经验和操作技术的总结。
主要内容呢,包括了耕作的基本原则、播种日期的选择、种子处理、个别作物的栽培、收获、留种和贮藏技术﹑区种法等。
更是详细记载了13种的作物的栽培技术,以及各种种田的方法。
诸如区种法,溲种法﹑耕田法﹑调节稻田水温法﹑桑苗截乾法等。
总而言之,是专业程度,知名度都很高的一本书没错了。]
虞美人介绍着,也不忘在天幕上放出各种种田法的解释。
百姓看着,也为这个著书人的细致惊叹。
有些事情,他们真的只是经验之谈。
凭着经验啥时候撒种,怎么撒种。
但原来那么早就有人把这些都详细记录并且总结下来了吗。
果然天幕是对的,多讲讲这些人物,能让他们长见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