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女穿男]西汉皇子升职记(797)

作者:六月飞熊 阅读记录

“可。”对方的开价已高过预期,南越王便没有还价:“禅让后的越地便有汉军入驻,汉臣管理,所以我的第二要求是平等。”

想起东瓯闽越的隐性歧视,南越王的嗓子也干了不少:“我知道在汉皇的管理的下有不成文的为官规定。即越人第三代才能科举,越人不可出任小吏。”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越人都要如此,就像网上说得那样——“人生的第一道分水岭是羊水”。刘瑞对越人的上层与中层采取赏罚并行的分化模式。那些与边境的汉人没有冲突的越人贵族除了获取世袭爵位,便是能在大汉得到一官半职,以便于让汉吏快速接手越地。

一旦汉吏熟悉越地,这些辅助汉吏融入的越人就会调往别地,美其名曰是促进融合,汉越一体,实际却是明升暗贬,削弱越人的民族意识。

也正因为汉地够大,汉人够多,才能在不动血的情况下搞这套融合。

同时为免五胡乱华的悲剧上演,刘瑞按下躁动不安的扩张欲望,给足时间让黔首修养,科技发展,争取突破汉地现有的人口上限与文化上限,以便“同化”更多外族。

南越王只是出身不好,当国君也有点吃力。但是生在王室贵族,还有幸被扶持为王,他也多少锻炼出了战略眼光,可以看清越人的未来是被彻底同化。

而且比被迫入汉的鲜卑人和乌桓人同化得更为彻底。

这都是赵佗乃至先秦越国、吴国、古蜀国的功劳。

越想越觉得大汉的皇帝生得真好。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有人替他唱红脸,留他在那儿清清白白地施恩于人。

“我阿嬷是越人,阿母是秦军后代。作为一个不纯的越人和不纯的汉人,我无法对已受歧视的半血同胞无动于衷。”南越王见昌平大长公主的表情一变,声音也变得有些轻不可闻:“我知道汉皇的顾虑,也明白高高在上的汉皇可以发挥儒家的博爱精神,但是要求底层的汉军,疲于生活的汉女为此博爱宽容无异于问乞丐为何不食肉糜。但是您……”

“您不能把歧视做得这么明显。”

“让越人明白自己成了二等公民。”

当然,跟鲜卑和乌桓相比,越人的待遇还不算太惨。毕竟有前缘续着,人口顶着,即使不是刘瑞在此,关中也会优待他们。

没办法,在人类历史的进程里,人口就是力量,就是话语权的底气。

即使刘瑞打通了到南越的“商道”,但是这几十万人反扑起来,还是能让大汉磕掉一颗门牙。

幸运的是越人的同化难度比鲜卑人和乌桓人要低得多。

别问。

问就是感谢赵佗、感谢勾践、感谢始皇、感谢楚国。

“……孤会将你的意思转告陛下。”事关大汉的政治体系与维稳之本,昌平大长公主也不好代替刘瑞回答:“不过孤能保证一点,那就是陛下同意越人做官、越人为吏,也不可能允许越人自治越地,更不会让越人有拥兵自重可能。”

言下之意是做官做吏得去汉地,从军也是前往北方或人生地不熟的关中一带。

只是……

“越人与汉人的差异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消磨掉。”

别说种族差异,就是汉地各郡、各县也是长得各有本地特色,文化差得或多或少。

越人去汉地哪有那么简单,而且是去千里外的关中、北境。

南越王也知道这事儿需要扯皮,但总得让大汉明白他的态度。

越人,不能当汉朝的二等国民。

这是他禅让的最大要求。

作者有话说:

最近看欧洲史有个蛮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白人里的歧视链也蛮严重的。如盎格鲁-撒克逊看不起其他白人,意大利和葡萄牙、西班牙不被认为是“正统”白人,东欧人被认为是不纯的“白人”。

考虑到白人在欧美大陆的占比越来越小,估计我有生之年里能看到拉丁入白。

当然,论生育率,咱们也没好过多少,甚至更差。因为除了生育率一落千丈,还要被日韩新加坡不断吸血——因为他们也不乐观,但能靠移民补充人口。(是的,你没看错,日本和韩国也从中国补充人口。甚至在官方的记录上,移民人口的主力军都是中国。)不过看日本现在是公司求着打工人来上班,这也许是件好事。(你不想当老板有的是人想当)

第521章

“这南越王还真有意思。”

遇事不决,求助外援。所以当昌平大长公主的第二封家书与南越王的禅让条件被送至关中后,刘瑞看了两三遍才相信对方没有遛他,同时对南越王的选择感到困惑:“人可真是复杂至极。”

你说南越王伟大吧!他出卖赵家的大头利益就是为了自己这脉永享荣华;

你说南越王不伟大吧!他还记得南越黔首的死活,放着南越的族亲不顾也要给越人抹去二等国民的印记。

“退前留名,退后有盾。”刘瑞只是困惑了一秒便想通之后的底层逻辑——此事若定,那南越的中等贵族与黔首都要成了这位退位“代王”的长久人情。日后只要他家不谋反,不犯那种丧尽天良的惊世大案,无论刘瑞还是南越黔首,都会对其高高举起,轻轻放过。

“南越王的退位要求看了,君长那儿又是何说法?”无血的“和平”政变难就难在一人的利益很好满足,但是满足所有人的利益就不是件的简单的事儿,反而会让现有的矛盾愈演愈烈。

如果给南越的上层排个序列,那么是南越王的重要性>南越的君长>南越的赵氏宗室。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