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宅门(265)
金秀玉这才晓得,原来圣旨里头还有对老太太的封赏。
难怪老太太能跟五品官员一样坐着呢,原来是有个诰命的头衔在呢。
她听着高公公跟老太太说话,一双眼睛不经意地往官员那边扫了一圈,见人人都是恭敬聆听,只有知府大人一个,不知何故,往李家一家人这边看了几眼。
金秀玉心头一跳,只觉知府大人的眼神有些凛厉,尤其看她的时候,透着一丝的戾气。她下意识地把手放到了肚子上,就见知府大人的眼神又是一紧,然后才转开去。
是她的错觉,还是知府大人真有问题?
她不过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一介妇人,与世无争的,跟知府大人应该扯不上干系吧?
这时候,高公公跟老太太的谈话引起了她的注意。高公公前面还问着李氏一族做生意的情形,问着问着,就问到李承之的家室上头来了。
老太太自然回答李承之已经娶妻,正室金氏,已身怀六甲。
高公公的目光便落到了金秀玉的肚子上,笑眯眯地说了一句:“恭喜。”
他目光虽是看着金秀玉,话却是对着老太太说的,因此老太太应了,金秀玉并未说话。
但是她眼角余光却锁着高公公,见他跟老太太道喜完了,竟有意无意地往知府大人那边看了一眼,似手别有深意。
她的眼皮突然间狂跳起来。
│派派小说论坛雪霜霖手打,转载请注明│
第一百六十九章 奇怪的小姐
“少奶奶?少奶奶?”
真儿一连叫了好几声,金秀玉才惊觉。
昨日圣旨临门,高公公过分的和颜悦色,新知府大人怪异的眼神,都让她隐约有些疑惑和不安,至今仍频频回想。
真儿将刚做得的小儿鞋袜都仔细收好了,用个小小的包袱皮包了。
“老太太一早就带着阿喜去了东市,少奶奶可要去瞧瞧?”她一面整理一面问道。
原本昨日老太太是去碧螺山求平安祈福运的,一道圣旨就把她硬生生给唤回来了,连个山脚都还没上去。不过接旨也是桩喜事,李家得了皇帝亲笔御批的“天下第一商”匾额,端端正正就挂在前厅大堂之上,这荣耀,全大允朝可是独一份儿。
如今,淮安城内,街头巷尾,都在传说这件新闻。
人人都说,李家祖坟冒青烟,合了皇帝的缘,要飞黄腾达了。没见前些日子,长宁王世子都住进李家了么,李家可还有一位未及笄的小姐呢,指不定将来出个王妃娘娘。
这话儿,也就无知百姓们说,李家上上下下都知道,平民跟皇亲,一个是地一个是天,八竿子也打不到一块儿去。
因着这喜事,老太太愈发觉得得做点什么功德,一来仍然是求平安福禄,二来也是散喜。昨日城里城外来回跑,今儿没力气了,算了,不出城了,就在城内活动活动吧。
活动什么?施粥。
年前一场洪水,造就多少乞儿。
老太太和金秀玉一同定的章程,在西市和东市都设了粥棚,施粥赠衣。北市和南市就算了,一个是军营衙门,一个是青楼楚馆,多少都有些不合适。
分派了春云和秀秀在西市,老太太则带着李婉婷和青玉,亲自去东市施粥。
金秀玉一人在家,也是无聊,又想着老太太年纪大了,李婉婷年幼,青玉一人照顾定然吃力。左右她也无事,如今胎也稳了,走一趟倒是不妨的,便应了真儿所说。
“少奶奶只去瞧瞧便罢,可不许亲自上阵,粥棚就在豆腐坊,离着少奶奶娘家不远。少奶奶便去家里头歇着,老太太若是累了,也好在那里歇个脚,用顿午饭。”
她说的在理,金秀玉点头同意了。
于是吩咐二门外套了马车,嘱咐花儿看院子,金秀玉领着真儿等一行丫鬟,上车往西市而去。
李家粥棚设在豆腐坊的沐浴菜场口上,离金玉巷只隔了一条巷子,走两步就到了。
金秀玉的马车到了的时候,粥棚前面已经排起了长长的人龙。掀开帘子,就看到男女老少,都是衣不蔽体、面黄肌瘦。
这些都是被洪水冲垮了家园,流离失所的人哪!
看着她们,金秀玉就想起柳弱云来。
虽然她知道,即使李家不修河堤,一样会被大水冲垮,但是至少,至少如果柳弱云没有联合来顺,贪了那笔银子,如果那一段河堤能够得到修缮,大王庄和小李庄不会首当其冲,起码能多一点时间给庄民们逃命。
她不是不想惩罚柳弱云,不是不想质问柳弱云,只是她不知道,不知道用什么手段才够力度。她到底还是心善,到底还是被“为孩子积福”的话给劝住了。
不过,当真就这么放过柳弱云么?
她想,她还做不到那么淡然。
“少奶奶?少奶奶?”
啊?!金秀玉惊醒过来,真儿已经叫了好几声了。
真儿暗想,今儿已经是第二次发呆了,莫非怀了孕的女人容易胡思乱想?她暗暗地上了心。
“少奶奶,下车罢。”
金秀玉扶着她的手,躬着腰出了车子,踩着小方凳落地。
施粥的人排了长长的队伍,她们沿着长龙的方向,慢慢往前走着,家丁和丫鬟们都小心翼翼地护着,不让别人撞倒自家主子。
金秀玉和真儿走到了队伍尽头,却见粥铺上正在施粥的并不是李老夫人和李婉婷,而是一个陌生的年轻女子。
“这?难道不是咱们李家的粥棚?”
她跟真儿面面相觑,仔细一瞧,没错啊,那粥桶上还贴了大大的“李”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