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直播:虞美人今天还在扎心(95)+番外
好歹是自己喜欢的小凤凰。
给点特权,提前讲怎么了,
没怎么好吧,讲了。
……
[老祖宗们解决蝗虫的方法千奇百怪,十八般武艺都齐上阵,
但终归有一件事,古往今来的种花人都是殊途同归的——吃了。
有多少人想着,既然解决不了你,那就不如直接吃了得好。
这里点名唐朝唐太宗李世民,在历史书中,他生吞蝗虫的形象,特别让人印象深刻。]
唐朝。
李世民闻言,有些无奈。
好家伙,真的好家伙。
如此看来,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唐朝的蝗虫都没有被控制住。
而且,他是吃过蝗虫皇帝的名声,怕是要在大唐风靡起来了。
想着,二凤却并没有太过生气。
只是被调侃两句而已,就能换取处理蝗虫的方法,值了。
但现在问题来了,蝗虫吃了,真的没问题吗?
……
这个疑惑不过是刚刚冒出,虞美人的答案就随之而至。
[对于吃蝗虫这件事,后世真的时常感慨。
太宗陛下是真的幸运,在那个时候吃到的居然是一只普通蝗虫,而非成灾的蝗虫。
在这里,我也不给大家兜圈子。
蝗虫,可以吃,但不是所有蝗虫都能吃。
绿色能吃,蝗灾中的不能吃。
蝗虫本身的营养物质很高,只要不是成灾的蝗虫,对于人类本身而言,也算是大自然给我们的一种馈赠。
是在没有肉吃的时候,一个非常棒的营养来源。]
说着的时候,虞美人自然没有忘记,把能吃的和不能吃的蝗虫图片挂在天幕上,让众人仔细辨别。
[这里再次跟大家重申一遍,蝗灾中的蝗虫有毒有毒有毒,吃的话会对人类的生命安全造成影响。
请不要尝试吃它。
不要为了以后吃的丢命。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
吃虫不仔细,亲人两行泪。
咱真不是没有别的办法解决蝗虫问题了。]
天幕重复的态度过于明显,让人轻易能懂,天幕如此做的动机。
害怕他们固执己见,真就不相信把有毒的蝗虫吃进嘴里。
各朝代众人点点头,对于天幕这种把他们当小孩子照顾的行为,颇有些哭笑不得。
好好好,是是是,我们记住了,天幕放心就好。
唐朝。
二凤陛下捂脸,突然想离开这个美丽的世界。
他就有种莫名的直觉,天幕刚才绝对是在拐着弯的说他。
但问题是,若是有选择的话,谁又会闲的没事儿,往嘴里塞蝗虫呢。
所以,放心吧天幕,只要你能把灭蝗方法说出来,你老祖宗我也不至于如此丧心病狂。
一生致力于当别人爸爸的二凤抖抖身上鲜亮的羽毛,笃定回答。
……
虞美人也没打算一而再再而三的重复这个问题,而是继续讲着蝗虫的解决之法。
[若是想要解决蝗虫的话,有个问题需要大家特别关注。
蝗虫是从哪里来的呢?
相信天幕下,很多人都觉得蝗虫是凭空出现的,是神明的惩罚。
但并不是哦,《农政全书》的作者不就给了我们一个相当准确的答案,“涸泽者蝗之原本也”。
蝗虫产卵,特别喜欢把卵产在湿润的河岸、湖、滨及山麓和田埂等地方。
若是来年,土地干旱的话,蝗灾就特别容易形成。
究其原因,自然是因为干旱的环境很适宜蝗虫的生长、繁殖和存活,
含水量10-20%的土壤,最适合蝗虫产卵。
于是,大量繁殖的蝗虫迅速生长,就形成了破坏农作物的蝗灾。
若蝗虫的生育能力不咋地,蝗灾也许还没有那么可怕。
但问题是,蝗虫不仅自己见啥吃啥,还特别能生。
如果一只雌蝗虫在适宜的环境下每20天产卵一次,每次的产卵就可达到200-300粒。
虽然蝗虫的寿命通常只有3个月或不到2个半月,但它们也可以产卵4至5次。
而这,也只是一只雌虫而已。
其实,就算我不说,大家应该也发现了,如果旱灾后的冬天更暖和,就有可能在第二年引发蝗虫。
如果下了场很冷的雪,来年可能就不会出现大规模蝗灾了。
从前大家也许不太明白,但在知道了蝗虫的特性之后,答案也显而易见起来了。
因为干燥的环境和温度更容易蝗虫繁殖,相反,过于潮湿,过于寒冷等问题,才会让蝗虫宝宝们陷入生存大危机。
再换句话说,若是大家能在冬天时,及时把蝗虫卵处理一部分,来年大家都会好过许多。]
第83章 蝗灾防治
接着,虞美人简单把处理虫卵的方法说了。
唐朝。
因为蝗虫问题愁眉苦脸的百姓们眼睛越来越亮。
在天幕可以发弹幕的时候,他们有看见自家陛下在天幕上问蝗虫的问题。
他们也跟着陛下,在天幕上问了不少。
只是他们看天幕一直未讲,还以为是不会讲了。
他们倒不会因为这样,就对天幕心怀埋怨。
因为天幕讲的其他内容,对他们也很重要。
他们本来已经放弃,想着还是用之前的方法。
但天幕还是讲了。
天幕真好,实在是太好了。
等到冬天,他们一定要按天幕的方法试试。
冷点就冷点吧,没有什么比地里的庄稼更加重要。
……
[大致讲完了蝗虫卵,我们再说说成虫问题。
我们之前就说过了,虫灾中的成虫,人类是并不能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