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直播:虞美人今天还在扎心(88)+番外
……
[介绍完他的书,我们再介绍一下他这个人。
氾胜之,古代著名农学家,生卒年不详,大约是生活在公元前1世纪的西汉末期。是氾水(今山东曹县北)人。
如果可以的话,可以麻烦氾先生提供一下生年吗。
当然,这是个人隐私,不说也可以。]
要是知道了,多攒一点,到时候就能在要送出去的文物里偷偷夹带点私货。
比如历史上到底有没有花木兰原型,如果有,她叫什么啊。
还有就是,花木兰的作者是谁,有没有其他作品。
再或者是墨家木鸢的做法啊。
或者其他在现在已经遗失的珍宝。
虽然感觉一时半刻想要弄到这些很难,但做人嘛,梦想还是要有的。
……
不出意外得到肯定的答案,虞美人忍不住笑弯了眼睛。
就是说嘛,她收集这些又不是因为她变态,就只是单纯想要扩充一下自己古代资料库。
同意很正常嘛。
[说起氾胜之,就不得不说起他的思想。
在《氾胜之书》,他说:“神农之教,虽有石城汤池,带甲百万,而又无粟者,弗能守也。夫谷帛实天下之命。”
一语道破粮食的重要性。
像我们现代,就有一句话,“谁掌握了石油,谁就掌握了所有国家。
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人类。”
这话不好听,但是事实。
有人的选择用粮食控制别人,也有人选择把主动权永远握在手里。
而很巧,氾胜之属于后者,我们也属于后者。
这怎么看,都是一种时代的传承。]
秦朝。
嬴政闻言,垂眸沉思天幕透露出的信息。
之前他就有所顾虑,现代武器的杀伤力实在是太过于巨大,各个国家当中,不可能只有后世种花才拥有这份能力。
是以,这样的战争应该很难打起来才是。
可国与国之间,哪有可能安定呢。
如今从天幕透露的信息来看,后世打得莫不是石油或是粮食战。
虽是这样想,但嬴政却觉得自己的思路并不全对。
线索还是太少。
若天幕能多讲讲后世也不错。
不过,还是粮食什么的最重要。
现在讲的这个就挺好。
……
[说到西汉,另外一位农学家也是不得不谈。
他名为赵过,生卒年不详,汉武帝时人。
他是在猪猪陛下发猪瘟之后,也就是武帝末年,任搜粟都尉。
那个时候的西汉,怎能是一个惨字了得。
《汉书·食货志》中记载,汉武帝在晚年南征北战,大兴土木,疏于农业,以致国库空虚,朝野不妥。
不夸张来说,西汉真就离亡国只有一步之遥。
于是武帝悔征伐之事,而提出“方今之务,在于力农”。
而赵过,也是在这个时候登上的历史舞台。]
汉朝,汉武帝时期。
刘彻掏掏耳朵,一时间也顾不得什么猪猪陛下和发猪瘟是什么大逆不道的称呼了。
放松的心情因为天幕的一句话直接消失,刘彻现在有种迫切的心理,想要知道后面到底发生了什么,他又做了什么。
冷汗一瞬间浸润后背,但刘彻都无暇顾及,只觉得遍体生寒。
此刻满脑子都是,他大汉差点亡在他手上。
他莫不是另一个唐玄宗。
不会吧不会吧。
他晚年应该不至于昏聩到这个地步吧。
不,冷静一点,若他真捅出了那么大的篓子,千古一帝的称呼大概也轮不到他身上?
虽然猪猪陛下这称呼实在是有些过于难听。
汉景帝时期。
少年刘彻感受到头上来自于父皇的手掌,冷汗忍不住一滴滴落下。
有一瞬间,他有种错觉,他父皇能对着他的脑袋来上一棋盘。
少年猪猪觉得,知错更改,善莫大焉,父皇若是能再给个机会,错误他必定不会再犯。
可问题是,他压根就不知道自己晚年都干了些啥啊。
欲哭无泪jpg。
第77章 赵过和齐民要术
[赵过能得到汉武帝重用,是因为他总结出一种非常适合旱地耕作的代田法。
代田法:在地里开沟作垄,沟垄相间,将作物种在沟里,中耕除草时,将垄上的土逐次推到沟里,培育作物。
第二年,把沟垄互换位置。
这种耕作方法有利于保持地力,抗御风和旱。
同时,对比于普通方法,作物也有显著的提升。
《汉书·食货志》就记载了,“一岁之收,常过缦田亩一斛以上,善者倍之。”
用力少而得谷多,俨然是代田法的一大特色。
可以说,代田法的总结及应用,足以让赵过名留青史。
何况,从一部分角度来说,也正是因为有赵过的代田法,才挽救了那时岌岌可危的西汉。
猪猪陛下啊,有的时候做人还是要清醒一点的,别迷信啊。
看看,你想当好皇帝的时候,不也做得相当优秀吗。]
虞美人感慨,也不忘调出代田法的示意图,如果光听她的解释,可能还会有点不明白。
但加上示意图,就很好理解了。
汉朝,汉武帝时期。
再次被叫猪猪陛下的刘彻脸直接黑了。
心里嘀嘀咕咕,天幕你敢吐槽,你敢不敢讲他晚年到底干了什么。
说话藏着掖着的毛病从哪里来的。
说全是能咋的你了。
还有,这猪猪陛下的称呼又是哪里来的。
虽在他大汉,猪多是褒义,但谁闲的没事喜欢被这么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