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皇叔不经撩(429)

作者:六月 阅读记录

翌日,小报又一次卖爆了。

郭先生以第一人称,写出当年他还是秀才时,学院先生为他说一门亲事,是一名世家里头的丫鬟。

结果,丫鬟嫌弃他贫寒,没靠山,难有前途,拒绝了,还说了一些比较难听的话。

他当年大受打击,差点一蹶不振。

后来经恩师保媒,娶了如今的妻子,妻子出身书香门第,知书达理,贤良淑德。

娶妻之后,他科举得胜进了仕途,且一路青云至上,后来已经是朝廷要员。

再回头看当年的事,他感叹,谢谢当日丫鬟不嫁之恩。

这个故事之所以会爆,有四大要素。

第一个,第一人称写,代入感强烈。

第二个,书生与丫鬟,一般来说是书生负了丫鬟,这里刚好相反。

第三个,与朝廷官员有关,这就引致大家纷纷猜测,到底是谁呢?讨论度一旦升高,热度就止不住的。

第四个,大家都会代入丫鬟的角色,她会不会后悔自己当日的有眼无珠?

纵然故事的后面写着本故事虚构,但都架不住吃瓜群众熊熊烈火似的好奇心。

邓大人的事,当年知道的人是少之又少。

至于原先是秀才,之后是朝廷大员,从燕国开国以来,不知道凡几。

因为郭先生并未有写时间,因此猜测的范围就实在太广泛了。

邓夫人自然也看到了小报登的这个故事。

她没办法不留意,因为她知道自己的夫君,当日就是被一个丫鬟瞧不上。

所以,她看完之后就已经对号入座。

邓兴中午回来陪夫人用膳,邓夫人便取出小报给他看。

邓兴看完之后,放在了一旁,笑着说:“说我呢。”

“不生气?”

邓兴摇摇头,“不生气。”

第372章 原因呢

邓夫人以为他会生气,毕竟这些陈年旧事被挖出来,虽然没有指名道姓,外头的人也不知道是谁。

只是,终究不是光彩的事啊。

邓兴握住夫人的手,叹息一句,“这里头,写出了我所有的心路历程,只是,是否真的感谢丫鬟的不嫁之恩,说不上感恩,不存在感恩或者存怨。”

基本是毫无相干的两个人。

年轻时有意难平的,后来很幸运遇到了夫人,娶到了夫人,所以才会说小报写出了他的心路历程。

他眉目缱绻,“我高兴的缘故,是小报写出了我如今的幸福,我的幸福来自于你。”

入仕多年,忙于公务,总有疏忽夫人的时候,他们也会像寻常夫妻那般发生口角。

以前总会哄着她,自从升任吏部尚书,他被吹捧惯了,回到府中对着夫人,偶尔也会摆出二品大员的姿态。

即便他没有变心,但也不若原先对夫人好了。

是小报提醒了他。

所以他一点都不生气,还高兴呢。

邓夫人见夫君眉目温柔,心头自然也是欢喜的,她顿了顿,道:“你知道那丫鬟是谁么?”

邓兴道:“是谁都不重要。”

邓夫人沉静说:“是谁确实也不重要,但这宗隐秘旧事登在小报上,显然是冲着你来的,南陵小报,我记得是萧王府敏先生筹办的,萧王府登出此事来,是想做什么呢?这点咱们要深思。”

邓兴不得不佩服夫人的冷静睿智。

他蹙眉想了想,莫非是因为魏国公府的那两名党羽?萧王府是想钳制他?

“但这事伤害不了我啊。”

没有指名道姓,实在很难联想到是他。

就算知道是他,对他也无实质性的伤害。

所以,萧王府是想做什么?

如若不是公事,那就是私事了。

邓夫人忽然想到了什么,“我听说萧王妃即将生辰,要举办生辰宴,不知是否会邀请我们。”

会否,此事与萧王妃有关呢?

是那丫鬟的身份?

邓兴道:“这样,若是收到了帖子,夫人先去萧王府拜见王妃,探探口风,如果真是萧王府有意为之,一定会给你透露些情况。”

夫人原先是提醒了他,在吏部的位置上,想要保持中立不可能。

魏国公府显然与他不是一条道的,路不同不可能一起走。

那么就只有萧王殿下可以选择。

殿下是叫人心悦诚服的,不说他的德才兼备,便论他立下的战功,夺回失去的国土,都足以让燕国百姓对他敬仰万分。

多年夫妻,早有默契,丈夫心里是怎么想的,夫人心里大概也知道,便应声说:“好的,我知道怎么做了。”

锦书今日进宫了,一份小报摆在了皇后的面前。

皇后拿起来看,一边看一边赞不绝口,“郭先生文采斐然,写得甚是生动,叫人惊叹命运的巧妙安排。”

锦书拢了一下发鬓,“所以,你目的是什么?”

皇后放下小报,笑盈盈地道:“自然是要给少渊送一份大礼啊,吏部尚书,至关重要。”

“他与魏国公府有往来。”

“不碍事,这人我清楚,当日我调查过。”

“人进了官场,就会变,你肯定他还是当年的儿郎吗?”

皇后信心十足,“当我这些年在外头白混么?哪个官员的脾性,我不摸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啊?”

骄傲之后,又叹息,“做粮食的生意苦啊,除了要看老天爷的脸色,还要看官老爷们的脸色。”

锦书看她的样子,总难与当今皇后联想在一起。

这人混社会久了,一身的社会习气,都刻入骨子里头了,一时半会还真难切换角色。

锦书道:“所以说,让如意夫人见到邓大人夫妇的恩爱,只是顺带的,目的是要先让邓夫人先来找我,继而是邓大人,对吗?”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