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宅门(264)
花儿话还没说完,金秀玉已经一屁股坐了下去。
“哎哟!你这丫头,心都要被你吓得跳出来了!”
金秀玉一口气吐出去,真是连身子都轻了二两。
真儿和春云都嗔怪地瞪了花儿一眼,花儿扭着衣角,也有些委屈,暗想这事儿她也没经过,能不紧张么。
“还愣着做什么,赶紧派人骑快马去碧螺山,通知老太太回来接旨;另外也派人去货栈叫阿平回来。”
花儿立刻应声去了。
金秀玉也不知道接旨要做些什么,只是照着常识,吩咐真儿和春云,给自己沐浴更衣,又叫人去准备香案。
又想到圣旨来了,还得接待传旨官,忙叫真儿拿银票来封红包。
忙了一通,距离花儿来禀报已经过去一个时辰,也没见大门外有什么动静。
老太太她们倒是火烧火燎地从碧螺山回来了,李越之比她们还早,金秀玉还没更衣完,他就从货栈上骑马赶了回来。
结果一家子沐浴焚香的,等了一个多时辰,眼看着都到吃午饭的时间了,也没见圣旨的影子。
听说圣旨早就进城了呀,怎么这会儿还不来?
派人去知府衙门一打听,好么,传旨官领着一帮子大小官员,正吃午饭呢,说是下午才来李家传旨。
李家一家人顿时泄了气。
老太太也是郁闷,当年二儿子做官的时候,也接过一回圣旨,那时候李家同知府衙门交好,早早就得了信儿,万事准备妥当,接旨的时候是顺顺当当的。
这回的知府和李家却并不熟。
年前发洪水,长宁王把淮安的大小官员,从头到脚撸了个干净,年后到了二月里,才有新的官员上任,新知府是三月才来的。那时候李承之早就出海去了。
李家没男丁在家,(当然李越之这小毛孩不算)老太太和金秀玉两个妇道人家,也不好提着礼物上门去套交情,因此同知府衙门至今还没打过交道。
其实圣旨进城先到衙门转一圈,这是惯例,也是规矩。只不过若是知府衙门同李家相熟的,自然会派人来通知具体时间,又会指点接旨的规矩,同时也会提点几句传旨官是什么身份,红包该封多少。
这就是男主人不在的难处啦!孤儿寡母的,人家不放在眼里呢!
既然说圣旨要下午才到,一家人也就不着急了,重新换了早上的家常衣裳,吩咐大厨房赶着做了午饭,吃了个饱。
接着又吩咐下人们,洒扫庭院,张灯挂彩,红毯铺地,总之是将门庭打点得红红火火,热热闹闹。
然后又重新准备了香案,一家人重新沐浴,换了新衣,就在前厅里头,端端正正坐了,静候佳音。
果然,才刚将各处打点好,未时交申时,圣旨到了。
一群官员簇拥着一群绿袍子的宦官,中间又是一个红袍子的宦官,手上捧着一卷明晃晃的卷轴,从大门外踩着红地毯一路进来了。
李家一家人都跪下了,标准的五体投地姿势。
金秀玉虽然大着肚子,但是身为平头百姓,啥头衔也没有的人,就算再不方便,也得跪下。实在是难为她了,肚子几手压在地上,屁股还得朝天撅着。
就见无数双脚到了眼前,然后一个清润的嗓音,之乎者也地宣读起来。
金秀玉额头贴着地板,但就算看不见,也猜到宣读圣旨的是中间那个红袍子的宦官。还以为太监都是声音尖细刻薄的,没想着这个传旨官的声音,虽然缺了阳刚气,倒是清清润润的,很通透明亮,并不难听。
她这回才觉着自个儿在大允朝大约是个文盲,愣是没听懂圣旨上说的什么,好在她精神集中,竟捕捉到了其中最关键的几个字眼——“天下第一商”。
乖乖!这可是无上殊荣了,淮安首富,要一跃成为天下首富了。
金秀玉头晕眼花之际,总算圣旨都宣读完毕,传旨官叫了一声“平身”,大家恭恭敬敬整整齐齐地喊了一句“吾皇圣恩”,便起了身。
幸亏老太太提前教了,不然她嘴里蹦出个“皇上万岁万万岁”,也吓人。
起身以后,老太太便招呼着传旨官和众位大人落座,奉茶,上红包。
这红包可不是私下给的那种,传旨官来,本来就是要奉上的,名义叫做车马礼。意思就是,皇上给我们家下圣旨,要您车马劳顿来宣读,真是辛苦您了,一点子小小心意,不成敬礼,还望笑纳。
不过看着传旨官脸上那笑意,金秀玉就知道,红包里头的数目很对他的胃口。
传旨官倒是和和气气的,自说姓高,唤他高公公便使得。新皇登基,百业待兴,是长宁王在皇上面前一力推崇淮安李家的功劳,皇上这才下了圣旨,特别恩赐李家为“天下第一商”。
高公公话说完,便有两个绿袍子的宦官抬来一块红绸盖着的匾额。高公公上前一掀,金光闪闪的五个大字“天下第一商”。
“这是皇上亲笔御批!”
于是大小官员和李家一家人少不得又再次五体投地,跪谢皇恩,然后让人小心翼翼地把这匾额在前厅坐北朝南挂了,正对着大门。
大家重新落座,除了五品及以上官员,其余官员都是站着的;李家一家子除了老太太,也都站着。金秀玉是得了高公公的特许,因怀了身子的缘故,可以坐下。
高公公便客客气气地同老太太问起话来,说是皇上念着李家的忠心,又知道了当年二老爷是上任途中意外去世,大小算是为国捐躯了,皇上感念老太太为大允朝培养出着许多孝子贤孙,于是封了个诰命夫人的头衔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