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同人)我与诸葛孔明(网络版)(9)
“我送送你吧。”说着,小乔便和我一起往亭外走去。
小乔忽地被石阶拌了下,往前倒去,我急忙伸手将她扶住。
下一瞬,小乔被一股强大的力量拉离了我身边。
紧接着,一把闪着寒光的剑便向我刺来。
我险险的避过剑锋,可凌厉的剑气还是将鬓旁的几缕头发齐齐的削断,顺带着在我的脸颊上划开了一道口子。
那人犹未死心,提剑又要刺来。
当下我避无可避,心里哀叫道:“我命休矣!”
“公瑾,快住手!”小乔急叫道。
剑尖在离我咽喉不到一寸的地方及时刹住,我顺缓了气息,抬眼看去,正对上一双熠熠发光的深眸。
正文 第九章 舌战群儒
那人身着银色锦袍,头戴玉冠,高鼻深目,眉梢眼角透出一丝锐气,雄姿英发,正是周瑜。
周瑜利落的收剑回鞘,冷冷的问道:“你是何人?”
“我……”我正寻思该怎么回答,小乔却抢在我前面开口:“她是我请来教我弹琴的师傅。”
“弹琴?弹琴需要搂抱着吗?”周瑜眼里仍存着疑虑,身上的杀气未见减弱。
“她其实是……”小乔想解释。
“夫人!”我连忙打断小乔,不知为什么,我并不想让周瑜知道我是女扮男装。
我走上前,毫不畏惧的迎向周瑜摄人的目光,解释道:“适才是因为夫人不慎拌倒,我只是轻扶了下。难道要我眼看着夫人摔倒,而不伸出援手吗?”
周瑜顿了顿:“好个伶牙俐齿的小子!”
“都督过奖了。”我姑且把他这话当成是称赞吧,“那,小生是否可以先行一步?”
周瑜不语,灿如星辰的深眸一瞬不瞬的看着我。
我心里虽然一阵惊慌,但却没有移开目光,也不甘示弱的看着他。
良久,周瑜才摆摆手:“你走吧。”
我躬身行了一礼,抬脚便走。
“且慢!”当我越过周瑜正走向前时,他忽然出声叫住我。
我一惊,稍定神后,转身不卑不亢的问道:“不知都督还有何事?”
周瑜手一扬,抛过一样东西。
我伸手接过,原来是一块方帕。
“你的脸……”周瑜淡然道。
我这才想起脸上的那道口子。看着手中的方帕,我却很难对他说出感谢的话,因为这都是拜他那一剑所赐。
我胡乱在脸上擦了两把,反正我从来不去关注面容,破不破相对我来说根本不是问题。
“告辞!”我说完也不管周瑜回不回答,拔腿就走,离开了这个是非之地。
等我回到馆驿时已经很晚了,刚踏进大门,一员部将便急匆匆的向我跑来:“凌,你去了哪里?军师等得好着急!”
“糟了!”我惨叫一声,出门的时候我忘了和孔明说了,现如今还这么晚回来,这下真的要被他好好说教一番了。
我快步往大堂走去,只见孔明坐在太师椅上,正和几位谋士商议着。
孔明一见我进来,便立即起身走到我面前:“你上哪去了?”
我自知理亏,只得讪讪道:“我只是随意出去走走。”
“唉,”孔明无奈的叹气道:“下次不要再这样了!出门的时候好歹要和我说一声,知道吗?”
“不会有下次了!”我急忙点头保证。
“呃,”孔明忽然问道:“你的脸怎么了?”
“啊?”我早把脸上的伤丢到九霄云外去了,随口答道:“大约是被树枝刮到的吧?”
孔明皱紧了眉,显然是对我的回答不满意,但也无话可说,只道:“不早了,去歇息吧。”
“恩。”我如获大赦,回身便走。
次日,鲁肃来馆驿找孔明:“主公今日要见先生。”
孔明穿戴好衣冠,带上我,随鲁肃一道去了。
鲁肃将我们引至堂上,早见张昭、顾雍等一班文武二十余人,峨冠博带,整衣端坐,已等候多时了。
我不由的倒吸口凉气:好大的阵势!
孔明神态自若的与在座的众人,逐一施礼,互问姓名。
待众人重又归位,张昭便先用言语激孔明:“不知先生竟如此年少,怕是难担重任啊!”
迂腐至极!我悄悄嘀咕了句,不知怎的,竟被旁边的一个东吴谋士听见了,他大声问道:“不知这位小兄弟,对张大人这话有何见教?”
我有些蒙了,慌乱中,扭头去看孔明。孔明却一付事不关己的模样,目不斜视,依然轻摇着手中的鹅毛扇。
好你个诸葛孔明,你竟然见死不救!我在心里咒骂着,平复了下情绪,便硬着头皮站了起来。
站起身后,我环顾了下四周,见众人眼里满是惊异。我明白,他们此刻看见的是一个年约15、16岁的少年,身着浅色儒生袍,面容清秀,有着一双充满灵性的眸子,他们大约没想到,就是这么一个少年,竟然敢自不量力的挑衅张昭。
如今已是骑虎难下了,我清了清嗓子,朗声道:“小生不才,见教二字是万万不敢当的。我只是以为,方才张大人之言有误。吴主孙权少年有大志,年方十五做县长,十九便继承了父兄大业。周都督二十四被授予建威中郎将,如今官拜前部大都督,此二人皆年少而有大成者。”我顿了顿,环顾四周,见众人皆凝神在听,遂往下说:“庄子有言‘不材之木,以至于此其大也,嗟乎神人,以此不 才!’此语乃感叹无法利用的大树无人砍伐,活得长久。”说至此,我转眼看向张昭:“大而无用之木尚可遮阳,‘大’而无用之人呢?我看他‘寿’是长,能耐却并没那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