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农门科举(331)+番外

作者: 玉子双泽 阅读记录

建文帝闻言笑着让陈尚书坐下:“哈哈,朕不过是这么一说。卿不必介怀。看来,陈尚书你这信也是接的烫手啊。”

见皇上好像是没介怀的样子,陈尚书也松了下来,笑答道:“唉,都是自家子弟。年轻人在外多有忐忑之处,是要时时提点才好。让他们谨慎做事,也好更能为君上分忧啊。”

建文帝跟陈尚书对答只见,这时,宗泽的折子大家也差不多传看完毕了。见状,建文帝又问了起来:“诸位爱卿以为陈宗泽这个提议如何?”

想了一下,杨阁老答道:“禀皇上,臣以为陈知州这想法极是大胆,但如果真能施行下去,却也是十分有效的。不过,眼前没有先例,这具体施为起来恐怕是颇有难度的。到时会不会出大的纰漏却也未知。”

听了杨阁老这万金油般的回答,建文帝又转头问起了金阁老。金阁老对这个却是非常看好的,听得皇上的问话,很是夸赞了一阵后答道:“禀皇上,臣以为这个养廉银子的提议极好。至于怕施行过程有纰漏,刚好可以在兴安进行试点,一州之地,就算有了纰漏那也可以及时修正的。如果兴安施行好了,我大明其它地方也可以同样效之。这兴安先前的纰漏补救措施刚好也可作为经验来施行的。”

一番话说的建文帝连连点头,要知道,建文帝就是很满意陈宗泽的这个提议,怕他们这几个大佬多有阻碍才提前将自己的意思亮了出来,先就说了“朕认为可行”。现见金阁老如此上道的支持,建文帝很是满意。

接着建文帝又问起了汪尚书:“卿以为如何?”汪承宗做了多年的吏部尚书,对吏治一道那是很有见地,他心中也十分认可陈宗泽的这个提议。不过,正是因为熟悉吏治,他也提出了很多具体施行起来的注意事项。

对今天的谈话,总体建文帝是满意的。大家对陈宗泽这个养廉银子的提议的大方向都没有意见,那就是可以施行了。具体的施行方案,礼部给出方案,陈宗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众人商议完天色也不早了,建文帝挥手让众人退下后,心情颇好。他一直想有所改革的,现在遇到这陈宗泽,可真是对他胃口。脑瓜子灵活,想的多,也有魄力去做。这样的年轻人,建文帝是很想好好培养起来,成为国之栋梁的。

心情不错的建文帝在人走后,还兴致勃勃的当着袁忠狠夸了两句宗泽:“这陈宗泽不错。真不愧是朕的门生,看看他才去地方上多久,就做了这许多事了。朕还真是想好好看看,几年后他将兴安给朕治理成一个小江南的。”

袁忠笑着附和着建文帝,跟着夸起了陈状元。心中更是对陈宗泽这个年轻的状元郎受帝宠的程度有了新的认识,心中暗暗咋舌不已。

且不说袁忠是如何咋舌的。陈尚书跟几位大人出得宫门,各自告辞归家。汪尚书跟陈尚书的宅邸却是相隔不太远的,很是能同一段路的。汪尚书在路上对着陈尚书夸道:“你们陈家可真是出人才啊,看来又要出个前程无量的状元郎了。陈尚书可真是有眼光啊。”

陈尚书哈哈笑着谦虚道:“汪尚书过奖了,过奖了。小孩子家的偶有雕虫小技而已,当不得大人如此夸赞啊。”

汪尚书看着陈尚书这遮都遮不住的得意,心中嗤道:让你装,你早早的就将陈宗泽笼络过来了,不就看好他么。于是,汪尚书很是鄙夷了陈尚书几句。陈尚书哈哈笑着不以为意。

两人插科打诨的说了几句后,也就各自回府了。陈尚书回到府中,稍事歇息了下,就开始写起了信来。

待信写好后,就让人去将何卫他们叫了过来。

听得陈尚书传唤他们二人,何卫、郭平赶紧跟着人来到了陈尚书书房。

见到他们,陈尚书道:“你们明日就回去一个人给陈知州送信去吧。告诉他,京城一切顺利,让他按照自己的计划谨慎去做就行了。这封书信妥善拿好,务必尽快送到陈知州手中。”

第236章

何卫郭平接过书信退下后, 来到客房, 何卫对郭平道:“你明日就带着这书信赶回兴安去吧。将陈尚书的话也要仔细的说给爷听。”

郭平点头答应着, 又问道:“那何大哥是要等着京城这边具体消息出来了再回去么?”

何卫道:“嗯,是的。我明日还要去王进士府上送信呢。送完信明日我就回双桂街去住了。”

郭平道:“嗯,是的, 这双桂街才是我们主家的地儿了, 这儿确实不能久住。不过, 何大哥, 你要是去了双桂街, 那陈尚书要是有事儿找你可怎么好?”

听得郭平这样说,何卫道:“你说的也有道理。这样吧, 明日我探探管家的口气,看看陈尚书是个什么章程,再决定是不是去双桂街吧。”

二人议定,第二日天还未亮, 郭平就往兴安赶去了。何卫也找到管家说道:“我家爷还有信要让我们送到王进士府上的。待会我就去给王进士送信。顺便也就告辞了。”

那管家一听何卫想走,赶紧对他道:“王进士的信要紧, 你自送去就好了。不过,晚上你还是回我们府上来吧。恐我家老爷有事吩咐。”

听得管家之言,何卫知道,这想来也是陈尚书的意思了,赶紧点头应是。在尚书府住就住吧,反正白天自己出去办事儿也不会有人阻拦的,也无碍于自己打探京中之事。

何卫匆匆赶到王进士府上, 递上帖子。见是陈状元家来人了,门房立即将何卫带了进去。听得是宗泽使人来了,王进士当即让人将何卫带进来。

何卫进来对王进士施礼问安后,就立即奉上了书信。王进士接过书信将信放到一边,就开始问起何卫,关于宗泽在兴安的事来。何卫就将能说的都说了,王进士听完,很是满意的捻须点头。看来,宗泽果然是有抱负的,想是要在兴安大干一场了。

问完兴安的事儿后,王进士又问何卫:“你现在是住在哪里?还是双桂街那边吗?”

何卫答道:“回老大人,在下没有住在双桂街,我现在住在陈尚书府上。”

王进士点头表示知了,又特别对何卫提点道:“你何时回兴安,想来日子还未定的。你一定要记得在走之前来老夫这儿一趟。”

何卫赶紧躬身应是,王进士说完话,顺手递了个红封给何卫后,又让人进来带何卫下去用饭。

何卫在王进士府上用完饭后,也没立即回陈尚书府上,而是跑了趟双桂街,问了问京城的陈家的产业情况,免得回兴安了,爷要是问起来,自己什么都不知道就不好了。

京城这边何卫在尽心尽力的打听着。兴安这边等着消息的宗泽,这时也终于迎来了江南的第一批船队来了。

本着先近后远的道理,宗泽立即让人先将桑种什么的分配给兴安城边上的人。对宗泽这个决定,兴安城的大族金包两姓,那是铆足了劲儿的求表现。

看着金包两族这么踊跃的表现,宗泽很是满意。看来自己新春见了金家族长的事儿起了作用了。

这段时间宗泽忙得不可开交,衙门、田间地头的跑着,亲自盯着第一批桑种下种。不放心,还亲自问了跟来的匠人好些技术问题。

待一批桑种顺利下种后,才又将精力放回到政策的推行上来了。

这次好消息接踵而至,沧浪那边的生意全部回拢,人手也刚好可以用到这边来。

宗泽说的让自家跟马家投资兴安的建设那也不是说着玩儿的。现在兴安万事开头,需要人力、物资方面不可胜数。刚好自家帮着尽一份儿心力的同时,也可以跟着赚钱。

至于自家林场的事儿就更好办了,江南那边需要大把的木材,现在有徐吉牵线,更可以发展的大点。

这次马建从沧浪回来后,来了兴安跟宗泽商议了一番后,就兴冲冲的跑回风白县准备大干一场了。这次回去可是得多扩几个林场才是。风白县的不够,那就去到邻县开辟好了,反正金州多的是林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