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逢春(63)
陈淮目光落在他带着浅淡笑意的脸上,他伸手,轻轻牵住俞景的手,然后十指紧扣,声音低沉又认真:“我们是恋人。”
小姑娘明显愣了愣,并没有过于惊讶或者不理解,她在反应过来后轻声对他们说:“祝你们幸福。”
俞景在这样的祝福里松了神色,他回握住陈淮的手:“谢谢。”
小姑娘抓拍的几张都很好看。
无论是他还是陈淮,站在镜头前,都很自然。
俞景边走边看相机里的照片,陈淮没提醒他,只走在他侧边,在对面来人时揽住他肩膀往自己怀里靠。
古镇里有很多小馆子。
陈淮随意挑了一家人少环境安静的,带着俞景走进去。
开馆子的是一对中年夫妇,动作很麻利。女人拿着帕子,很快收拾好桌面,又拿出一张菜单来。
陈淮把菜单推给俞景。
俞景低头看了两眼,勾了个薄荷排骨,又勾了一盘爆炒牛肉,最后勾了一碗番茄鸡蛋汤。
他目光落在菜单顶上,看见一道特别有意思的菜,叫水性杨花。
犹豫几秒,他抬头问女人:“您好,这道菜是这里的特色吗?”
“是呢,水性杨花,炒着吃,鲜嫩。”女人怕他听不懂,又从包里摸出手机给他看图片:“这样子呢。”
像普通的青菜。
俞景说好。
他把菜单递给陈淮:“你还想吃其他的吗?”
陈淮瞥了一眼,把菜单递给一旁等着的女人:“就这几道吧。”
这家馆子把桌子搭在房子外头的院子里,院子里栽着树,茂密的枝丫肆意往上生长,挡住了这片院子里的阳光,树上还挂着几只笼子,笼子里养着小鹦鹉。
独特又别致。
女人只负责接待和上菜,余下的时间就坐在院子里,离他们不远不近,不搭话也不打扰,安安静静抱着竹篾编成的篮子绣花。
等男人叫一声,她就放下篮子两脚迈进厨房,挨个从里面端出菜来,放到他们桌子上,道一句:“慢吃。”
接着继续坐在原地绣花。
树下挂着的鹦鹉并不会学舌,倒像是普通的鸟一样被养着。
第38章
水性杨花和女人说的一样,就是一道普通的青菜,很鲜嫩,唯一的区别是它并不是叶子,而更像植物的茎,被切成一小节一小节,炒的很软。
薄荷排骨做的很好吃,排骨应该是提前炸过,带着油香,薄荷又刚好中合了这点油腻。
牛肉也炒的很嫩,鲜香麻辣。
就连这里免费提供的茶都带着一股天然的清香。
俞景吃的心满意足,放下筷子半躺在小竹椅上,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零散洒落在地面,洒在他脸上。
有穿堂风吹过,惬意舒服。
俞景闭上眼睛,享受着这份安宁:“真想一直待在这里。”
陈淮吃完最后一块排骨,闻言抬头:“行啊,这里的房子也不贵。”然后他抽了几张纸擦嘴,随口道:“俞老师可以在这里找个工作。”
俞景没睁开眼睛,语调里带着懒:“这里也有学校吗?”
陈淮笑:“又不是非要当老师,我看你拍照也挺好看,去路边拍照,十块钱一张。”
俞景就点头:“也行。”
陈淮去找老板娘结了账,回来的时候俞景已经睁开眼睛,坐在椅子上等他。他走过去,捞起桌子上自己的墨镜,反口道:“你还是回北京开画室吧,别浪费在这里。”
出了小院子,太阳又晒起来。
好在车子停的不远,两个人走了十几分钟,就到了停车场。
咖啡里面的冰块已经全部融化了,俞景把它拿出来,水滴从杯壁滑下,滴在他手背。
陈淮抽了几张纸,把咖啡杯包起来,随手放到一边,然后又抽了几张纸,把俞景的手仔细擦干,这才起身把咖啡扔到外面的垃圾桶。
回来的时候他顺手在外面买了两瓶矿泉水,常温的。
俞景接过道谢,随即拧开瓶盖喝了一口。水有些温热,大概是被这天气闷的。
这里离下一个景点不算近,两个人开车就开了很久。
路上风景依旧很好,水杉树站在光影斑驳的洱海边上,树根隐没在水面,向水下盘踞错落,有一种奇异的美感。
那只气球被陈淮绑在了车门上,绳子收短,随风徒劳的摇晃,有点像一朵太阳花。
双廊古镇沿着洱海而建,里面都是卖小饰品或者银器的,偶尔会遇上几家小吃摊,也都是古城里常见的东西。
卖银器的通常很坑,价格抬得很高,东西却不好。俞景在网上看见大家说,在古城里,千万不能买的两种东西,就是银器和特产。
古镇不大,但很长,沿着街道一直往下不知道要走多久才能出去。
俞景嫌累,不想去逛。
陈淮依着他,放慢车速,在公路上慢慢往前开。红色的敞篷跑车的确张扬又拉风,即使俞景是不关心车的人,此刻也有了一种买下这辆车的冲动。
当然,他有心无力。
所谓的环洱海,就是这样。
哪怕很长,很累,也没人会觉得无聊,因为路上的风景实在美丽。
眼睛和心灵都浸在美景中,其他的倒也顾不上了。
陈淮放了一首歌,挺应景,也好听。俞景坐在副驾驶上,看着外头的洱海,觉得人生最好的时光也不过如此。
小普陀是一座很小很小的岛,岛上修了一座寺庙,想单独上去,就要给钱坐船。
两个人没上去,只站在沿着洱海搭建的桥上,远远看了一眼小普陀。
在这里拍了几张照片。