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农门科举(330)+番外

作者: 玉子双泽 阅读记录

被宗泽真如谈论焦急的折子,终于在正月二十六送到了银台。折子递进银台后,何卫带着郭平又急急来到了陈尚书府上要去拜见陈尚书。

陈尚书府门房早就受过吩咐了,只要是兴安陈状元那边来信了,一定要第一时间送进去的。今日见到何卫上门来说是兴安陈知州让送信来的,门房赶紧将人带进了陈尚书的书房。

何卫二人一进门,赶紧对着陈尚书抱拳行礼。陈尚书捻着胡须唔了一声道:“你二人是从兴安来的?”

何卫赶紧拿出书信双手呈上前去:“是的。我二人是奉陈知州前来京城送信的。这次不光是来给陈尚书您送信,还有就是给皇上上折子的。陈知州的折子我们方才已经送到了银台。”

听得宗泽已经让人送了折子去了银台,且又给他送信来,看来,这小子是不是又有大动作了?看到眼前站着两个送信人,陈尚书稍稍一想就知道了。看来还挺急的,说不得有人要立马回去送信的。

于是,陈尚书当即打开信看了起来。看完,陈尚书心头大赞,这小子这信中所说的养廉银子如果真能施行下去,这对大明吏治将是一次极大的改革。

宗泽给陈尚书的信,前因后果,具体施行的计划说的也是事无巨细,全部一一交待清楚。除了辞藻之外,这封信跟皇上的折子相比那也是不差什么的。此事事关重大,陈尚书是来回看了好几遍,方才心中有个定论。

宗泽写得如此详尽,十分具有说服力的。陈尚书看到最后,当着何卫郭平二人笑道:“陈知州这事儿想法不错。我估计吏部汪尚书要是看到这主意,肯定也是会赞不绝口的。”

“唔,你二人说折子已经递到银台了?”陈尚书问道。

何卫答道:“是的,我们已经将折子递到银台了。”再此次确定后的陈尚书心道,看来,明日得探探皇上的口气。要是有空儿的话,再漏点口风给汪承宗好了。

心中主意已定的陈尚书对何卫他们道:“好了,此事本官已经知道到。你们先下去吧。有事我会让人来叫你们的。”

何卫郭平赶紧躬身应是退下。陈府管家将二人带到客房,让人送了茶来,陪着喝了一阵,这时有人来叫:“客饭已经摆好了,请客人用饭吧。”

陈府管家笑着对二人道:“客人远道而来,想是也饿了。请用饭罢。”何卫谢过,随着管家来到厅堂。用罢饭,管家叫来小厮让送二人回房,又笑着对他们道:“客人想是也累了。还请回房歇下吧,有事,我会让人来请的。二位请吧。”

何卫二人谢过管家回房。刚一进客房,郭平急的不行,陈家的人刚走出去,郭平就急急的问何卫道:“何大哥,我明日一大早是不是就要回转去送信了?”

何卫摇头道:“虽说爷让我们一到京城就立马有个人要回转送信的。此事虽急,但也用不着太急的。毕竟爷是想要知道些消息的,你啥都不知道就跑回去,那有什么用。明日听了消息再走吧。”

不光是何卫二人知道宗泽急着知道消息的,陈尚书更是清楚,也更是明白此事之于宗泽的急迫性。于是,待何卫二人出去后,他也在书房可是好好的计量了一番,要怎样探皇上的意思的,明天能不能说这事儿的?毕竟他也不清楚皇上看到这折子没?

被陈尚书惦记着的皇上,这时正在乾清宫批着折子。正批着呢,这时袁忠又捧了个折子进来。

袁忠捧着折子径直走到建文帝面前,躬身呈上手中的折子:“皇上,这是兴安州陈宗泽陈知州的呈上来的折子。”

第235章

建文帝刚刚批完一个折子, 闻言将手头的折子放到一边, 对袁忠道:“哦, 陈宗泽来信了?朕好就没收到他的信了。呈过来吧。”

袁忠将折子呈上了建文帝的案头。建文帝接过就笑了:“这陈宗泽给我的折子从来都没短过,今儿看来,又是封万言书。待朕看看他写了些什么。”

建文帝打开折子看了起来, 看完, 心中暗道, 这陈宗泽还真没他失望过, 给他的都是惊喜啊。这折子中的提到的养廉银子可真是石破天惊呐。

跟陈尚书一样, 建文帝将折子看了好几遍,又计量了好一阵子。同时他也看出了宗泽在这信中透露出的急迫之意。万事开头难, 他在兴安这么大的动作,遇到的阻力肯定是不小的。看来,是得早点给他答复才好。

建文帝对袁忠道:“去将吏部尚书汪承宗,还有杨阁老、金阁老他们叫过来。朕有事商量。”袁忠答应着正要去, 建文帝又叫住他道:“去将陈伯恒也叫过来。让他们即刻进宫。”

袁忠答应一声自去吩咐人去请人进宫。陈尚书这个点儿接到进宫的旨意,很是奇怪。赶紧递了大荷包给前来传旨的太监。传旨太监爽快的接了荷包, 透出话儿道:“陈尚书请放心,今儿个不光是陈尚书府上,另外杨阁老、金阁老府上也去人了。哦,还有汪尚书府上皇上也叫人去传去了。”

听到这个消息,陈尚书放心了。想着又叫了汪承宗进宫了,看来,说不定是宗泽的折子递到了御前了。

陈尚书赶紧随着传旨太监进宫, 刚好在路上又遇到了汪承宗的车轿子。两人都知道对方也是跟自己一样被皇上召进宫的。

汪承宗不像陈尚书一样胸有成竹的。于是问陈尚书道:“亭甫,你可是知道今日圣上突然召我等进宫所为何事?”

陈尚书也正想着给汪承宗漏口风呢,见他主动问了起来,于是道:“这个具体所为何事我却也不知。不过,我听说兴安州知州陈宗泽今日送了个折子进京。指不定跟这折子有关?”

汪尚书这人精哪听不出陈尚书的话头来,看来陈宗泽又有消息递进京了。知道陈宗泽跟陈尚书一直来往紧密,这陈宗泽有什么消息一定会告诉陈伯恒的。且陈伯恒今天既然是能主动透出陈宗泽上折子的事,看来,他也是想将这消息透给自己的。

于是,汪尚书问道:“亭甫可有什么消息没有?”

听得汪承宗这样问,陈尚书于是斟酌的说了说宗泽上折子的大意。这样透给汪承宗,也是想让他有个心理准备,皇上问起来时也好回答,当然最好是能向着宗泽的意思说服皇上。

听了陈伯恒透给自己的消息,汪承宗心头也暗暗掂量了起来,陈宗泽这提议极其大胆,但要真是施行好了,对吏治那是大有好处的。不过,这也是把双刃剑,必须要在细节上把握好,不然,搞不好也是会滋生腐败的。

一路思量中进宫。内侍将他们引进乾清宫。二人进得殿内,只见皇上、杨阁老、金阁老三人已经在坐了。陈尚书两人赶紧行礼问安。

建文帝一挥手:“免礼,袁忠,给二位尚书赐坐。”陈尚书、汪尚书谢过坐下后。建文帝果然说起了陈宗泽上折子说养廉银子的事儿,大概的说了一下后,建文帝对他们问道:“这陈宗泽的意思,朕是觉得可行。诸位认为如何?”

还没待人回答,建文帝又将折子递给了杨阁老:“这是陈宗泽的折子,卿可细看一下。”杨阁老正有此意,闻言,起身接过了折子,坐那儿细看了起来。

杨阁老在看折子,这场可不好冷的,皇上的问话也是要答的。陈尚书知道,在坐的几个老狐狸在没看宗泽的折子前肯定是不会发表意见的。还是自己先来吧。

遂,陈尚书对着建文帝拱了拱手道:“皇上。臣以为陈知州所说之事,如果施行得当,确实对吏治大有裨益,臣以为此事是可行的。”

建文帝闻言,颇是兴味的问了起来,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问题。陈尚书赶紧就自己理解的一一答来。听完陈尚书的话,建文帝满意的同时,也不经意的说道:“看来,卿对此事是很有准备的啊。”

闻言,陈尚书赶紧站起来请罪道:“皇上请恕罪。不瞒皇上,今日臣也接到了陈宗泽的请安书信。他在信中也是对养廉银子的事儿稍有提及,且也是心有忐忑的。他给我说这事,主要是想让我帮忙看看可是妥当与否。嘿嘿,这小子可是在信中说了,如有不妥之处,让我帮着求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