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草原牧医[六零](557)+番外

在林雪君的信件由包小丽等人坐马车送去场部时,一场连下一周多的大雪几乎将北边所有生产队之间的路都封住了。

一连多日畜群无法出棚放牧,除了巴雅尔还能带着它的大动物们去后山溜达溜达外,其他动物都要在棚里吃驻地里的储草。

幸而夏天和秋天两割的草量比去年更多,够吃很长一段时间,不然全生产队的人都要焦虑上火。

大雪一下起来,林雪君就算想出门也出不去了。

每天门口的雪刚扫去,就从天上又泼下来更多。往常雪花都是一片一片的小结晶,如今的雪花都像鹅毛一样,一团一簇地遮天蔽日,四野可见度一两米,就算只是在知青小院里干活,但凡步子跨得大一点都容易因为没看到前面的狼或狗而踩到它们的脚。

冬天飞回来的小鬼鸮整夜整夜在屋檐下鬼叫,大雪封住了天地,吃草的动物找不到草,吃肉的动物也找不到肉了。

谁都饿。

林雪君没办法,只能每天从自己的冬储肉里切一些来喂鬼鸮。

白雪纷飞的日子里,小鬼鸮忽然过上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好日子。

往常沃勒围着驻地巡逻,总能捉到野鸡、野兔、旱獭之类的食物,不怎么需要林雪君费心喂。

如今遇到白灾天气,兔子松鼠都被封在窝里,沃勒也常常‘空军’。

林雪君庆幸自己冬储的肉够多,之前多杀的一头猪很扛吃。

大队长和庄珠扎布老人却犯起愁,去年老人预测了旱灾,今年无奈地望天:

“白灾来了,今冬草原上得损失多少牛羊啊。”

第243章 沃勒的呼唤

三个人站在屋檐下,静静地看这小型‘雪崩’。

赶在大风雪前, 林雪君投稿的文章平安抵达首都。

报社内外快速审读了文章,并进行了刊登。因为多头蚴病更常出现于中原、南方等以圈养牲畜为主的牧区,《科学探索报》的社长专门打电话到几个有联系的省报社, 并向其他省的牧区报邮寄了登载有林雪君关于多头蚴病阐述文章的该份报纸。

各个有牧业存在的省报社转载林雪君文章的同一时段, 国家兽医局的中坚力量核心代表人物周志同志,也读到了《关于多头蚴病开颅手术等治疗方法的研究与记录》。

周志读过文章后,喊来办公室里另外两名小同志下达了几个小任务。第二天下午,她办公桌上便多了几沓文件、报刊及书籍——林雪君这两年来发表的所有文章,各报刊杂志刊登的关于林雪君的所有新闻, 以林雪君救治野马为主题的连环画, 还有她参与主编的《中草药野外识别图鉴》等。

用一个下午的时间, 周志通读了这些文件、报刊和书籍, 对林雪君的事迹, 和她的能力有了个笼统但相对立体的了解。

除了救治生产队里的牲畜外,她每年冬天还会在生产地里开班教学, 培养更多赤脚兽医;

撰写畜病防疫及治疗的专业文章,通过报纸刊登的方式将兽医相关知识传递向一线牧区的基层牧民;

她撰写草原抗旱、抗虫灾的专业文章,将他们在呼盟积累的经验和掌握的有益知识, 传递向所有受灾地区;

她编纂中药书籍, 受益群体辐射向全国……

开颅手术……将子弹头改造成开颅用圆锯,缩小创口的前提条件, 是能非常精确地把握到多头蚴包囊在病畜头颅的具体位置。

这需要掌握非常多的前置知识,她学习到了,研究到了,也通过经验总结到了, 并没有藏私, 几乎一天没耽搁地将自己实践证明可行的技术, 写成文字,进行投稿。

林雪君同志极度渴望将自己的知识落实,并教会全国有需要的人。

周志手指敲着桌面,对自己偶然注意到的这位拥有强大力量和助人助国渴望的小同志,忽然充满了兴趣。

……

……

都说瑞雪兆丰年,可雪太大的话,明年春天什么样且不说,今年冬天大家可怎么过啊。

呼色赫公社第七生产队的冬牧场在松林边的挡风窝里,还算好的。

有那冬牧场就在平坦的大草原上,一棵能挡风挡雪的树都没有。牧场里都是迁徙过来的毡包,没有土坯房、没有大火炕、没有满山的柴给你捡、也没有满山的树可以砍来应急。冬牧场上储存的草都露天堆着,数量有限。牛羊全在露天的棚里,单靠一身毛和群聚挨挤着取暖。

他们可咋扛这白灾啊?

“白灾一来,草原上的人和畜群难,其他动物也难。”大队长愁得扶额。

“狼群一旦饿狠了,就得往咱们这边跑。冬牧场里这么大的畜群,不知要成为多少野兽的目标。”

庄珠扎布老人干嘬着老烟袋,开口道:

“把驻地里的狗都送到几个棚圈里去吧,以后不能只留饲养员一人守夜了,太危险。每天晚上多派几个青壮,背着猎枪一起守着吧。跟陈木匠他们商量一下,看看能不能把棚圈加固一下。

“小梅那院子里动物也多,她那院子也太矮了,院子又靠着后山,野兽要是从后山过来,居高临下往她院子里蹦,那就完了。那一院子的牛羊鸡鸭呢,小梅和衣秀玉那小同志到底是俩姑娘,我有点不放心。

“要不就让阿木古楞过去跟他们住,他年纪轻,不落口舌,又能顶事儿。”

“我跟小梅商量一下再说吧,她自己会用枪,也挺厉害的。不过再怎么样也不能让她置身在危险中,这一生产队的牛羊马啥的,都得靠她看顾呢。”大队长抹一把额头,“实在不行就让昭那木日把毡包扎到知青小院边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