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红楼修文物(475)+番外
石咏听说贾琏终于得了个儿子,替他高兴,自是连连恭贺。只是国丧期间,不便饮宴庆贺,石咏只能应承下贾琏,将来指定给他这长子送上份周岁的大礼包。哪晓得贾琏却不要什么大礼包,只求石咏能在他这个儿子开蒙的时候也能出上一份力,指点指点习字,贾琏就心满意足了。
荣宁二府那边,贾母等人都有诰命在身,定时要去宫中举哀,家中无人料理,只得给贾珍的媳妇尤氏报了产育,留在府中照看,又请了薛姨妈来坐镇,并探春、宝钗、湘云等几个姑娘一起帮着李纨料理家务。
京中大户,姑奶奶当家理事的并不少见,贾母也特为发了话,放手让姑娘们学一学,毕竟探春转年也要选秀,其他几位闺阁中人也都到了说婆婆家的时候,于是少不得跟着李纨薛姨妈一一学起来,唯有凤姐儿正坐着月子,又有丈夫在身边照应,自是乐得清闲。
待过了年,进了正月,石咏终于有机会喘息,空闲的时候也多了起来。
然而这时康熙皇帝本人还住在苍震门内,一直还未回过寝宫。官员们便也不敢擅离职守。石咏多数时候即便没有差事,也不敢擅离职守,便要么在慈宁宫外造办处那一排茶房那里的守着,要么随外班侍卫们一道,在西华门转转。
“西华——”
石咏得空便会在西华门外的下马碑跟前,背着手,小声与“西华”聊聊天。
旁人都只道这位小石大人有些怪癖,心中盛着事儿的时候便往往会对着下马碑念念有词,不知在嘀咕什么。可是旁人怎么也不会想到,石咏嘀咕的竟是这些——
“西华,这两天,门楼还漏水吗?”
“还好吧!前儿个不过下了那点毛毛雨,没事儿!”西华答道。
“你放心,”石咏说,“上回给你修整的时候,还没有顶好的防水材料,眼下却已经新得了,等……等国丧过去,我就安排人给你刷上,这样就再也不会有漏水之虞了。”
石咏心中颇为惭愧。毕竟西华门大修这也还没过几年,就发现了西华门门楼上有一处漏水。以前是没有合适的防水材料,然而眼下他却误打误撞从南方得了沥青。沥青是绝好的防水材料,也非常适合筑路。但是石咏手上仅有的一点沥青数量有限,筑路恐怕只能筑上半里,发挥不了什么作用,倒还不如先用在宫中各处漏雨漏水的屋宇建筑上。
反正石咏现在已经是营造司的郎中了,可以自行安排宫中各处的修缮了。他自然要将修缮西华门作为要务,放在前列。
“俺这儿没啥事儿,”西华笑回,“倒是你,小石咏,你像是有心事啊!”
石咏:……这都能被你看出来?
他确实是有些心事的。
“西华,前阵子……家里有长辈,想要给我说个媳妇儿!”石咏在他的文物朋友们面前一向非常坦诚。
“又被催婚啦!”西华只当是常事儿,兴高采烈地嘲笑石咏。
“不,不是,这回是我真的想娶的媳妇儿!”
石咏赶紧解释,这回总算不是被催婚了,而是他头一回感到与她人有了默契。
那天他在十三阿哥府上,说了一番令十三阿哥夫妇两人都震惊不已的言语。唯独没想到,那时英小姐正在十三福晋身后的帘子后面听着,听见他的话,对方便出了声。
石咏记得很清楚,十三福晋当即起身,带着埋怨的眼光瞪了石咏一眼,随后便掀了帘子到后头去与英小姐说话去了。
而他则坐在外面,被十三阿哥以怪异的目光盯着,等啊等,等了很久。
十三福晋再出来的时候,帘后已经空荡荡地没有人了,英小姐已经离开。只不过她托十三福晋带了一句话出来,说是她的名字,是“如英”两个字。
事后根据热心市民红娘的分析,英姐儿那里已经按照石咏所说的,做出了她的选择——她点了头,将自己的闺名告诉了父兄族亲之外的男子,那便意味着,她已经选定了与谁共度一生。
十三阿哥夫妇心疼侄女,自然将石咏又好生数落了一顿,并嘱咐他守口如瓶,并且以后这等“有权选择”的这种话,且不要再当着世人再说了。
石咏受教,遵照十三阿哥夫妇所指点的,一一准备起来。
但是很不巧,没多久他遇上了白柱,白柱已经从姐姐姐夫那儿知道了石咏的打算,一脸郁闷地告诉石咏,英姐儿已经回了老尚书府,双胞胎的父母已经着手在为双胞胎议婚,石家貌似晚了一步。
“不过,茂行你放心,老太太还未发话,我堂兄在这等大事上也会听听老太太的意见。”白柱表示,石咏并非全无希望。
没过多久,国丧开始,官员之家都要守丧百日,禁婚嫁,于是各家各户明面儿上的谈婚论嫁就都停了。
石咏曾试图将这些状况说给红娘听听,岂料红娘却冬眠了——对,没错……冬眠了。红娘冬眠的“症状”就是说话越来越少,大多数时候静默着,无论怎么向她打招呼,她都只有少且缓慢的反应。
石咏到这时候,才后知后觉地想起来,他这个“红娘姐”,原身到底是一具瓷枕,而瓷枕是唐宋时人夏天用的寝具。到了冬天,人们一般都是将瓷枕搁置在箱笼里的。大约就是因为这个缘故,随着天气渐渐转冷,红娘的瓷枕便“冬眠”了,偶尔醒来,听了石咏的话,便只说:“你放心吧!”
“这些内宅的事儿,你就该交给内宅的人去化解!”红娘说,“不要小瞧你的小姑娘,她既大着胆子选了你,这样的姑娘,不会轻轻易易便被人摆布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