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在古代当策划(271)

作者:满座江南 阅读记录

“哦?催什么稿?”不光陆久安,连对面坐着的颜谷也投来好奇的目光。

“就是沐小侯爷写的游记,好多人迫不及待想看后续了。”陆起有些苦恼,若是别的东西他也就自己写了,游记没有亲身经历过,还真写不出来那些跌宕起伏的见闻来。

颜谷夹了一筷子菜,呵呵笑道:“我听将军讲,小侯爷以前玩世不恭,在晋南时夜夜笙歌,现在收敛不少,性子倒是变得有些洒脱不羁。很少有人会把踏遍大周山河视为平生志向。”说着还看了看路久安。

陆久安琢磨不透他那个眼神传递出来的信息,莫不是以为是他改变了沐蔺的性格吧?这就着实太高看他了。

食堂里碗筷碰撞的叮当声不绝如缕,还有边说边笑的嗡嗡之声。

陆久安皱了皱眉头:“沐蔺那浑小子,走之前说,每到一个地方都会与我书信往来,这都这么久了,也不知道是不是玩得乐不思蜀了。”

他想了想:“这样吧,陆起,你把游记停了停,连载一点其他东西,安抚一下读者。”

“还能连载什么?”

“故事和漫画吧。”

故事陆起还能懂,但是漫画为何物?

“就是绘本。”陆久安解释,“故事的话,那个说书先生就能写,你问问他呢。”

“我也能写。”陆起眼睛亮晶晶的。

“你能写什么?我怎么不知道你脑袋瓜子里有故事?”陆久安不信。

“我没有,公子有啊。”陆起握了握拳头,“大人你给我们讲的西游记和聊斋这么有趣,比那些说书先生讲的精彩多了,不写成话本太可惜了。”

原来陆起把主意打到这上面去了,陆久安下意识拒绝道:“不行。”

“为何不行?”韩临深有些着急,碗差点没端住摔在地上。

“我讲的这些本身就是话本来的。”蒲松龄先生当初为了写聊斋志异,还专门开了个小茶馆收集民俗故事,陆久安为难地捏着筷子想了片刻:“也不是不行,到时候署上原作者的姓名。”

陆起松了一口气,兴高采烈地应了。

颜谷细嚼慢咽,吞下最后一口饭菜,他放下碗筷,感叹道:“都五月了啊,不知道将军回晋南所谓何事,这么久都没有回来。”

确实有些久了,陆久安原本以为,他亲自回去处理烈士抚恤金一事,应该会很快搞定,这都快两个月了,还一点消息也没传回来,不知道是不是这里面出了什么意外。

韩临深抿了抿嘴唇,喃喃换了一声爹。

陆久安也不知道他思念的是韩致,还是龙椅上坐着的那位九五至尊。

这一刻,陆久安有些同情韩临深,他突然想知道,是什么原因,会让天下至尊至贵的人,把堂堂皇子过继给自己的弟弟。

就算是一母同胞,这在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事。

说句大逆不道的话,韩临深身上毕竟流着的是天子的血脉,皇帝把儿子过继给身为将军的弟弟,实在是太过离谱。

颜谷还沉默地看着他,仿佛在等待他的回答。

陆久安便把韩致回晋南的事说了。

这是早晚大家都会知道的事。

颜谷微微瞪大眼睛,半响眼神复杂地看他一眼。

“烈士抚恤,将领们都考虑不到这么周全。”

若是此事被陛下准允,到时候,全天下人都对会改变对参军的看法。

不论是战士和将军都受益匪浅。

陆久安……

真的是全心全意在为将军着想啊。

第137章

第二天吃过晚饭, 陆久安便将陆起叫到吾乡居,韩临深支支吾吾的跟在后头说评价单已经整理完毕,陆久安默默盯着他看了两秒, 道:“那你一块儿来吧。”

两人一前一后踏入书房。

桌案上的公文和书籍堆积如山。

韩临深把评价单交给陆久安, 咽了咽口水,期待之情溢于言表。

但陆久安交办这项任务给他, 并没有指望他完成地多出色, 只是想让他学会在那些自己不喜欢不想理会的文字里, 去提取有效的信息。

陆久安依然很认真地看了看他给出的结果, 最后拍了拍他肩膀,竖起大拇指夸道:“干得不错。”

韩临深像一个吃到甜点的乖小孩,露出愉悦的微笑。

“大人,你叫陆起来所为何事?”陆起急不可待地问道。

“昨日你不是说要连载《西游记》和《聊斋志异》吗?”陆久安拉开抽屉,从里面拿出两本厚厚的精美异常的书册, “这是原著, 独一无二的, 给你了。”

这两本书是陆久安公司的下属送给他的典藏版, 一直被他搁置在办公室,本来陆久安已经忘得差不多了,在答应陆起连载后,他抱着渺茫的希望打算看看电脑里有没有电子版, 结果却被他在背后的展览架下面的柜子里给找出了实体书。

展览架是一个整体, 要想解锁展览架,花费了他不少能量值。

典藏书籍和普通的平装书在内容上没有区别,只是外观更为精致, 纸张更为华美,多用于赠人和收藏所用。

这两本著作, 陆久安本来不想直接拿出来的,主要它里面有着超越这个时代不该有的印刷技术,容易引人猜疑,但是它实在太厚了,这么大两本,陆久安实在懒得去抄录。

陆起接到手里,果然被震惊地不知如何是好。

书皮上栩栩如生色彩鲜艳的绘画,书本里清晰袖珍的字体,他自跟着公子起,就从未见过如此漂亮的书册,这满屋子的书籍,没有一本比得上,可见其珍贵程度。

陆起感觉手中之物重逾千斤。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