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在红楼修文物(124)+番外

作者: 安静的九乔 阅读记录

“师父?”

正在这时,妙玉意外地发现,师父慧空不知何时已经进入舱房里。

“既是已经准备好了,为师就助你一回。”慧空神色平静,也不问妙玉为何扶乩,只管上前,与妙玉一起扶住乩笔。

“为师教过你的,扶乩所请降坛之‘仙’,大多只是路过灵鬼而已,真仙极少。”慧空叹道,“不过你既愿意请,那便请吧。”

慧空师太话音刚落,她手中扶着的乩笔就已经动了起来。妙玉只见笔下文字笔画古朴,颇有篆体的模样,忍不住先问:“敢问仙乡何处?”

只见乩笔在沙盘中刷刷刷奋笔疾书:“奴本苎萝浣纱女,一入馆娃岁月长。”

妙玉师徒见了,便知是西施降坛。

慧空见了大为诧异,她扶乩扶了多次,从未请到过西施这样的人物,难道说,这西施的灵鬼就在附近不成?慧空忍不住便问了:“尊仙如何而来?”

只见乩笔刷刷刷地疾书,“孤灯一点,与卿同行。”

妙玉与慧空对视一眼,一起转头,向舱房外看过去。

舱外夜色深沉,暗沉沉的河面上的确有孤灯一盏。

那是内务府官船,贺郎中居于前舱,中间是贾琏,石咏依旧住后舱。

官船上各舱已经都熄了灯,只有后舱还亮着唯一的一盏灯。

而内务府官船后舱的那一点孤灯,不是旁人,正是石咏。

石咏此刻正在灯下,往一张长方形的高丽纸上细细画着什么。这是石咏刚离开苏州的时候,想出来的主意。

此行出发之前,十六阿哥胤禄曾经对石咏说过,盼着他能代替自己,到南方多走走,多看看。石咏的确看了不少各地的名胜与风土人情,甚至美人儿他也见着不少,而且一路上他画了不少插画,一来帮助自己记忆,二来到时可以让十六阿哥也画画,让他饱一饱眼福。

有天晚上石咏自己翻看自己的画作时,刚好有两页画面布局相似的叠放在一起,石咏随手翻过一页,一晃眼,只觉得这画面猛地动了一下。

“这不是……这不就是后世的‘动画’么!”

石咏伸手,猛地拍一下后脑勺。

他倒是忘了,后世就有那种将一叠厚卡纸叠在一处,每张卡纸上画上大致相似,略有不同的画面,然后将卡纸抿住,微微一卷,手一张张松开松,卡纸“啪啦啦”地一张张飞快展开,眼前的画面就好像是动起来一样。

这种,岂不是比寻常插画看起来更加生动有趣?

石咏想到就做,构思了几个场景,打算趁乘船北上的功夫,将这件东西做出来。

然而他刚一动手,就犯了难:不为别的,纸张不行。他手边的纸张都是宣纸、棉纸之类,薄而柔韧,却少有那种硬梆梆,拨动起来能发出“啪啦啦”响声的那种。

这个问题还是到了扬州才解决的。

当时林如海为贾琏饯行,也与路过的贺郎中和石咏借了一面。石咏婉拒了林如海的宴请,独自一人在扬州城的各家纸铺书肆里乱逛,想要找到合适的纸。

正在这时,林家一名叫做林南的管事寻到石咏,问他有什么要帮忙的。石咏原没想到林南能帮到他,当下只描述了他所需的东西。

哪知林南当即道:“大人随我来。”

他一面在头里走,一面向石咏介绍:“这条街是扬州有名的纸铺书铺街,但这里经营的大多是书画所用,罗纹纸、竹纸、蚕茧纸……您来这儿找就对了。你说的这种,恐怕要高丽纸或是桑皮纸才行,大多是店铺做生意用来包东西的。我带您去另一条街看看去。”

果不其然,经过林南的指点,石咏果真在另一条街上的铺子里找到了所需的纸张,虽然那手感没有后世的卡纸那么坚硬,但是看上去非常柔韧。而且石咏试过了,觉得吸墨水的能力也不错,墨不会浮于纸面,也不会轻易洇开,正是他所需要的。

石咏阻住林南付钱,自己掏钱买了两大刀高丽纸,纸店帮他裁成了需要的大小,并遣伙计送到东关码头官船上去。

石咏谢过林南,林南却只说“不敢当”,又问石咏:“您认得在下的侄女?”

这位林南大管事的表侄女,不是别个,正是黛玉身边的小丫鬟雪雁。“就是侄女托在下出来问问,看看大人有什么需要的。”

石咏挠挠头,从雪雁身上想到府里那位林姑娘。恐怕也只有林姑娘,或是林姑娘身边那面镜子,才会那样聪慧,能猜得到他在扬州城里乱转,其实是需要帮助的吧。

此刻石咏坐在灯下,想起这段往事,心中默念,对武皇的宝镜,和扬州那位林姑娘暗暗表示感激,然后便用炭笔轻轻地在高丽纸上打起线稿,

他每次打线稿,会画一整组场景。比如他想描绘一下东关码头,便在每一幅高丽纸上绘制东关码头的景象,但是每一幅与上一幅相较,只转过一点点视角,这样二十幅下来,就好像是后世的全景镜头一样,从左摇到右,慢慢将整个东关码头的兴旺景象收于眼底。

只是这项工作极为繁琐。只是一个小小的场景,就需要画上很多很多幅画稿。后来石咏另用薄纸将炭笔绘制的线稿“拓印”到别的画稿上去,才略微提高了一点工作效率。

他整日猫在船舱里画这些“动画”,贾琏来看过几次,一开始看不出效果,觉得石咏画那么多一样的,岂不是无用?

等到石咏将头一个场景近二十幅线稿全部画好,上色之前,贾琏就已经看出了门道,捧在手里,翻一遍,又翻一遍,揉着眼睛说:“真的,真的动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