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神医农女:傲娇夫君,惹不起!(205)

作者: 小小牧童 阅读记录

可如今,他有了真心爱护他的爹,有了心中牵挂的女孩,有了他想竭尽全力去保护的人。

所以他懂了,也能理解阿伍,为了这些他想保护的家人,他可以做出和阿伍一样的选择,哪怕背上叛逆的罪名。

第377章 托付

“好了,你也不必自责,这不是你的错,付征的仇,我一定会报。”胡风沉声说道,那貌似平静的眼底,隐隐生出一股金戈铁马的惊心动魄。

阿伍抹去脸上的泪水,再次跪倒在胡风的面前:“殿下,我周阿伍誓死追随殿下,上刀山,下火海,在所不惜!”

胡风将他扶起,“刀山火海倒是不必了,眼下我倒真有一事要拜托于你。”

阿伍忙道:“殿下请说。”

胡风转身,从半开的窗户往外看,窗外的梨树,树上的绿叶已经开始泛了黄边,过不了多久,便会开始落叶。

他答应芷丫头的事,怕是做不到了。

“阿伍,我走后,你替我保护好我爹和芷丫头兰婶,上次被打板子的事,绝对不可以再发生。”

阿伍面色大变:“殿下,你真的要去参军?为什么?”他不懂,他可是晋王,如今恢复了记忆,而皇上也始终没有宣布他的死讯,证明皇上其实也在等他回去。

他大可堂堂正正的回到京都,回到属于他的位置,为何要走这样一条艰难的路?

“我要夺回我所失去的,更要让那些害我的人,付出代价。”他转身,再次面对阿伍,“我若就这样回京,拿什么去对付那些手握重兵,权势滔天的仇人?在直面他们之前,我必须拥有足以自保和克制他们力量,否则,三年前的事,将再次重演。”

阿伍恍然,想来也是,若他现在回京,无权无势,如何去对付那些一心想要他死的仇人?那些人,三年前就能一手遮天,何况如今?

“可是殿下,您一个人去参军,属下如何放心得下,就让属下随您一起去吧,阿伍虽然没什么本事,可跟在您身边,多少也有个照应。”

胡风摇头:“我如今最大的牵挂,就是这里,你帮我照顾好他们,就是对我最大的帮助,阿伍,拜托你了。”

阿伍热泪盈眶,除了点头应下,他还能说什么?

她缩回了想要敲门的手,滚烫的泪珠顺着面颊滑下,落入掌心,灼烫侵心。

————

白家终是分家了,五亩水田,两兄弟一人两亩,白老太一亩,她要跟着老大过,便等于老大家得了三亩。

六分地,大房四分,二房得两分。

房子还和现在一样住,厨房也依然共用,只是柴米油盐这些得分开来用。

老太太匣子里的钱,只给了白二柱一串铜子,大约就三十个铜子。

收回来的麦还没卖,但看这情况,他是一星半点也分不着了。

白二柱气得肝疼,可为了分家,这些苛刻的条件,他忍下了,幸好在里长的主持下,田地还算公平,起码两亩水田加两分旱地,省着点,也够他们一家人吃饭了,再省着点,说不定还能富余些下来,总比一大家子人供着白小峰那个无底洞要强。

张氏捏着那三十个铜钱,数了一遍又一遍,算计了一遍又一遍,越算眉头便皱的越发紧拢,一脸郁气难舒的模样。

第378章 二房分家

“怎么了?”白二柱问。

张氏叹了一气,扬着手里的铜钱道:“就这么点钱,也不分粮食给我们,眼看就要入冬了,咱们怎么熬过这个冬?”

白二柱在她身边坐下,长长叹了一气:“我以为娘最少也能给咱们拿个一两银子,有了一两银子,咱们买些米面,紧着点,怎么着也能熬到明年春天,可谁知——唉——”

白二柱垂着脑袋半天,突然又抬起了头,急道:“不如我去参军算了,省一个人的口粮不说,还能得个十两银子,你和富贵珍珠就不怕挨饿了,还能攒下些钱,将来给富贵娶媳妇用。”

张氏赶忙摇头:“不行不行,上战场可是要命的,我可不是你老娘那样的人,要命不要命,我才不要做寡妇,这样吧,改天我上我哥家借点粮,先凑合着过完这个冬再说。”

白二柱心里热热的,一把搂住张氏:“还是你好,知道心疼人。”想到老太太昨天让他和富贵去参军时的冷漠,他心里就拔凉拔凉的,这会终于暖和过来了。

张氏被他这突然一抱给吓了一跳,赶忙将他推开:“你什么呀,一会富贵进来看见了。”话虽这么说,她向来冷淡的脸上,也露出了羞涩的笑容。

————

“阿伍,这把剑是给你的。”胡风将阿伍刚从镇上铁匠铺里带回的长剑取了一把给阿伍。

两把剑,一把长而轻巧,一把厚重锋利。

他观察过阿伍,以阿伍平日的习惯,应该是习惯用重剑,他特意让铁匠打了两把完全不同的剑。

阿伍受宠若惊,接过剑后立马拔出试了试,虽然不如之前在营中用的剑趁手,却比街市上寻常的剑合适多了。

“殿下有心了,我确实习惯用重剑,这把剑正合适。”

胡风淡笑:“先凑合用吧,将来有机会,我再寻一柄好的给你。”

“多谢殿下!”阿伍抱拳行礼,自打知道他是晋王殿下后,他便没办法再当他是胡风。

胡风看了看四周左右,见没人注意到他们,便道:“不要叫我殿下,还和从前一样叫我胡风就行,如今这种形式,我的身份还不宜暴露。”

阿伍赶忙点头应下:“是,殿下!”

胡风也懒得说他,见白芷和赵兰推着独轮小车过来,赶忙将手中的剑抛给阿伍,冲上前帮忙。

上一篇: 摄政王妃 下一篇: 盛世唐朝之谁是李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