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女(171)
不敢贸然攻进去的暗卫只能先把喜云楼围起来,暗卫里也有蠢货,居然提议用火烧,把喜云楼烧了躲在里面的人自然就出来了。
偏这主意说出来,还真有人听。一把火点燃了喜云楼主楼,大白天的烧了个火光冲天,说不好烧死了多少大皇子的死士,但埋伏在喜云楼外的暗卫们自己就先呛了个半死。
他们忘了喜云楼可不光一个主楼,就算地道地窖就在喜云楼下面,那他们这么多人养在地底下,就连个通向别处的出口都没有了?狡兔都有三窟呢,何况是人。
好在浓烟确实熏人,除了一小部分走地道逃走的,大部分留守的死士还真被一把火烧得只能从楼里出来,跟守在喜云楼的死士们缠斗在一起。
但这么大的动静,不仅惊动了还在京郊大营里劝说守营将军出兵的司马仪,滚滚浓烟更是让远在京城里的好些老百姓都看见闻见,吓得躲在家里不敢出门。
九门提督和京兆尹不得不又分出一部分兵力往浓烟升起的地方去查看,等他们到达喜云楼的时候撞见的,除了打得难舍难分死士和暗卫,还有在外围围成一圈,既不进去帮谁又谁都不放走的守城官兵。
之前司马仪趁夜出城,很快就到了京郊大营。以自己的官职和司马将军府的腰牌,也很顺利见到了守营将军。
但京郊几处大营都是只听陛下指令,现在皇宫里没圣旨出城,他们私自带兵入京城知道的他们是去守卫陛下,不知道的就算说他们是要造反,他们也百口莫辩。
司马仪几乎是赖在军营里跟那些将领耗着,本以为这个差事他办不好了,却不想还能有峰回路转的时候。
起火的地方一看就知道是喜云楼,这一下大营不派人去看看都不行。等到了地方看见杀成一团的暗卫和死士,守营的张将军只顿了片刻,就下令士兵围出一个包围圈来。
在包围圈里面的,不论是烧死还是砍死他都不管,但是但凡有一个想逃的,不论是哪边的人一律抓起来,能活抓最好不能就一刀砍了,把尸体留下也行。
张将军在京郊大营多年,即便眼下没收到从皇宫来的消息,但他的敏锐性已经能确定宫里一定出事了。
为了保全自己又在隆兴帝或者新皇跟前露个脸,他决定先等着喜云楼这边杀完,差不多杀干净了再清理几具尸体俘虏,带着一起进京城。
自己带再多人马进城都是师出有名,他手里又有司马仪转交的四皇子的信笺,要是真的能帮四皇子成事,到时候自己飞黄腾达。要是四皇子事败,自己进京的理由摆在明面上也能顺利脱身。
城外的事王贺一直派人盯着,很快就有人把情况回禀到四皇子府来。刘懋陵在南疆带过兵,他心知此刻已经到了进攻皇城最好的时候。
京城街面上原本的兵力有起码一半被城外喜云楼牵扯住,散着进入城里的死士现在集合起来没有还不好说,即便集合起来了,只要自己能占领优势,他们跟在后面要想摘果子可就难了。
不过刘懋陵刚显露一丝他想要带私兵打进皇城的想法,就被一直坐在一旁的武承安给拦下了。
他清楚当年隆兴帝设计让王贵妃病死又全力打压王家起,刘懋陵就彻底对隆兴帝没了什么父子情义,现在让他进宫夺位跟砍瓜切菜一样毫无负担。
但武承安经历过孟半烟的事,便明白没那么简单。
之前孟半烟强着不肯跟孟海平多联系,两人你是你我是我的泾渭分明时,即便外面的人会说孟海平卖女儿不厚道,但转过头来又总要添一句:可他到底是当爹的,孟半烟做女儿的哪能跟亲爹斤斤计较。
轻飘飘一句话,就把孟海平的过错给遮掩过去。仿佛父女两个落到如今这个地步,都怪孟半烟不够大度不够孝顺。
直到孟海平跟随郭家扶灵回扬州,孟半烟帮孟海平把他名下的产业代管起来。这下外面那些管事掌柜才渐渐转了口风,觉得孟半烟比以前有人情味了。
这事两人关起门来聊过几回,都有些哭笑不得又不可辩驳。但两人都在其中汲取到了经验,不管是孟半烟对孟海平,还是武承安对武靖,都更加学会把真实的情绪和态度掩藏得更深。
这不是两人自愿的,但他们没有办法。一个孝字压下来就比天还大还重,他们夫妻两个挣脱不了,如今刘懋陵更加不得不考虑。
因为他日后要是真的能登基,孝道二字他也要用。现在要是他最先进宫弑父夺位,那日后他还有什么立场来教导往后的皇子听他的话。
“阿陵,这次你听我的。”
武承安很久没这么喊过刘懋陵,也是第一次在他面前展露如此果决不容置疑的一面。
“好,那就再等等。”
刘懋陵垂眼看了看握在自己手腕上白皙微凉的手掌,原本躁动不安的心渐渐平复下来。
好在藏在城中的死士看见城外的浓烟以后,就再没了耐心。大皇子的谋士也清楚自家主子的处境,所以定下攻皇城的时间之后,就不再犹豫。
黎明时分,大皇子的死士最先往皇宫西边的城门方向攻,但本该换岗的侍卫并没有换,反而还加强了守卫。
双方都预料到了对方的准备,可谁都知道眼下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即便知道皇城里早已有了准备,这条命也只能搭在这个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