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在红楼修文物(476)+番外

作者: 安静的九乔 阅读记录

石咏一想,也对。

“我睡……了。”

打过招呼,红娘便继续“冬眠”去了。

这些事儿,石咏无处可以倾诉,即便是亲如母亲弟弟这些家人,也尚且一概不能说,无奈之际,便一气儿对“西华”说了出来。

西华觉得红娘的话是硬道理:“小石咏,反正,你将自己该做的一一都做了,便不会有遗憾。至于旁的,你且看它们蹦跶,何必烦恼?”

“再说了,你什么也做不了的时候,旁人一样也什么都做不了。”西华觉得自己说得很有哲理,“所以瞎担什么闲心?要相信你那位姑娘!”

石咏赶紧谢谢西华,至少西华提醒了他,除了要将所想的付诸行动之外,还要充分信任如英。那样一个,能妆扮成伶人,从清虚观里偷跑出来的姑娘,他也该相信她,有足够的勇气与能力。

“谢谢你,西华!”石咏诚恳地道谢,“我心里畅快多了。”

“这有啥!”西华与石咏实在是太熟了,“咱俩谁跟谁啊!”

“不过啊,如果你觉得闷,俺可以荐给你个去处!”西华小声说,“去散散心,别想这些叫人烦恼的事儿啦!”

“荐给我一个去处?”石咏惊讶极了,“西华你自从站在这里开始,难道还去过别的地界儿?”

“不许笑话俺!”

没想到石咏的这份惊讶,令西华有些微恼。

“想当年俺身上的这些砖,头上的这些瓦,都是别处来的,这京城里,爷儿们见识过的多了,有啥地界儿是俺不晓得的?”

石咏一凝神,便知西华所说的,大约是顺治年的那次大修。那时紫禁城以及内城的一部分曾因李闯受到损毁,一直到顺治中晚期,才渐渐由内务府开始着手修缮清理。当时材料匮乏,因此才会动用别处城门城墙尚且完好的砖瓦,为一些紧要的城门“添砖加瓦”。

西华门因为位置极为紧要,自然是头几处着手修缮的,所以便如西华所说,它身上汇聚了京里各处建筑的砖瓦。

石咏听到这里,赶紧道歉。他一向知错就改,决不让误会隔夜。

“不过俺想指点你的,是当年傅司官说给俺知道的。”西华接受了石咏的道歉,并表示这是小事一桩,他们哥儿俩好,这些不必放在心上。

“那地界儿,就叫做‘百花深处’。”

石咏听了微怔,作为一名昔日的资深文青,这个地方他还真的知道,确切地说,那是一条著名的“胡同”。

百花深处在什刹海附近,曾经一度叫做“百花深处胡同”,名称极雅。据说是明代万历年间,有对张姓夫妇在新街口南小巷内买了块菜地,刚开始两人时种菜为生,渐渐地家里有了钱,便在园中种植树木,叠石为山,挖掘水池,修建草阁茅亭,使这块菜地成为一个十分幽雅的所在。后来夫妇俩又在此种植花木百种,桃杏、牡丹、芍药、莲藕……渐渐地竟成一景。因此京城人将它称作百花深处1。

石咏还记得有首歌,就提到过这地界儿,以前他总听前辈研究员们唱起,一并提到的还有地安门、出征的归人、北方的狼族等等。只是石咏久未再听过这首歌,有些记不确切了。

“傅司官……提过这‘百花深处’?”

石咏知道傅云生是个“同乡”,只没料到对方也晓得百花深处这样的地方,而且还特为向西华提起过。

“嗯呐!”西华欢畅地答道,“傅司官说过,那是个极有趣、极有趣的地界儿!谁去谁知道!”

作者有话要说:1百花深处的来历部分参考度娘。歌曲则是陈升的《北京一夜》,其中有一句是“不敢在午夜问路怕走到了百花深处”。

第209章

京城里有名的胡同三千六, 没名的胡同数不清,“百花深处”又叫花局胡同, 在什刹海附近, 通着护国寺东西二巷, 石咏没费多少工夫便找到了。

胡同大多非常规整, 横平竖直,正南正北、正东正西,百花深处也不例外, 东西走向, 长不过半里。胡同两侧都是宅院,北面是几座独门独户的四合院儿, 胡同南边则有两处几家混居的大杂院儿, 其余便是碎砖砌的墙,连绵不断, 不知里头是什么。

胡同看起来有些破败, 南墙上爬着青藓, 墙头上枯黄的茅草生了三尺高。胡同口坐了个专给人剃头的,剃头挑子放在身边,正笼着手打瞌睡。眼下还在正月里, 时人不兴剃头, 所以这剃头的也没有主顾,甚是困倦,忽然见来了个人,便扬起头吆喝一声:“磨剪子来磨菜刀——”

感情没人找他剃头, 他便改了替人磨刀。石咏想,生活不易,多才多艺。

“这位大哥,敢问这里既然叫百花深处,可有什么景致看的?”

那剃头的笼着手说:“我在这儿住了七八年了,哪有什么景致哟!不过就是地名儿雅了些罢了。小伙子,这南边的院子里有些莳花的人家,你若是喜欢买个花草什么的,去问问。有两户的花草侍弄得不错,便是京里几家王府贝勒爷那里,这两家的花草也是能供得上的。其他就不成喽!”

石咏想了想,又问:“不是说原来这里还有园子,有堆山有池子,寻常百姓家也能过来赏玩赏玩什么的?”

这天总算是十六阿哥看石咏连轴转了一个多月,放了他一天假,让他有了些空闲。他便特地赶来“西华”隆重推荐的百花深处赏玩,倒没承望见到的是眼前这样一副情形。

“以前是有,”那剃头的压低了声音,“但是那是前明时候留下的。”

他伸手指指远处南面的一片碎砖墙:“里头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