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穿男]西汉皇子升职记(798)
南越王同意禅位,君长承认南越新王的统治权,那么这事儿就算成了。
“君长们在传出消息的第二日就开了会议,总结出了同意承认南越新王的以下条件。”郑谨拿着典客府的奏疏报道:“第一,南越的各地君长要求获得关中的敕封,而且是千户以上的彻侯爵。”
“是全部还是部分?”刘瑞提出致命一问:“东瓯王的后代也不过是彻侯之爵。他们只是南越的君长,若是都得彻侯之位,那让东瓯闽中的贵族何处?难道要因越人的籍贯再次分出三六九等?”
末了,他还补充道:“南越王已同意这代保留王号,第二代按彻侯爵处。他们若与南越王的后代一致,那赵佗的其他子孙要不要封,东瓯闽中的旧贵族们要不要闹?”
“如此以来,别说是南越,就算加上长沙国的无封之地,也不够让赵佗子孙和君长满意。”
“您的意思是……”
“部落过五万之数的封彻侯,不到这个数的依次降级。”
如果说关内侯是晋升的第一道分水岭,那么彻侯与关内侯的差距等于关内侯与其它爵位的差距——因为前者有邑无国,后者则是侯国里的最高统治者,并且在刘濞之乱前有一定的自卫权与经济权,即使后面遭遇大削,也比前者强了许多。
南越的人口也三郡,部族超过五万之数的君长不到一掌之数,分化起来也比较容易。毕竟到了不缺钱的时候,精神满足就很重要。
现代的大牌就是通过区分普通人与富贵阶层,以此带给后者优于普通人的精神满足。
当然,要是到了名垂青史的那挂,物质上的优越感就不值一提,而是想从历史名人进化成能改变世纪的历史名人。
关中的九卿与各将军目前就是这种情况。
典客府在刘瑞打通丝绸之路前一直都是透明人或出气包——因为每当汉匈交战,他们就是两头受气的倒霉蛋。
直到现在攻守之势异也。
各国的使者让典客府的含金量与入职率直线上升,南越投来的禅让消息更是激得年过六十的典客差点一命呜呼——因为只要谈成南越的无血禅让,他就能在历史上留下名字乃至著书列传。
这可是史上从未有过的无血禅让,而且还是让给外姓的宗国公主。
别说是史学家,关中的小说家不为此写书都对不起这千百年都难遇一遭的历史事件。也正因为这个缘故,典客府的官吏像打了十斤的浓缩鸡血,不是在为南越王的禅让事到处奔波,就是在太史府外徘徊询问对方何时动笔写书,愿不愿来他家喝酒。
典客府的官吏:来嘛来嘛!我家还蛮大的,喝完酒后可以聊聊。
一天收到十七八份邀请的史官:谢谢,不必了。
“除了敕封爵位,他们还有什么要求?”
“和南越王的要求一样,关中不能歧视越人,允许越人出任官吏。”
“……如果是一两年前,朕会拒绝这种要求。”刘瑞捏着昌平大长公主的家书,沉默后缓缓道:“朕同意打破对越人的隐形歧视,但是在汉地也有‘本地人不可本地为官’的隐形要求,并且关中每年会把各地的富商调个地方。”
“如果越人真要平等,那么按关中的规矩,南越的君长和贵族、富商也得挪窝。”
至于为官会不会将在关中掀起底层反对……
呵!
一旦汉军入驻南越,汉官接手南越生产,那么会给各地增加就业选项与就业岗位。
反对?
不满?
你先考上预备吏再说。考不上的关心这个也是操心官老爷会没有饭吃。
“我会将您的要求转述给南越的君长。”
郑谨记后提出南越的最后要求:“为了增强双方的联系并展现南越的最大诚意,他们还想缔结一种古老契约……”
“……直接说名称,别整得那么文邹邹的还古老契约。”刘瑞有些绷不住道:“什么契约?”
“联姻。”
“……”
“联谁?”
“那肯定是越近越好,越尊贵越好。”郑谨知道眼前的皇帝对联姻一事极为反对。因为出于国家利益的结合过于沉重,而且对离开故土的那方都是极大挑战。
后人赞赏解忧公主、王昭君的付出,可谁又知道她们的苦楚?知道此前有多少个公主因此英年早逝、郁郁而终?
即使是到清朝的满蒙联姻,除了康熙的郭络罗贵人所生的四公主和乾隆最喜欢的和静公主,就没几个过得不错还活得久的。
出嫁后能挺过四年就很不错了。
生育?
呵!
清朝嫁去蒙古的公主们的绝嗣率比明清时的男性宗室高了不知多少。
刘瑞不太喜欢乾隆,但有一说一,乾隆在清朝的皇帝里绝对算是女儿奴。至少跟其他的皇帝相比,给乾隆当女儿的危险性只有自己的健康问题,即使是英年早逝的和嘉和恪,死后也有父亲帮忙照顾儿女,绝不给旁人虐待外孙的可能。
“刘氏宗室里为大汉而死的宗女要是看到朕为大汉的利益再次牺牲她们的幸福,会不会在泰山府君那儿把朕这皇帝骂得体无完肤?”刘瑞气道:“与其这样,还不如让朕或姑母嫁去南越。毕竟从两姓之好的获利方看,朕才是这通婚后的最大受益者,昌平大长公主都要次之。”
郑谨被刘瑞的态度吓了一跳。他此前就知道皇帝不喜联姻,但没想到皇帝居然护犊子到这种程度。
刘瑞不等郑谨劝解就犹不够地继续开火:“就是高祖开了坏头。他那么想在名分上压冒顿一头,干嘛不自己娶了头曼,或是娶冒顿的阿母,直接当冒顿的阿父,外父多好?何必废那个劲儿与冒顿攀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