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小宅门(263)

作者: 陶苏 阅读记录

这日天气倒好,老太太说要去碧螺山求福。

一来是为了已经远渡重洋的李承之,求平安;二来是为了已经挺了大肚子的金秀玉,求顺利;三来也是为了李家,求个吉祥如意。

金秀玉如今肚子已经明显凸起,老太太总说她肚子尖,定是生儿子的,她也从来不接这话。万一生个女儿呢?

她这沉重的双身子,自然是不方便远行爬山的,就是有马车、有轿子,也怕有个不小心。因此她自个儿没说跟着,老太太也说要她在家休养。

李越之如今天天往货栈跑,自然没工夫。老太太也就只带了李婉婷一个,反正她也老早就想着往外跑了。

一老一少,带着青玉、秀秀、张妈妈等长寿园的一干子人等出行,府里顿时显得有些空荡荡的。

李家大门紧闭,二门严守。

明志院中,金秀玉半躺在一张摇椅上,身下垫着软软的棉垫子,身上盖了薄薄一层棉被子。

真儿和春云端了小板凳坐在她身边,拿一个小几摊开了许多的布料尺头,一旁又放着两个针线篮子,里头放着五彩丝线,和针、小剪子等物。

真儿近日女红大有进益,手上一只虎头帽,就是她自个儿亲手做的,还差两针就完工。她手指上带着顶针,穿针引线,做完这两针,拿牙齿咬断丝线,拿起帽子左右看了看,很是满意。

“少奶奶,瞧瞧我手艺如何?”

金秀玉接过她手上的虎头帽,仔细看了看,笑道:“比绣坊里的绣娘也是不差的,亏得你费了这许多心思。”

真儿得了夸奖,也笑眯眯的。

春儿也拿过那虎头帽看,果然也夸赞。她自己手上绣的是个小孩儿穿的肚兜,样式倒也没什么特别,就是布料,是拿了李越之和李婉婷的旧衣做的。

这也是老人的说法,说是百家衣保平安,拿身体健康的孩子的旧衣,给婴儿做衣裳,一是比新布料更加柔软服帖,二是沾人家的福气,保婴儿的平安康健。

只是李氏一族小孩儿不多,也就李越之和李婉婷的旧衣还用的上,金秀玉另外又问母亲金林氏要了弟弟金沐生的旧衣。金林氏听说是给未来外孙做百家衣,立马包了一大包金沐生的旧衣拿过来。

反正那小子从京城回来的时候,一定也早就拔了个子,穿不上这些旧衣了。

金秀玉如今肚子大了,行动多有不便,就是坐久了小腿也会浮肿,针线是早就不做了。她就那么半躺着,看着真儿和春云给孩子做衣裳鞋袜,日光穿过窗棂,暖洋洋落在身上,很是惬意。

正享受这份闲情,却不知一件大大的喜事降临到了李家。

金秀玉正想闭目睡去的时候,花儿便慌慌张张跑进来了。

真儿立时便斥了一声,金秀玉怀孕这么多个月,明志院的人早就养成了轻手轻脚凡是仔细再仔细的习惯,花儿也是最懂事的,今日竟然这般慌张,若是冲撞了少奶奶还了得。

花儿没工夫理会她,只是一个劲地咽口水,嘴唇都有些发抖了。

“少奶奶,圣,圣旨到了。”

金秀玉的眼睛立时放大了几倍。

什么?!

圣旨?!

|派派小说论坛fenlian20手打,转载请注明|

第一百六十八章 “吾皇圣恩”

金秀玉差点一头从摇椅上滑下来。

圣旨?

虽说淮安离京城也不算太远,若骑个日行千里夜行八百的宝马,日夜兼程,也就四五天的工夫。

但是李家这样的平头百姓,什么时候能跟圣旨这样天大的事情扯得上干系?

金秀玉一面紧张着,一面脑子快速运转起来。先是想到李承之,紧跟着想到长宁王,然后就是做了皇帝的三皇子。

莫非?

莫非是这位新登基的皇帝,通过长宁王知道了李家在这场夺嫡大战中出了钱出了力,所以赏赐来了?

她越想越对,除了这件事情,再没有别的缘由能让李家跟皇帝扯上干系。

是了,是了,改朝换代多么大的事情,新皇帝上任,定是忙着改换朝廷。一朝天子一朝臣么!那么多的功臣,他一个一个奖励下来,得费多少工夫。李家就是有功,那也只是在长宁王背后出了钱,肯定排在最远最远的队伍后面。

所以,尽管正月的时候新皇帝就已经登基,赏赐的圣旨却隔了两个月才下来。

皇家么,做事情都没什么效率的,一重一重的衙门审批,几十几百道流程呢。说不定两个月还算快的了。

金秀玉一面想通了其中的关节,一面又更加焦急起来。

这圣旨是天大的事情啊,听说接旨有许多许多讲究,一个没做好,那也是欺君之罪,如今当家男主人李承之不在,老太太又去了碧螺山,她一个挺着肚子的孕妇,要怎么接旨?

她一焦急,动作就紧张起来,扶了两次摇椅要起身,手都从旁边滑了下去。

真儿和春云立刻丢下针线,扑上去扶住她。

“快,快,扶我去接旨……”

说话的功夫,她手都哆嗦起来了。

真儿和春云也从来没经过这样的事情,比她还紧张呢,三个人哆嗦了半天,也没站起身来。

花儿这会子才算缓过气来了,张口道:“大少奶奶莫急,圣旨还没进城呢。”

“啊?!”

金秀玉立时就愣住了,屁股刚离开摇椅,正躬着身子呢,嘴巴张得老大。

“圣旨还没进城,是传旨官先派快马来报信。就是等圣旨进了城,那也得先到知府衙门,接受大小官员朝拜,然后才到咱们府。”

上一篇: 鸾凤和鸣 下一篇: 王爷,想追我就直说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