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在红楼修文物(581)+番外

作者: 安静的九乔 阅读记录

“薛蝌兄弟,我与堂兄乃是好友,又与你一见如故,有句不太中听的话,你即便不愿听,我也想要讲。”石咏是这番态度,旁人对他坦诚,他便也对旁人坦诚,“令妹的终身幸福与对外的名声,哪个更重要些,你可能必须要有个取舍。”

薛蝌一凛,当即点头表示受教。

石咏见他一脸的肃穆,怕是已经有了决断,便再补一两句安慰:“其实也无须担忧,以你的才具,将来必会有崭露头角的机会。只不过不一定是在这京中。若是担心令妹的名誉,不妨在南面为令妹另寻归宿,也不失为一种办法。”

若是宝琴被退了亲,在京中想要另行寻一门门当户对的亲事就要难一些,倒不如薛家兄妹回南之后,再行慢慢物色。但关键是与梅家要彻底说清楚,免得日后再生直接。石咏点了点薛蝌,对方便心中有数。

一时石大娘等人从荣府中出来,石咏接了母亲婶娘媳妇,迎着女眷们回家。

一到家,如英已经喜孜孜地将宝琴所赠之物取出来,献宝似的给石咏观看。除了那只镜盒上绘着西洋美人的小镜子之外,宝琴还赠给如英一本小册子,上面满是洋文,书页上还装饰着各种各样的花草纹样,甚至那些洋文的字母也被绘制成花草的样子,非常可爱,是一本颜值非常高的小册子。

石咏接了册子,但见不是英文,立刻抓瞎。但好在造办处画工处现有两个专门给皇帝绘制肖像的西洋画匠。石咏当即答应如英,回头去请教一下,这究竟是什么样书册。此外,他也鼓励妻子多收集了解些有关西洋的事物,将眼界放开阔些,没坏处。

“如英既然有兴趣,便该多知道些!”石咏道,“天下这么大,不止咱们脚下这一点点地方。眼界宽广些,即便每天一样过着平平常常的日子,也会比旁人过日子过得有趣,因为你心里盛的天地,可不止眼前这么些了。”

他见如英兴致颇高,当即开了东厢,从架上的书本里抽了一幅舆图出来。

全球地图,早在明末的时候就已经传入中华,只是那时地图的精度还不够高,再加上尺幅较小,只能当例图看看,与测绘与航海上并无太大的作用。只是石咏早年间在琉璃厂见到了有出卖旧版舆图的,觉得有趣,便买下了一幅在自家守着,如今便取出来给如英看,并指点她各处的大致方位:京城在何处,金陵在何处,广州在何处……

如英何尝见过这个,她伸手比了比京城到广州的距离,发现竟只是舆图上不算长的一段,登时睁大了眼:原本以为从北到南已经是够远的距离,没曾想这寰宇之内竟比这更要遥远数倍。陆地之外广袤的大洋更是令人心生敬畏。

如英忍不住默默出神,想了一阵,冷不丁问石咏:“茂行哥,你说,那琴妹妹去过的西海沿子,究竟是哪里,而那真真国,又是哪里?”

这两句彻底将石咏问住了。

石咏自己也不知道啊!他挠了挠头,便听身后架上一捧雪插了句嘴,说:“真真国的人,就是红毛夷人啊!”

第258章

“真真国的西洋人, 就是红毛夷人!”石咏依着宝物玉杯“一捧雪”的指点,给自家媳妇儿解释, “至于这红毛夷人么……也有人管他们叫荷兰人, 他们一度被誉为海上霸主, 他们的商船从这里出发, 能航向全世界!”

依照一捧雪所说,那真真国人便是红毛夷人的话,那一切就解释得清楚了。红毛夷人就是荷兰人, 这解释了那个真真国的女孩子为什么是金发碧眼, 看起来与如英那个小镜盒上的西洋美人一模一样。

石咏便指给如英看荷兰人从西欧港口千里迢迢,绕过好望角, 穿过马六甲海峡前往广州的航路。如英则免不了吃惊。

“至于这西海沿子么……”石咏瞅着舆图, 却又有些拿不准。

“西海沿子在锡兰山!”一捧雪继续在石咏背后指点。

“真的吗?”石咏的疑问忍不住脱口而出。

如英:……?

“额,我是说, 那位薛姑娘若是真去过西海沿子, 她去的应当是这里。”石咏没别的招儿, 当即按照一捧雪的指点,伸手指了指南亚次大陆一代的海岸线。在这张舆图上,当时名曰“锡兰山”的斯里兰卡, 还只是一个小小的黑点。

锡兰山自古至今一直是远洋贸易的重要中转口岸, 往来商人混杂。石咏听了如英的描述,凭空想象薛家人遇见的那位真真国的女孩儿,戴着倭刀,穿着锁子甲, 很可能是常年跑海路的,为了防身而全副武装。但又说这女孩儿读过四书五经,能做五律诗,则说明这样的女子很可能是在澳门一带长大,曾经受过中式的教育。以此推断,这真真国的商人,很可能就是跑的斯里兰卡至澳门这一条航路。

这一切都足以证明,当时中华与西洋的往来交流已经十分密切。

这也足够如英吃惊的了:“真想不到,琴姑娘小小年纪,就已经去过这么远的地方。”她想了想又叹息,说,“她也觉得可惜,后来海禁之后,再也没法儿去这样的地方了。”

康熙年间,曾经一度放开海禁,从康熙二十二年开始,朝廷宣布全面开海,东洋、西洋、南洋,均可自由贸易。然而这样开放的政策持续了三十余年,直到康熙五十年前后,便开始渐渐收紧,于康熙五十五年之后,彻底禁了南洋贸易,随保留东西洋贸易,但不主张本国商船出海贸易,因此宝琴与如英才有此叹息。

石咏点点头,长叹一口气说:“是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