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女(147)
明着说当初花银子到武承定身边当差,就是觉着二少爷以后能当家主事,自己也能跟着鸡犬升天。没想到鞍前马后伺候好几年,好处没捞着还跟着倒了霉。
眼下再想要花银子往东院来是绝不可能的,想要离开西院又没人愿意去替自己的位置。
武承定再是被禁足,可名义上还是府里的主子,每月的月钱份例从未少过一分,身边伺候的人也没减了他的,他想走走不了就只好想了这么个歪招。
想着只要闹鬼的传言闹大了,到时候再拉着西院几个也想走的奴仆一起来孟半烟跟前哭求,说不得就能离开。若不能,反正也没什么损失。
孟半烟听完点点头半句多话都没说,当天就让香菱去找了官牙来,把参与了此事的几人全部发卖,第二天又补了一批新进府的奴仆去西院,至此才算了结了这一场闹剧。
孟半烟在府里的声望也跟着又上一层楼,人人都清楚大奶奶是个真舍得下狠心的人,甚至背地里还给她起了个活阎王的雅号。
对此孟半烟心知肚明也不管,在她看来甭管活阎王还是死阎王,只要管得住人就行了。自己每天一睁眼府里外面多少事等着,哪里有空跟他们为了这点子小事磨叽。
“大奶奶,大小姐那边派人来问,今年冬至她们该怎么过。还有二小姐派人过来要炭,说是她屋子里的炭火不够使了。”
“冬至自然是一家子一起吃饭,还能怎么过,翠云你下午过去一趟,亲自告诉她不要老想着拿什么一家子亲骨肉,怎么能不团圆的话来我跟前念叨,我不听那一套。”
在京城过的第二个冬天,孟半烟已经十分习惯火炕这个东西。入冬之后甚至早早舍弃自己那张怎么看怎么好的千工拔步床,拉着武承安从东次间搬到西次间里。
晚上安安心心只穿肚兜衬裤,外面披一件纱裙躺在炕上舒服得直叹气,像极了东院新养的三花又娇又俏的,根本看不出一丝人前那副厉害样子。
武承安只是身体不好又不是不行,每天看着在屋里穿着衬裤纱裙,在自己跟前晃来晃去的孟半烟哪里忍得了。好几次大白天的拉着人你腻歪,唬得丫鬟们连院子里都站不住,一个个全躲出去才行。
昨儿个晚上又是这般,哄着孟半烟陪他胡闹了半晚上,今早他是神清气爽去了前院,留下孟半烟软着腰肢难得不愿出门,就安心待在家里哪里都不去。
“各院各房的炭火每月每日都是有定数的,这个月还有十来天才过完,怎么二小姐那里这么快就没有炭了?”
孟半烟一听这话忍不住皱起眉头,她第一反应倒不是武承蔻要为难自己这个当家嫂子。毕竟真要为难也不用找这么个借口,一点儿炭火罢了,就算武承蔻非说自己克扣了她的,恐怕也没人信。
“香菱,二小姐身边的丫鬟和婆子这些日子可还安分?”孟半烟是怕她们两个从谢姨娘身边挪出来,自己过日子镇不住手底下的仆从。
“西院上上下下的人都是由咱们跟夫人那边一起敲打过的,即便心里有什么不高兴,明面上一定还是过得去的。”
“那先拨一篓子银丝炭过去,春兰你有空过去一趟,问问二小姐是不是有什么事有什么话,要是看着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赶紧来回我。”
两个未嫁的姑娘,孟半烟对待她们就不能像对待谢姨娘和武承定那么肆无忌惮。等过完年两人就该说亲了,她不愿意在这个时候出事,到底还是小姑娘,往后的日子还长着呢。
侍郎府里的事大多数时候又细碎又杂乱,只要陷进这一堆事情里,一天的功夫眨眼就没了。等到孟半烟终于想要出门走动走动的时候,外边天色都暗下来,武承安也从前院回来了。
“今天回来晚了些,是不是老爷留你有事。”
“嗯,四皇子回京的事,总算有御史上奏章了。”
“如何?都被吓着了吧。”
“朝臣们都还好,大不了就是京城又多一个皇子多一股势力,眼下这种情况多一个少一个,也算不得什么要紧的事。”
东院比起松云院,看似独立出来但其实离前院更近了些。尤其底下人知道现在大爷是天天都要去前院书房点卯的,就干脆从东院前面的大书房修了条小径,把两边院门打通,直接通到武靖的书房。
刚从软轿里下来的武承安乖觉得很,放下捧在手里的汤婆子脱下狐皮大氅,就着丫鬟拿过来的兔毛软底的布鞋换上,任由秋禾伺候着散开发髻,老老实实坐到熏笼旁,把浑身的寒气烘干。
“倒是几个皇子,实在有些坐不住了。”跟在武靖和方先生身边这么久,武承安学到了不少事也见了不少人,外面都知道侍郎府的天早就变了。
现在四皇子要回京,武侍郎和曾经陪四皇子读过书的武承安自然也成了重点拉拢的对象。今天父子两人和方先生开诚布公聊了许久,这才回来得晚了些。
孟半烟起身接过秋禾的位置,拿着梳子站在武承安身后给他梳头,顺道让屋里的丫鬟们全都出去。有些话跟信任不信任没关系,法不传六耳的道理,做了这么多年生意的孟半烟,有时候比武承安更警惕。
“那老爷怎么说,又不打算把宝压在四皇子身上了?”
不用武承安说孟半烟也能猜着个八九不离十,毕竟要是没有变动,武靖又不是个啰嗦的人,怎么会把儿子留这么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